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魚從何而來?】--觀賞《開動之前》了解遠洋漁工的實際生存狀況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影片中記錄遠洋漁工遭受到的剝削,主要有兩個面向:第一,簽訂勞動合約時的資訊不對等,導致漁工領不到應有的工資。第二,在海上的生活未受到基本的保障,生病時沒有足夠的醫療照護、睡眠不足、手機被沒收、死後遺體被隨意棄置……等。

  影片開頭先以文字簡略介紹非法漁業和人權剝削的背景,然後就針對成千上億美元全球漁業背後的故事發出了疑問:「我們吃的魚,是否與當代奴役無關?」
raw-image

於是,影片內容逐步帶我們看到遠洋漁工們遭受的不平等對待:

  第一,簽訂勞動合約時的資訊不對等,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當漁工們想要追回應有的工資時,當時與公司負責人所簽訂的勞動合約就相當重要了,工會或者公司會以簽訂的文件作為工資補發的依據,但是合約中的聲明條款居然是以「手寫」方式寫上,所以漁工們當時在簽文件時,上面可能只有「空白」的一部份,因此漁工們對此手寫的聲明毫不知情,以致於他們無法公正地領取到實際應得的工資。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第二,在海上的生活未受到基本的保障,漁工們需要離開家庭數個月甚至數年,而海上沒有通訊設備,有些船長甚至會沒收船員手機,使得漁工們和親人斷聯,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孤獨地工作。更可怕的是有時候睡不了多久,只要有漁獲,就得一而再地工作,這當然會使得漁工們身心俱疲,然而,頂著這樣龐大的壓力,若是生病了,船上的醫療物資也不足夠,很多漁工都患有相同的疾病,卻仍無法得到良好的救治,導致病症持續蔓延,運氣好的可能回到岸上;運氣不好就因病而死了。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的船長會命令船員將死人海葬,使得遺體漂流在汪洋大海之中,家屬想要找回親人遺體也苦尋未果。此外,若捕到鯊魚或魟魚,漁工們還會被強迫要求割掉其背鰭,被迫去殘害海洋生物,被迫犯罪。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認為以上種種都說明這未符合人權理論中Martha Nussbaum的能力理論,此理論說明人類需擁有某些基本能力,才能過有尊嚴的生活,而漁工們在船上的生活遭受許多限制,連基本生存下去的能力都快沒有了,只能對遠方開來的漁船呼喊「救命啊!」,這難道不是一場忽視人權且殘酷的奴役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惠珊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留給魚類生存的空間,同時願意瞭解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可以吃時,我們才能夠確保我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魚。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留給魚類生存的空間,同時願意瞭解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可以吃時,我們才能夠確保我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魚。
Thumbnail
【世界鮪魚日】 今天5月2日是「世界鮪魚日」(World Tuna Day)。 聯合國將此日訂為「世界鮪魚日」,主要是為了喚醒世人對鮪魚保育的重視。 由於全球鮪魚需求量高,造成過度濫捕的結果,慶祝這個紀念日最好方式就是少吃鮪魚,提醒消費者採取行動確保魚源生生不息。
Thumbnail
【世界鮪魚日】 今天5月2日是「世界鮪魚日」(World Tuna Day)。 聯合國將此日訂為「世界鮪魚日」,主要是為了喚醒世人對鮪魚保育的重視。 由於全球鮪魚需求量高,造成過度濫捕的結果,慶祝這個紀念日最好方式就是少吃鮪魚,提醒消費者採取行動確保魚源生生不息。
Thumbnail
《開動之前》拍下了遠洋漁業存在的漁工權益及不合理待遇,呼籲大眾關注遠洋漁業的人權議題。這篇文章旨在推廣本紀錄片與相關議題,文末鼓勵消費者除了選購有漁獲來源標示的產品、支持產品履歷揭露外,也應該避免非法捕撈產品,並支持相關倡議,以改變市場需求解決漁業權益問題。
Thumbnail
《開動之前》拍下了遠洋漁業存在的漁工權益及不合理待遇,呼籲大眾關注遠洋漁業的人權議題。這篇文章旨在推廣本紀錄片與相關議題,文末鼓勵消費者除了選購有漁獲來源標示的產品、支持產品履歷揭露外,也應該避免非法捕撈產品,並支持相關倡議,以改變市場需求解決漁業權益問題。
Thumbnail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Thumbnail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Thumbnail
觀看完印尼移工工會所拍攝的「開動之前」這部紀錄片,令人有了一些省思,首先從紀錄片頭開始,畫面視角由海上工作移工出發,記錄下在遠洋作業船上的移工互動生活,彼此之間,雖然互動幽默愉悅,但背景中的工作環境及生活處境,不堪入目。
Thumbnail
觀看完印尼移工工會所拍攝的「開動之前」這部紀錄片,令人有了一些省思,首先從紀錄片頭開始,畫面視角由海上工作移工出發,記錄下在遠洋作業船上的移工互動生活,彼此之間,雖然互動幽默愉悅,但背景中的工作環境及生活處境,不堪入目。
Thumbnail
這部《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了魚產業背後令人震驚的現實,漁船上的勞工像奴隸一樣被剝削、欺騙,生病時無法獲得醫療,甚至死後遺體也無法帶回家。觀眾透過影片瞭解背後的辛酸血淚,重視這個現代奴隸的問題。
Thumbnail
這部《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了魚產業背後令人震驚的現實,漁船上的勞工像奴隸一樣被剝削、欺騙,生病時無法獲得醫療,甚至死後遺體也無法帶回家。觀眾透過影片瞭解背後的辛酸血淚,重視這個現代奴隸的問題。
Thumbnail
起頭 我記得那年落難到綠島的時候,為了能夠在這個地方生存,所以四處找救兵援助,那一次我這個矯正役的阿替(替代役的縮寫),直接殺到觀光局正在上班放風的小土黃阿替,從此就成為我空投物資的援軍之一, 海洋的魅力 美的事物就在身旁
Thumbnail
起頭 我記得那年落難到綠島的時候,為了能夠在這個地方生存,所以四處找救兵援助,那一次我這個矯正役的阿替(替代役的縮寫),直接殺到觀光局正在上班放風的小土黃阿替,從此就成為我空投物資的援軍之一, 海洋的魅力 美的事物就在身旁
Thumbnail
作者邀請了一群民眾來享用海鮮大餐,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條魚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有的人回答是漁夫抓的、有些人認為是業者養殖的,有人在聽完大家的意見後說:「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條魚從獵捕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但也許我們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Thumbnail
作者邀請了一群民眾來享用海鮮大餐,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條魚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有的人回答是漁夫抓的、有些人認為是業者養殖的,有人在聽完大家的意見後說:「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條魚從獵捕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但也許我們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