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悲慘頸椎史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雖不是復健科醫師,但對頸肩酸痛特別有興趣,這是因為己身的切膚之痛,和頸椎病有了不解之緣。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心路歷程和這疾病的因緣際會,前因後果。同時,由於多年身受其害的觀察,想順便講述一下頸肩酸痛應該是甚麼模樣,供大家参考。

首先,讓時間回到長庚念書的那段時光。由於再回學校習醫,是出社會後,覺得適性適能的選擇,心無旁騖,書本成了當時生活的重心。始料未及的就是從此埋下悲劇的根苗。

事情的一開始只是覺得脖子好像有千斤重,每次一低頭看書,或寫字,就需要用一隻空閒的手撐住快要掉下來的腦袋,才能減緩脖子承重的酸痛,這樣的感覺,說實在早就存在,然都當作是脖子扭到,夜間睡覺落頸等等,稀鬆常見的原因,就不當作一回事。然後,在一次埋頭振筆疾書的考試中,我忽然發現右側頸肩酸痛竟會延伸到右手臂。更要命的是,隔天竟然連當邊的第一根手指也無緣無故的麻起來。那時才意識到事情好像有點大條,憑著低年級醫學生的淺薄認識,我意識到了頸椎神經出問題了。於是到‘’林長‘’找到神內老師的門診,經過他詳細理學檢查,和MRI確認,終於給了個宣判~頸椎間盤突出引起頸神經根壓迫症狀。也就是從那時起,這個毛病就掛在我的生命鎖鏈上,成為我朝夕相處的伙伴。我可以裝作不理它,但它卻時時在提醒它的存在。終究,我還是找到了和這個不速之客好好相處的方法,就是睡低到不可的枕頭。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除了偶爾不留下深刻記憶的酸痛外,都在我厲行低高度枕頭政策下,勉強讓我和這個不速之客過了段和平相處的好日子。 然而,事情並不是我想像的樂觀。在我身上的這個魍魎從沒離開,說是蠢蠢欲動亦不為過。在我開業12年後的冬天,一場流感大流行又把我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天的患者排隊等著看病,長時間,我保持一個所謂烏龜頸的姿勢,檢查他們的喉嚨,和生產線上作業員有著一樣職業病的際遇,我的老毛病又復發了!這次是來勢洶洶,這種的痛,真的可以用「痛不欲生」來形容。側面頸椎X光顯示我的頸椎弧度已嚴重變形。到了今天,當患者描述他的頸肩如何不適時,我常說我能感同身受你的痛。

跑遍了各大醫院的復健科尋求解方,我發現,除了頸椎牽引外,大概也沒甚麼可吸引人的療法。但短短二十分鐘的牽引,雖然舒服,然一離開牽引機沒多少時間,痛就像自己的影子,絲毫沒有離開的打算。最後找上神外門診,醫師的的建議當然不出所料的手術解決。自己是醫師,當然對開刀不會有偏見,甚至怎麼開,是了然於胸,但一旦想到要在手術台上,冒不可預知的風險,是有點毛毛的,而我的工作也容不下冗長的復元時間,還有,連醫師都沒辦法保證以後不會在別處復發。所以,手術就被排到最後的選擇。在我的觀察,頸椎牽引是可行的復健方式,但牽引的復健,一般而言,只能在醫院診所執行,每隔兩天,每天二十分鐘的牽引時間,不止舟車勞頓,療效也可想而知。所以花了四萬元,在網路買了一台在家拉脖子的機器,白天拉,睡覺拉,有空就拉,終於有了起色。再加上隔年春天,去阿布達比杜拜玩了一個禮拜,我可憐的頸椎終於重見春天。在這次得到的教訓就是覺得有效的復健,就該持續密集的去做,蜻蜓點水的做法,是事倍功半的。 然而,大部分嚴重的頸椎病,絕對是終生奮鬥的課題,這牽涉到外在環境的因素,當然也有體質的問題。這幾年來,老毛病又開始頻頻復發。雖然本身非相關科系,但透過自身的病痛經驗,我把自己的痛苦視為一個挑戰,一個機會,深入整理頸椎病的生理與病理的醫療證據,最近已發展出了一套不同於傳統做法的療法,試用在自己身上,也指導我的門診患者應用,都能獲得滿意的成果,有信心可以徹底解決了這個沉疴痼疾。而這份信心來自於我自身的體驗。說實在的,我頸椎x光的發現,幾乎都遠遠糟糕於來找我求診的患者。想說的是~我能,為何你不能? 在漫長的行醫經驗,我深信要成為某疾病的專家,最好的捷徑就是成為這個疾病的患者,也就是‘’久病能成良醫‘’的意思。我已從中得到很多的教訓,也從這泥淖中爬了出來,我想自己是有足夠的資格,將這個心得和大家分享,希望對身受此困擾的鄉親有所幫忙。(下篇講述)


    分享工作上、生活上的體驗與心得,希望能幫助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