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重複了前兩篇的內容的話?那表示我不厭其煩、不斷提醒大家:
只要不是輕質隔間材製成區分空間的牆壁。那麼,磚牆主體本身就具備協助承擔房屋自重的功能,只是每道牆壁荷重值多寡各有不同而已;而且在建造這些牆面的原始設計,就已經設定使用等比例的水泥砂漿做為鞏固、並保護由每「一個完整的紅磚」交疊而起的磚牆本體,具備應有的結構力。因此【紅磚】就是根本!因為房屋已經老舊、並且已經有了明顯老化、破損的外表,......你才會花錢安排「整修」、「裝修」或「裝潢」工程,不是嗎?那麼裝修目的如果不是為了修復房屋某些毀壞區域、或功能故障,比如房屋滲水現象。不然就是因房屋內外年久失修所造成給人的不佳觀感,進而讓你想要改變它,以便帶來更好的觀瞻。通常裝修工程的目的,大致上都是出自於這兩個單純的動機。
對於同一構造體中。當我們在執行房屋修繕時,對於原來就沒有損壞的內部更應該全力維護它原始完整的型態!對磚造外牆表層覆材整修而言。當材料彼此連結互有關聯的個體受到機具打鑿發出強力震擊行為下,不只是壁磚與水泥砂漿被剃除而已!?依據常態物理行為推論。原本完好要保留的磚牆整體,在承受持續集中性的震動力之下。可能導致磚體關聯性質某種程度的變化或破壞了!?
如果已經完成工程,你又放心不下?建議你應該拿筆把自己印象的情況記下,然後去電詢問在地的建築師公會、結構技師公會,或者是尋求具公信力的專業結構鑑定單位,為你的問題提供合理解答;亦或者委託這些專業人員來到現場,應用科學儀器對結構實況進行[非破壞性]檢測與判讀!切記。這種驗證是需要經過專門儀器進行檢測。之後所得的數據結論再經由結構專家客觀評斷,依據個案狀態研討適當、合宜的結構補強方式。
結構「補強」並沒有所謂的施工慣例,也絕不會是千篇一律的方法!對於建築工程而言。結構鑑定與補強,絕對是另一門專業的領域!那絕非資深設計師、工程師或任何施工人員可以給予意見的。千萬不要為了一時情急而人云亦云,任意聽信非專業且毫無根據的個人經驗談,便以為改善了缺失!萬一採用不當的施工方式,不但無助達成補救的目的。還可能反讓原本的受損結構事態愈加複雜,甚至擴大範圍變得難以收拾!?
對症治療,而不造成其他後遺症。這就是常言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道理!
最後。我以蜀漢諸葛丞相在醫理上論述的道理:
「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臟腑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