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人性,扭曲的動機-《魚眼》薛西斯

2024/03/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長達三十萬字的旅程,從一封虛構的文章開始,也結束於一篇虛構的小說。主角葉聲秋是一位作家,從他的總編輯老甘那裡接獲一個信封,裡面提及了有關於「鬼女」的故事,而老甘希望葉聲秋可以找出鬼女是誰,並且也發現鬼女的故事與三十年前的連續毒殺事件犯人「郭蓮子」有些許的連結。於是,一場橫跨東部及南部,猶如冷硬派偵探的辦案過程就此開始。


此小說是根據過去實際發生在屏東枋寮的「陳高蓮葉連續毒殺事件」作為改編,小說中的名字為「郭蓮子」。整篇的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兩個跨度三十年的案子所展開。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多多少少都有與這起毒殺案做連結。


而在小說中所要探究的並非郭蓮子的殺人手法,而是動機。其中主角調查的過程中,遇到另外一位喜愛扮女裝的少年花百岳。兩人之間對於郭蓮子犯案動機產生出許許多多激烈的討論,究竟一個母親為何會對於女孩和男孩痛下殺手?


最後主角所推斷的動機,除了合理之外也呈現出女性在過去社會地位的悲哀。同時也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若殺人的動機是為了那個人好,這樣的殺戮是否是正確的?


另外,作者對於扮女裝、父母責任和重組家庭都有做出許多的討論以及論述。不過作者巧妙地透過葉聲秋還有花百岳這兩位不同年齡層還有價值觀的人說出了各方的看法。而造就不同價值觀的原因也很明顯,因為是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因為擁有不同經歷還有教育的因素,導致了這個對立的結果。


開頭作者引用了紅樓夢當中的其中一小段,提到女性嫁出去之後,就會從「珍珠」變成「魚眼」而毫無價值。小說當中雖然並沒有明顯地一直提到這件事情,但是其中幾個不同家庭的狀況,早已經顯示出這句話所指出的悲劇。


作者在小說中給予了郭蓮子一個合理的動機,但同時也藉由角色的口來創造出一個「後設的批評」,這些寫出由實案改編而寫成的小說的小說作家,真的有資格來弄出一個動機套用在兇手身上嗎?即使這個兇手是經由改編過的,但身為作家真的有權利下這個定論嗎?這個題目真的值得思考。


而鬼女的身份也延伸到了國高中生之間的複雜關係,一個看似普通的案件背後所呈現出來的,儼然又是各項不同的人性觀點還有價值觀。而其中也可以看見某些人的想法不僅是異常,甚至到扭曲的程度。而原因又是回到前面的所提及的,經歷與教育。


《魚眼》包含的元素真的很多,但是作者非常厲害地將各個元素都安排到位。而人物的部分,雖然作者說她很討厭葉聲秋,不過我是對這個角色還蠻有同感的,也許我的價值觀也跟其差不多吧?其他的人物性格也是相當鮮明。但也許某些劇情能夠減少甚至剪掉,整體的劇情也可以更流暢。但仍然是值得一看的推理小說。


我認為推理小說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動機」,一個人的行為會體現出他的思想價值觀。但是我們身為旁人真的能夠理解兇手的真實想法嗎?也許會因為視角的不同,而產生出不同的真相,就像眼睛一樣,可能有些人的視角不是像用人眼,而像是用


魚眼

內容總結
《魚眼》
5
/5
0會員
9內容數
平時會發布對於電影或是推理小說心得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