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藝術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直到政府發出荒謬的國家級警報,用假飛彈假訊息恐嚇國人,令我覺得深受侮辱,才下定決心返回戶籍地投票。畢竟,到了一個老友聚會都像錄健康節目播客的年紀,參與政治的興趣不大。


搭一趟客運,恰好夠上網聽兩篇卡夫卡,那些在學生時代認為平凡的短篇,如今驚覺是一花看春秋的佛偈。「變形記」講低薪、沒有未來的年輕人,比台灣用「社畜」這名詞,早了一世紀。


「飢餓藝術家」更如先知預言,此篇名乃從德文 Ein Hungerkünstler 直譯,其實在 Vito Acconci、Joseph Beuys 尚未定義行為藝術的年代,主角充其量是在街頭表演餓肚子給人看的騙徒。


一開始,人們爭先恐後要看主角餓肚子,經紀人發現有利可圖,還設計風光的出關秀,算好主角健康與民眾好奇心消耗殆盡之前,讓展場女郎牽出孱弱的主角,接受群眾喝采。用今天手法,可能會讓大家排排站,伸出手指比「噎!」司儀大喊「加油!」觀眾都拿手機去社群網站發動態。不過,獵奇興致淡了後,主角退流行,淪落到馬戲團,關在籠子裡餓肚子,都沒人理睬。大家忘了主角到底幾天沒吃東西,然後,他死掉,小說結束。


當讀者還因為卡夫卡細膩筆觸去猜測主角是否具備苦修的神性,或不屈不撓的藝術精神,卡夫卡讓他嚥氣前吐露真相:他根本沒什麼高尚情操,只是從未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那麼,經紀人掌握群眾而大賺利益,就是社會真實面貌嗎?


卡夫卡是百多年前出生在布拉格、以德文寫作的作家,證諸後來捷克與德國歷史發展,再比較今天,世界是否已經沒有真實上演的荒謬劇?不然,美國淪落到川普拜登二老爭權,推不出其他人選;歐洲選出多位右翼狂人;而曾列拉美ABC三強之首的阿根廷,素人贏總統大選,高喊炸掉中央銀行,不惜把國家貨幣權移讓給美國。這些例子綿延不絕。


而在台灣,政府堂而皇之把已發射幾百次的對岸人造衛星當飛彈,用納稅人辛苦錢向全國發警報,搞得社會雞飛狗跳,人民在政府眼中,難道不比那經紀人心裡的鄉巴佬更有智慧?


小說最後,卡夫卡加了尾聲,馬戲團在主角翹辮子後,換成花豹展覽,花豹健康活潑,每天吃飽飽,主角變了、磁場變了、環境變了,也許,人民將發現,我們並不需要一直忍受相同的老把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