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贏大盤了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23、2024股市大漲,加權指數從2023年一月到目前為止已經漲了約63%,如果算上2022年末的低點,那更是超過80%。這樣的漲幅放在18個月裡面是驚人的,就算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也是少見的,尤其我們說的是加權指數不是個股。

在大盤這麼強的情況下,其實要打贏大盤並沒有想像中容易。一來是你要有能力挑選到漲幅超過大盤的標的(撇除過度擴張槓桿情況),二來是你買的價格要夠低才能吃到完整的漲幅,三來是這個標的要能夠讓你敢重壓,買個10、20%即使翻倍仍舊贏不了大盤。還有四,你要沉的住氣,而不是漲個3、5%就賣掉,又漲個3、5%再買回來。這樣的操作你有極高的機率會輸大盤以外,還非常有可能最後買在高點。

但除了上述四個條件以外,還有最後一個。你要怎麼出?

整體看下來,要打贏大盤非常不容易,更多時候會遇到的是,大盤在漲但你的標的仍然躺在那裡。但俗話說的好打不贏就加入他。不管是買0050、006208、0050正二,其實都是非常好的方式,而其中當然也包含台指期。

期貨在台灣被妖魔化的非常嚴重,但凡你只要跟人聊到期貨我都能想像那個人會露出什麼樣的表情。不外乎疑惑、驚訝、嫌惡、訕笑。

但問題出在期貨本身嗎?

我想答案顯而易見,一樣是買現貨好了,只要你想你仍然可以開槓桿,你可以融資也可以信貸,最大差別在於使用的人本身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而期貨只不過提供了你開槓桿的方便性而已。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樣的方便性是缺點,但這恰恰也是他的優點。當大盤大跌的時候你很簡單就可以決定你槓桿要開到幾倍,也可以隨時動態的調整你的槓桿。你認為相對低點的機率很高、非常高,那你可以適當的放大你的槓桿,不需要其他的作業流程。同時,當大盤漲上去的時候你的槓桿會自動往下降,隨著大盤上漲你的權益數開始增加,你的心態反而愈來愈穩定,波動率對你的影響愈來愈小。即便你初始投入的資金佔比並不高,你抱完一個大波段的機率也會愈來愈大。最後就算你持有的其他標的仍然躺在地上,你還有台指的多單可以安撫你。

但該如何拿捏槓桿範圍是門藝術也是門科學。

藝術的部分取決於你如何評估及衡量你的勝算有多少,科學的部分你可以實際看看歷史情況。以2022年那樣的空頭來說,假設你的評估錯得離譜,且你所有部位都買在最高點。你用2.5倍槓桿仍然可以不被斷頭抱過去。

但我相信,就算你想刻意全部都買在最高點也很難辦到,更別提把所有可用資金都壓在同一個最高點,且你沒有工作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可以再投入。

更可能的實際情況是分批買進,而看起來最差且最糟的選擇一路往下買,會發生什麼事情?

不是破產而是大賺。

因為你的均價會剛好差不多在整段跌幅的一半。

2022跌了六千點,你帳上大約會賠三千點。以小台為例,一口小台要賠十五萬。以當時一口合約約94萬來計算,你開到四倍槓桿都不會被抬出去。甚至你也可以從0槓桿往下加。(跌幅擴大時才加槓桿)

但當時帳上賠三千點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漲回原本的價格你的績效就等同於2023、2024這兩年的漲幅(64%)。

而當時的四倍槓桿放到現在卻只剩2.5倍,和融資差不多而已。隨著大盤愈漲愈高,你不只多賺還愈來愈安全。(槓桿愈來愈低)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你還是覺得很恐怖,那也可以把槓桿進一步降下來,你完全可以只開2倍、1.5倍,甚至你就只買0050也完全可以。代價就是少賺一點而已。

真正的風險只有兩個:

1.你太早將部位買完,但大盤繼續跌。

2.你受不了最後砍掉。

這樣的情況在過去可能不太好完全排除,但隨著七月微型台指上線,會大大降低這樣的門檻及可能性。(微型台指1點10元。)

最後,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投資人,也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配置一些部位到大盤我認為是相當合理的選項,記得加一點點槓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