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要繼續存活。「生命」。便少不了「空氣」。
建築物若沒有「開口(門窗)」,就成不了供我們居住與活動的「空間」。
或許有人會說:「我居住在地窖底下。哪來的開口可言?」
倘若地底果真沒有「開口」的話。地面不會有入口;進不去,則不需有通道;沒有通道。便到不了可以容身的空間;就算真有這置身之處。哪來充足的空氣,可以讓生命繼續維持?而窩自己在無法活動的空間裡。又該如何覓食?
話又說回來了起點了。
不能覓食,就必需有人餵食;然而。一個沒有開口的地窖底,是終究該怎麼樣與地面發生接觸呢?
不得其門而入之處。與其說是「住在」裡面,我倒覺得說是「埋在」其中的說法比較適合;這道理不也和人體對空氣的關係雷同?
想必各位應該曾經看過戴著斗笠耕地的農夫、或是工地的師傅......。他們在太陽下工作的時侯,脖子上為何都會掛著一條毛巾?
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看:這一條毛巾最主要的用途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脖子上的毛巾是方便用來擦汗的。......除此還有其它不同的看法嗎?
其實。我常在新建工程的工地現場,向很多師傅問過這個問題。
另外。家族中也有務農的親戚。因此我所獲得,可說是相當客觀的回答!老實說。當自己不斷在提問後聽到另一個用途時,自己確實相當訝異!尤其是它竟然比拿來擦汗的用途更佔多數?
試想,當我們埋頭在大太陽底下工作時。雙手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哪還管的著汗流滿面呢?
那麼擦汗就不是首要的目的了?它的原理相當類似女士們冬天時在脖子上繞上的圍巾。只是唯一和圍巾不同之處,就是這條毛巾必須是保持在充分含水的狀態。
原來把濕毛巾掛在脖子的用途。不外乎就是要透過濕毛巾來阻絕陽光對脖子直接照射,使得身體不會受日光而快速流失水分,更能達到隔熱的效果!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這條被曬乾的毛巾就需要再被拿去泡水的原因,原來就是為此;寫到這。我又突然想到一個你我更熟悉的日常防曬方式?「穿長袖並利用其它衣物,阻隔皮膚與日光直接接觸。」
以上已經共有三個例子,足夠證明上篇提到「空氣不是導熱體」,卻可以形成「隔熱」效果的理論了。
當你置身高溫的室內空氣時。讓自己去沖個冷水澡;之外。透過農夫與師傅們的經驗。我們得到了另一個可以降溫的新啟示:
在室內時。「在自己脖子上裹上一條濕毛巾!」
經過我無數次嚐試過的經驗。得到的心得:「它不只能夠達到散熱目的而已,還會讓我的身體發冷!」
室內溫度並非只有冷氣空調設備才能調節。當自己了解空氣流動的特性之後,就可以善用它與我們共存、並提供我們氧氣的同時,還能透過室外的空氣改善室內溫度及空氣品質。
不用高價的花費,只要一些小改變。就能讓我們在建築室內空間中,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