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藐視國會罪 違憲!

評:藐視國會罪 違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本文是以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侮辱公務員罪及侮辱職務罪案】(對人、行為),以及來論證藐視國會(對機關)違憲,似有無關之處。

作者論證過程以刑法第140條來論證「增訂之第141-1條」(疑為140-1??因為第141條是「意圖侮辱公務員,而損壞、除去或污穢實貼公共場所之文告者,處拘役或六萬元以下罰金。」顯然無關)。

另外,作者為論證而強調「立法院本身就有主動進行調查的義務」,反而論證了「國會調查權」的必要。


藐視國會罪 違憲!    胡天賜@自由 20240530

立法院會5月28日三讀修正通過增訂刑法第141之1條,規定公務員於立法院聽證或受質詢時,就其所知的重要關係事項,為虛偽陳述者,處1年以下徒刑、拘役或新台幣20萬元以下罰金。如果參照憲法法庭見解,這個刑事法條應該屬於違憲立法。

依據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針對侮辱公務員罪及侮辱職務罪案所下的判決見解,藐視國會行為屬對事而非對人的言論範圍,相當於刑法第140條所規定的侮辱公務行為,應採嚴格審查標準,規定的立法目的必須在追求特別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所採的手段必須為達成立法目的不可或缺且別無其他替代方法的最小限制手段,始為合憲。

立法院的藐視國會罪,應該抄襲美國法制,而美國的藐視國會罪則源自於該國的藐視法庭罪(contempt of court)。我國法院組織法第95條規定,「違反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所發維持法庭秩序之命令,致妨害法院執行職務,經制止不聽者,處3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金」。這個規定相當於我國法制下的藐視法庭罪;受罰行為人除了要有違反行為外,還必須達到「致妨害法院執行職務」及「經制止不聽」的結果,才符合憲法審查標準。

反觀藐視國會罪的構成要件,只要公務員在立院聽證或受質詢時虛偽陳述,就可以處罰;然而立法院本身就有主動進行調查的義務,並非被動接受資訊;從而公務員的虛偽陳述是否會影響到立院要追求的公共利益已不明確,而處以刑罰亦非達到所要追求公共利益的不可或缺且別無其他替代方法的最小手段。從而參照113年憲判字第5號所採見解,藐視國會罪應屬違憲立法。

英美法中的藐視法庭罪源自於君主時期的法制思潮。之所以會處罰,是因為法庭中的法官是由君王派出的代理人,藐視法官等同於藐視君王,所以要處罰。然而在現今的民主時代,是否還要再有所謂的藐視罪?值得大家深思。

 

中華民國刑法 第 140 條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141-1條(增訂)


公務員於立法院聽證或受質詢時,就其所知之重要關係事項,為虛偽陳述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avatar-img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的沙龍
12會員
5.6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家都拿釋字第585號替自己辯護,我們看原文。大法官有逐項檢視,並有說明理由。看起來,民進黨的正確對處方式是行政院覆議,然後立法院請總統公布,然後行政院提憲法法院釋憲。 街頭的動員,是政治力的對撞,那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釋字第585號解釋
It is unfair not to let Ukraine carry out its sovereign rights of defensive strikes against Russian military targets.
王義川是說不同時間點的「這群人」不是「那群人」,這需要進入個資與比對。這就很有疑義。可能要如同徐巧芯一樣「嘴砲而已」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林濁水所言正是經歷過戒嚴時代的人體認。對台灣而言,五權憲法不僅是外來憲法、戒嚴時代壓迫性規範,本身也有無法實踐政治權力。林濁水表示,此事民進黨應與國民黨合作。
很有趣的發展,是參與者始料未及?還是五權設計的必然如此?
大家都拿釋字第585號替自己辯護,我們看原文。大法官有逐項檢視,並有說明理由。看起來,民進黨的正確對處方式是行政院覆議,然後立法院請總統公布,然後行政院提憲法法院釋憲。 街頭的動員,是政治力的對撞,那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釋字第585號解釋
It is unfair not to let Ukraine carry out its sovereign rights of defensive strikes against Russian military targets.
王義川是說不同時間點的「這群人」不是「那群人」,這需要進入個資與比對。這就很有疑義。可能要如同徐巧芯一樣「嘴砲而已」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林濁水所言正是經歷過戒嚴時代的人體認。對台灣而言,五權憲法不僅是外來憲法、戒嚴時代壓迫性規範,本身也有無法實踐政治權力。林濁水表示,此事民進黨應與國民黨合作。
很有趣的發展,是參與者始料未及?還是五權設計的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