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旋镖:李自成雕像被拆凸显中共的革命理论与维稳越来越不可调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北京昌平区李自成雕像被拆除和长沙太平天国雕像被拆除,不是孤立的事件。说明在社会矛盾不断扩大和激烈的今天,中共意识到它过去歌颂的农民起义领袖会助长和引导民众不满情绪的爆发,不利于维稳;于是采取行动来淡化这些农民英雄在民众心目中业已形成的正面形象;凸显了中共的革命理论与维稳越来越不可调和。


raw-image


按中共自己的历史叙述,中国的革命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谓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在早期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步摆脱和抛弃了苏共“城市中心起义”的指导,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了中共革命的战略方针,将中共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从工人转移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身上。这就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造反具有了一致性和传承性。


于是,中共套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和阶级斗争理论,将历史上农民造反解释为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起义,毫无保留地予以赞扬和歌颂,认为农民起义是历史的进步。完全肯定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和太平天国。在历史教科书、文艺作品中歌颂他们,为他们树碑立传,在重要的公共场所为他们塑立雕像。至于为何农民起义成功夺得政权,农民起义领袖当上皇帝后,怎么摇身一变,又代表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呢?中共的解释是,农民起义的成果被地主阶级篡夺了,或者农民起义领袖和上层腐化变质了。


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五阶段论来解释中国的农民造反和改朝换代,完全是削足适履。而社会系统论更具的解释力。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个儒家建立的“家国同构”社会系统。儒家要求老百姓对父母要孝,并将孝移情于效忠君主和皇帝。同时要求统治者要善待百姓。但前者比较有效,大多数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都乖乖服从。但后者无效,没有强有力制度约束,靠道德说教不可能长久约束权力的为非作歹,最终必然走向腐败和暴虐。搞得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产生大量的饥民和流民。然后揭竿而起,推翻旧的统治。但造反力量并没有别的思想资源,仍然是靠儒家的“忠孝”来凝聚力量。即使有,也可能更赏识儒家这套理论。“奴隶想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成为奴隶主”。所以成功后,仍然会采用过去的制度,最多在统治体制上有些调整。丝毫没有进步性可言。当然,“官逼民反”具有最低限度的正义性,但农民军毫无人性的残酷杀戮,则不具有正义性。


中共靠这套革命理论来证明其夺取政权的合法性。这套理论虽然不具有解释力,但在其执政早期对维护其统治还是很有效果。通过对民众的宣传和洗脑,许多中国人还是相信中共兜售的这一套。但改革开放后,腐败不断增长,贫富差距扩大,特别是政府持续扩大侵害个人权益,其主要体现就是廉价征用农民的土地,群体性事件和维权上访频发。自然而然,中共的革命理论,过去中共赞扬歌颂地这些反抗官府的农民起义英雄,就成了老百姓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理由和效仿对象。中共的革命理论反而成了老百姓维权的思想资源。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共的革命理论和歌颂的农民起义英雄不料成了历史的回旋镖,飞行了几十年,绕了个巨大无比的圈圈,正飞向中共自己。


中共将如何既坚持既往的革命理论,又不让其革命理论成为民众反抗的理论依据,不让往日歌颂的农民英雄成为效仿对像呢?这是个难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能既要又要。肯定不能否定,否定了就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因为中共现在的统治还是继承而来的。合法性更多地还是建立在过去革命的成功上,没有经过检验和认定的新的合法性。唯一的办法就是装聋作哑,自己不再宣扬,也不许其它人讨论。例如,悄悄拆除类似北京昌平区李自成雕像这样的地标建筑。但拆除昌平区李自成雕像和长沙的太平天国雕像比较好办,那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歌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浮雕怎么办?这个就相当棘手,将来重新翻修?也未必不可能。


2024年5月30日

3會員
42內容數
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想。在雜亂的現象中探尋本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