「你看,別人在幹嘛?」

2018/12/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搬進學校宿舍的那天,在踏進辦公室的時候,猶豫了一下,小小聲地喊了「報告」,剎那覺得自己也太好笑了!在這些同(老)事(師)面前,還總是覺得自己是孩子(雖然我就是!)我才突然意識到:天阿!我現在是一位老師了耶!

就算在師培的課程當中,也常常會有這種錯亂的感覺,但又覺得是特別的幸運,在這樣角色的互換中,我在兩種身份間,試著在現象中抽離著——如果這時候我是學生?如果這時候我是老師?


在第一天的實習,我所進入的班級,是剛剛脫離幼兒園的小一新生,所以很多事情要從頭開始教,排隊、服裝儀容等等。這時候的他們,模仿的速度真的很驚人,我看著老師才調整好這位女孩的衣領,當她走下樓的時候,看到身旁的同學,就馬上做了一樣的動作。升旗要去排隊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動來動去,或者是走樓梯時,一次走兩格、三格,雖然因著安全的考量,會去引導他們好好走樓梯、並且專注於前方的帶領者;但是,另外一個讓我思考的點是:其實,孩子們是很有創意的,他們可以找到樂子,以至於自己不會陷在太無聊的窘境,只是很多時候,這樣的現象,會被貼上無法專注、不合群、不守秩序的標籤。我認為,其實我們每個人沒有所謂的缺點,然而,這樣的缺點是因著優點過剩,又沒有符合社會主流的期待,或者社會規範底下的標準,因而被認定為不好的部分。

或許我的歷練,自己經歷的和看的社會新聞不夠多,對於很多事情,我認為不需要很小題大作的,我就會開始去思考,我現在如果要給予一個規範(請坐好、請不要講話),我的動機是什麼?所要帶來的效益又是什麼?

怎麼樣去看孩子的行為,要戴上什麼樣的眼鏡?就好像是,顧老師在師培的一堂課所提到的,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就像樵夫砍樹一樣,是那個樹的紋路、痕跡,在指引我們如何砍它,就像是:孩子在教我們怎麼教他。有位孩子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在教加法的時候,他就開始問那減法要怎麼算?在下課前,老師帶著大家玩一個起立、蹲下的小遊戲,他又蹲一半,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力氣,看到這個畫面,我就想起自己的求學歷程,我一向不是太乖的學生,過去的自己,常常做一些小聰明的事情,可能用一副「團體規範/團隊合作精神」的眼鏡來看的話,這的確不是合作、守秩序的好表現;但是另外一方面來看,他很有可能就是那種,會在比較危急的狀況底下,很機靈地做出正確的抉擇,例如我曾聽過被綁架的小孩,因為沒有太乖的聽話,不吵也不鬧,反而解決了自己一次。

然而,要如何引導這樣的孩子,能夠用繼續表達自己,也不會干擾了其他同學,則是個很重要的功課。

排隊的時候,有些孩子還在發呆,已經「向前看,起!」了,這時候的我,不假所思地脫口而出:『XX,你看,別人在幹嘛,他們手都已經舉起來了。』但是,下一秒,我就立馬思考著,這句話所帶來的影響力是什麼,首先閃過的念頭是,現在有太多太多的盲從了,一種根本沒有自己審慎思慮後,就只是因為他人的緣故而跟風,有些當然是好的行為,帶來了很棒的影響力,但是『你看,別人在幹嘛?』是有必要的嗎?

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讓他能夠意識到他人的存在,
讓他了解規範底下所帶來的效益,
這些要守的秩序、團隊合作。
    不只是老師
    不只是老師
    高中畢業那年,因為不願將就上大學,而展開了一場場的冒險,從澳洲自由行到東部打工換宿,接著拜訪不同的部落課輔班,習得在地學分,冀望以世界為教室,試圖在每場對話中,一次次地釐清出走的初衷,對於每個理念,進行自我的思辨,逐漸刻畫出對未來的藍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