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開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初五開工以後,也該寫點東西了。不得不說,現在的台灣政府是一個優質高效的政府,從非洲豬瘟到武漢肺炎,都證實了政府指揮得當,各部會將士用命。

防疫視同戰爭,戰爭不只有值得尊敬的第一線,每一個崗位的隊友都非常重要。這兩年來的防疫工作,無論是前線的檢查人員、後方的補給、研究、管理人員,通通都是戰戰兢兢在守護國家。

尤其是武漢肺炎的防疫,因為人員移動遠比肉品物流複雜,此刻更能看出台灣擁有良善的政治體制,並且由一批良好的人才負責運作。我們能生在這樣的國家,實在非常幸運。

如果不知道這有多珍貴,我們可以用日本當對照組:日本地方政府的防疫專線遲至 1 月 26 日開設,厚生勞動省甚至是 1 月 28 日才開設,而且前者是「朝九晚五」、後者是「朝九晚九」,上班時間以外電話是打不進去的。

相對的,台灣設置多年的 1922 防疫專線是 24hr 運作。順帶一提,1922 專線是 2003 年經歷 SARS 的教訓而設的,一直以來都是全天候運作,非常了不起。

日本人患有和平痴呆症,是舉世聞名,但日本政府近年的表現實在顢頇,令人憂心。撇開效率不談,武漢肺炎的擴散,已經讓世界各國相繼停止出團、停飛航班,鄰近國家也開始關閉國境(朝鮮、蒙古已經封鎖國境)。即便是和平癡呆的日本,也是出現疫情而開始撤僑。

(但把確診案例帶回日本國內卻沒有妥善應對,實在無言。)

從這幾點看來,短期之內中國經濟必定雪上加霜。這還不必提及中國「真正的疫情」有多嚴重,光是官方資訊就夠慘了。台灣近幾年的產業投資轉移,本來只是因為東協崛起與貿易戰順勢而為,現在卻再度幸運地躲過瘟疫重災,真的是老天保佑。

那麼,新春這段時間因為疫情而起的種種光怪陸離現象,政治上該怎麼解讀呢?最多人關心的「口罩出口之爭」,目前是政府方壓倒性的勝利,因為「先自救才能救人」這個道理明瞭且堅實,讓反政府方的邪說通通站不住腳。

甚至還成為一面照妖鏡,讓大家知道誰是想守護國民,誰是想藉人權之名趁亂鬥爭。馬英九轉彎說優先供給國內、舔共藝人們被揍得滿頭包,這都是好的結果。

但,也不是只有好的一面。雖然筆者不願意多講,但是國民黨以外,另有一些國內政客也在趁機刷存,不到扯後腿的地步,可是確實打擾政府工作。這牽扯到與閣揆的鬥爭,以及,對總統大位的野心。

國內政客最糟最爛者,當然是柯文哲。在疫情剛開始升溫時,柯網軍的態度是「不能壓縮兩岸往來、不能說中國壞話」,還因此妨礙到我方傳遞資訊的工作。是疫情確定爆發後,柯網軍才不敢繼續阻撓,但他們還是花很多力氣在自嗨拆橋的新聞。

然而國內再爛,也爛不過中共網軍。疫情確定爆發後,有一波委託網紅經紀公司進行的大外宣,內容是:「大陸搞個小小肺炎,十幾億人口才死了六個,你們就怕到要瘋了。愛滋病一年死七十七萬人,也沒見你們戴套還是少約炮。」

這還只是諸多資訊攻擊的其中一例,同時還有黃智賢等人的邪惡言論,接著是舔共藝人輪番出場丟臉。中共的攻擊當然也不限於媒體,透過對 WHO、ICAO 等聯合國組織的政治控制,增加世界各國流通正確資訊的成本,更是一種極端惡意的攻擊。

因為與中共勾結,如今聯合國處處透著腐敗,大至政策,小至推特皆然。ICAO 推特官方帳號大量封鎖提及「協助台灣」的相關言論,連美國國會議員都無法倖免,這導致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用官方推特挺台、批評 ICAO。個別議員罵得更厲害,像是參議員 Todd Young 說:如果這些國際組織要做中共傀儡,美國應該重新審視支付他們的預算。

當然以中國情況來說,連所謂的獨立公民記者陳秋實,都是官方派去引導焦點的,中共哪有可能洗心革面?今天甚至還熱騰騰推出新一波網路大外宣,內容是「武漢給世界作出的貢獻⋯⋯」試圖用爛笑話掩飾這次疫情控制失敗。

然而,武漢遲遲蓋不出的醫院、加班開工的火葬場,還有先前流出的「正確數字」,都證明湖北境內已經完了,疫情正在全中國擴大。中共現在只求撐到夏天,靠老天來停止疫情蔓延。

台灣最近揭露出許多中國廠商施壓台商帶口罩赴中,這佐證中共正在大規模搜集口罩等重要資源,且將藉此作為「維穩」的籌碼。各地山頭、軍隊與武警是優先分配的對象。儘管台灣領先各國做出禁止出口口罩的正確決斷,接下來的局面卻很可能更加棘手。

什麼樣的棘手局面呢?因為中共沒有民主法治,所以他們不透明的治理,使得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全球供應鏈危機、中國政治危機,這幾個國安級的危機越來越可能發生。需要研擬對策的不只是政府,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從中脫身。

但也不用太難過,生在中國隔壁的台灣,是我們的不幸;但被中國威脅而練就一身武功,因而在貿易衝突、瘟疫威脅之中最快找到方向,是我們的幸運。容筆者引用一段《新唐書》:「古有多難興國,殷憂啟聖。蓋事危,則志銳;情苦,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

相信我們團結一心,終究能轉禍為福。


原文發表於2020年1月30日 原文傳送門

這個專題收錄了所有恕我的重要公開評論,也是為韓流出現以後的台灣政治留下一段側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