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預設高點?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自一月中以來大盤已經上漲超過15%了,這期間但凡你預設高點在任何時刻,都會少賺。所以,我們不該預設高點對不對?

剛進市場的時候常常聽到跟著趨勢做,趨勢結束之前抱緊就對了,所以當時的我就是傻傻地抱著。直到遇到第一次的大區間整理格局,被洗成白癡。後來覺得這樣不對,應該要設個停利點,或著說預設一個相對高點,後面再漲就算了,那是能力圈外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賣在起漲點。

沒道理阿,兩種方法我都試過了,為什麼沒有迎來一個幸福的結局?

一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重點不在這兩種方法哪一個才是對的,也不是哪一個更好。而是某些情況適用後者,某些時候適合兩個一起用。

如果你能較大程度掌握上漲的樣貌和進程,那你就用後者,如果不行也不要單獨用前者而是兩個兼容在一起用。

因為所謂的在趨勢結束之前緊緊抱著就好的情況,往往代表著你根本無法判斷趨勢什麼時候結束。或著說,等你意識到趨勢結束的時候,它其實早就已經結束了。回過頭來看,可能不是滿目瘡痍就是潸然淚下。

反過來,如果你兩個兼容在一起做那就會舒服非常多。以我們這次的情況為例子,一月下旬提到這是嘎空,二月下旬提到過熱,而過熱後的漲幅範圍以歷史情況而言,最大約為7%,回測範圍為7-9%。換言之,如果我們過度將部位往最樂觀的方向靠攏(過熱+7%),那只要稍微不如預期,接踵而來的回測就會很難處理。

在評估能力所及的判斷之後,2-3%便是我們最能安穩掌控且力所能及的全部情況。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我們以過熱後的2-3%(約在19050-19200)為基準開始調節多單部位,若回測先出現,調節後的部位足以應付,若回測遲遲不出現那就是漲至歷史最大範圍(7%)時會剛好全部出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