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羨慕別人,而是直接跳過了過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前陣子在PTT上看到一個系列文,【如何建立好心態不羨慕別人年報?】



內文如下:




看到很多人




分享心得大賺特賺




是自己的好幾倍




在股市方面 我去年2023年台股未實現 正12萬




已獲利五萬多 股利十萬




然後美股目前正報酬12% 股利好像大概300鎂




總共投資本金約為390萬




看到其他人賺那麼多錢




難免羨慕忌妒




但自己是上班族




採取做法就是定期定額etf 006208 00878 00923 00692 前陣子也買了不少美債etf


然後大跌加碼



無法仿造其他神人花時間做

請問該怎麼調適心情?



要要怎麼做才能有健康的心態走自己的路?

我相信羨慕、忌妒等等的情緒肯定不只出現在投資上面,當你翻開社群看到某個朋友獲得升遷機會、哪個朋友又在度假、甚至是討厭的人竟然換了台豪車。諸如此類的情景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




說要不羨慕或忌妒真的太難了,更有甚者,與其讓自己提升到與之並肩的水平,不如透過言語把他拉下來更快。 要做到完全不羨慕別人我覺得非常困難,但羨慕、忌妒其實也只是情緒的一種,我們可以在情緒出現的第一時間試著用其他的想法將之替換。




但替換情緒其實是門學問,不是在看到別人賺大錢之後暗自地跟自己說"不要羨慕他,我們欣賞他~~~"羨慕就會自己變成欣賞。  羨慕的起源可能是,他看起來過著比你好的生活、他完成了你做不到的成就。




但歸根究底其實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以人生來說吧,功成名就是一種,恬淡清安不也是一種嗎?冒險犯難是一種,步步為營也是一種。

最遺憾的不是選了冒險犯難然後死得其所,而是你選了恬淡清安之後,後悔一生。




前陣子偉大的投資人蒙格過世了,當時報紙報導,他和巴菲特攜手合作的波克夏市值高達7849億美元,換算成台幣約為24.6兆,而2022年台灣中央政府總歲入為2.26兆元。



這樣的數字應該足以讓絕大多數人過著夢寐以求的人生,但如果你知道蒙格經歷過什麼,我想你並不一定願意跟他交換。




早年離婚、兒子八歲得白血病逝世、白內障引發的併發症使他失明的眼睛劇烈疼痛到連站起來都沒辦法,只好摘除整顆眼睛,生活才得以恢復正常。




連我們熟知的投資領域他也有極其不順遂的時候,1973年和1974年連續2年31%的虧損,讓投資者感到不安,紛紛要求返還他們的資本,最終初創公司在1975年關閉。




我相信這些事情如果發生在一般人身上,應該早就倒下去了。


婚姻不幸福、兒子早逝、創業失敗。放在同年齡的上班族身上,我想隨便一個都可能是他羨慕的對象。

事實的真相是,人們羨慕的都是結果,卻沒有人在意最重要的過程,這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你看過馬斯克傳,知道他的人生都經歷了什麼,把自己和員工逼到什麼程度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想你也不會羨慕他。 有的大概就是不可思議和欣賞了。

回到開頭的內文,你可以發現他的文字裡面,通篇提到的都是他人賺了多少錢,而他只是個上班族定期定額存哪些標的,其中巨大的差異不言而喻。 

指數化投資好不好?



好。 存股好不好?



好。

如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功成名就是一種,恬淡清安也是一種;冒險犯難是一種,步步為營也是一種。期望成就不凡事業,卻總是在日常的選擇上挑了最安逸的選項,本身就是矛盾的。




與其羨慕他人出色的表現,不如觀察他人成功的關鍵。 如果你還在活在不斷羨慕他人的人生裡,我想可能是你根本沒想過其中的差異,更沒想過進一步認識你自己。

如同蒙格說的"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最後不免俗地聊一下近期的盤勢。

上週文章提到,隨著散戶多單開始往上增加,預期盤勢的波動將變得更大。截至目前為止,短短四天高低點便相差四百多點。 

回顧近期的盤後資料,12/14出現多單過熱的情況,先前文章提過"平均離最高點約還有2-3%的漲幅",以當天收盤17653往上算2-3%便落在18002-18182。



而目前的最高點為17956,其實離平均低標18002也僅有50點的差距。 這是不是意味著要回檔了? 


萬七?萬六?還是萬五?



多單過熱的情況下回檔是高機率會發生的事情,但回檔(跌的較深)還是回測(跌的較少)取決於多單過熱的情況為何。


以這次情況而言,我們認為回測的機率較高。以現階段對比過去類似情況,最大回測幅度落在3-5%(最小:2.95、最大4.64)。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現階段比較難做進一步評估的,那就是中期整理格局(約7-9%)。

我們認為極高機率就是其中一個,而前者(3-5%)又大於後者(7-9%)。

換言之,較可能發生的回測區間在17460-17100。機率較低且最差的則是16380-16740。



如果操作週期比較短,槓桿開的比較高一些的,可以針對前者來做觀察與佈局。




操作週期較長且槓桿較低的,就可以試著盡可能把兩種情況考慮進來做通盤的布局。 以我們目前情況為例,考慮的選項大致上有幾種


1.直接抱過3-5%(往5%加到滿倉)

2.直接停利 待接近5%之後重新建倉



不管是1還是2,優缺點都非常明顯。



以1為例,如果不是3-5%而是7-9%的劇本,基本上就是吃筍。

2的缺點也非常顯著,如果只在3-5%之間,那可能連建倉的機會都沒有就上去了。

那有沒有盡可能兼容兩者的作法? 

有。

目前我們手上的多單水位為六成槓桿落在3倍左右,我們先行將水位降至4成後,觀察盤後資料是否支持3-5%的判斷。 

若答案為是,那就等接近5%時把部位買回來。若否(直接往上),我們就把剩餘的四成分兩次出清,等待下一輪的機會。

若否(7-9%機率提高),那屆時我們手上會有四成多單,離最差情況的回檔距離約在360-800點。



這時候只需要觀察盤後資料,逐步把多單買回來甚至加到滿就可以了。雖然看起來曲折,但這其實是所有情況裡面的最佳劇本,因為賺得會最多。 

換言之,只要在這個範圍內的波動,我們全部都能獲利,差別只在比較崎嶇(賺得比較多)還是比較順利(賺得比較少)。

那超過這個範圍呢? 

如果以如此預期的情況下做布局,假設最後全部買滿然後停損,屆時我們的均價大約會落在16800左右(寬鬆一點抓17000),離最低點16380約620點,我們抓寬鬆一點700點停損好了。

簡單以本金一百萬做舉例,三倍槓桿情況下一口小台的保證金約落在28萬。一百萬可以做三口,所以最大虧損為50*3*700=105000。



最大虧損約為10.5%,抓個整數11%。 冒著11%的最大虧損然後把最有可能發生的兩種情況都考慮進來,除了要賠錢相當不容易之外,盯盤也不需要了,生活的主導權也都在自己手上。


而如果是最佳情況,那就相當於你在去年用三倍槓桿全部買在十一月上旬。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