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段日記 D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2/05/2011

11/21日南二段第二日

 

今天三點起床,四點出發,身上背了26減掉昨天吃的糧食。由向陽山屋出發走到下午五點。拉庫音溪山屋。


縱走和登山真的不一樣,雖然路程上一直到嘉明湖,都是我所熟悉的路線。

但這個不一樣的地方,一出發我就感覺到了。

 

喝水的頻率,糧食的準備,行動糧的種類,飲食的習慣,打包的方式。

 

漆黑的山徑上,雖然熟悉,不過是第一次重裝走這條路。

也許是第二天,體力正充沛,沒有什麼不同的,走上了向陽崩壁,登上崚線。

今天真的是個好天氣。日出和雲海,在山的那一頭等著我們。

美景盡收眼底,陪伴著腳步輕快的我們來到向陽山的登山口。


身輕如燕的向陽山

向陽登山口,放下了重裝,少了二十幾公斤的重量,身輕如燕的登上了向陽山。

向陽山已經登過三次了,原本對於向陽山登頂興趣缺缺,但團隊精神的凝聚力,

形成一個共識,全隊都要團體行動,要登向陽山就一起去。

登上向陽山後,似乎就形成一個無形的心理共識,我們十座百岳都要登上了。

在向陽山的登山口,決議共同一起要登向陽山時,就像是一個封印,一個魔法的誓言一樣。

昨晚三叉山要腰繞的話語還在耳邊,但向陽山登山後,我想南二段的十座山頭,我們全都要登上去了。


無力登上的三叉山

向陽北峰是向陽山登山口後的另一個集合點,由此開始到下一個集合點,三叉山三角點,我不休息的想直接走到三叉山,向陽北峰下切後,一步步走上三叉山,突然間,不知怎麼回事,臉不紅,氣不喘,腿不酸,但就是走不動。

遠遠的看著科學麵及小紅帽已經拉開了距離,快到三叉山的叉路口了。

走不動了,不會是撞牆期吧。

心裏還存著一絲絲的希望,他們會停在叉路口討論是否腰繞三叉山。

遠遠的看著他們直接走上三叉山。

心裏難掩的失望,沒錯,下一個集合點是三叉山的三角點。


我一步拖著一步,對著自己的腳下命令,告訴自己,右腳往前,左腳往前。

我曾經三次登上三叉山,每次都是輕鬆愉快,當然,除了這一次。

怎麼搞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平坦好走的三叉山,我竟然會走不動。

 

三叉山頂,放下背包,先喝了碗小紅帽煮的不知是紅梅還是酸梅的汁。

再喝了杯科學麵手指特調的寶礦力粉,再把行動糧,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全往嘴裏塞。

雖然感覺好多了,只是沒有想到會是這樣子的狀況?

昨晚的信心,那裏去了?

是不是忘了在向陽山屋忘了帶上來了。

我開始有點懷疑了,這只是第二天,路才剛開始,南二段,還沒登堂入室呢。


三叉山下後,在叉路口放下背包,我還是繞去嘉明湖看了看。

滿水位的嘉明湖,比上次來看的滿水位還要再滿。

雲氣上湧,我沒有多作逗留,回到叉路口上。

跨過三叉路口,我們正式進入了南二段,對我是個全新的旅程。

 

路過指示牌,距離大水窟33公里。

33公里,開車要半小時,跑步要三小時,走路要六小時。

爬山呢?

三天後,我們才會走到。


拉庫音溪山屋前的直下,彷彿把體力給耗盡了。

體力耗盡了,腦力好像也跟著沒了。

過溪時,一連串的蠢事,讓自己弄濕了一隻雨鞋,一隻襪子,兩隻褲管。

(兩腳的褲管全弄濕了,但鞋子襪子只濕了一腳,真是笨蛋才搞的出來的事。)

 

今晚才真正體驗人體烘乾機的威力,全濕的褲管,不用兩小時就可以烘乾了。


終於搞定了一切,躺在拉庫音溪山屋的木板上,回想起今天的一切。

科學麵問我為什麼要揹帳篷?

我想除了安全之外,還想知道自己的能耐。

如果免揹公糧,我想這次我的負重會減輕許多,也許就看不出我現在登山的問題。就不能像今天學到這麼多縱走的技巧了。

我會以為我有能力可以縱走了。其實也許我還沒有準備好。

 

科學麵說,最重要的是持續力。

今天只是第二天,還有六天。

明天是南二段最難走的一天,有更嚴厲的考驗在等著我,我不會怕的,

山路,走就會到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記憶的延續
2會員
939內容數
在家是爸爸,工作是Mars,山上是當歸。 記錄自己走過的路,作過的夢,擁有過的回憶。
我的記憶的延續的其他內容
2024/03/17
11/15/2022 山轉,路轉,人轉,心轉 馬博橫斷   中央山脈在這轉了彎, 我的縱走這次轉了彎。   八天的縱走,有山屋居住,不用揹帳篷。 量了背包的重量,16公斤。   還沒出發我就想這次縱走,走起來會不會很心虛, 太好走的縱走會讓人忘了山路的崎嶇以及登山的痛苦。  
2024/03/17
11/15/2022 山轉,路轉,人轉,心轉 馬博橫斷   中央山脈在這轉了彎, 我的縱走這次轉了彎。   八天的縱走,有山屋居住,不用揹帳篷。 量了背包的重量,16公斤。   還沒出發我就想這次縱走,走起來會不會很心虛, 太好走的縱走會讓人忘了山路的崎嶇以及登山的痛苦。  
2024/03/17
03/12/2022 山行,旅行,另一個地方   一座山登一百次, 和登一百次山。   是否相同? 我覺得, 畢竟還是大不同。 有這想法是因北大武山,傳說中有位阿伯專爬這座山, 已經爬了幾百次。   北大武山單攻是朋友的朋友邀約。 朋友的朋友,也是以前工作時所認識的人。
2024/03/17
03/12/2022 山行,旅行,另一個地方   一座山登一百次, 和登一百次山。   是否相同? 我覺得, 畢竟還是大不同。 有這想法是因北大武山,傳說中有位阿伯專爬這座山, 已經爬了幾百次。   北大武山單攻是朋友的朋友邀約。 朋友的朋友,也是以前工作時所認識的人。
2024/03/17
02/28/2022 人群之中   帶旅行團回家的晚上,我放下行李。 拿起了明天要去登山的小背包。   轉換心情。 我閃入人群中,跟團登山去了。   帶隊的嚮導是曾經我帶過的實習嚮導。 其實我都記不得了, 但他說在雪山時,我曾教他許多,就在雪山的黑森林中。 我們一起坐在冷杉下
2024/03/17
02/28/2022 人群之中   帶旅行團回家的晚上,我放下行李。 拿起了明天要去登山的小背包。   轉換心情。 我閃入人群中,跟團登山去了。   帶隊的嚮導是曾經我帶過的實習嚮導。 其實我都記不得了, 但他說在雪山時,我曾教他許多,就在雪山的黑森林中。 我們一起坐在冷杉下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