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觀鳥:半蹼鷸

水彩觀鳥:半蹼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名稱:半蹼鷸 Asian Dowitcher


別名:/


常見度:不常見


首次發現地點:香港米埔


首次發現日期:2024 04 28


叫聲:DJ打碟時候發出的低沉電音聲


體型:大


特徵:


香港春秋的過境鳥,體型碩大,當天看到的一群有繁殖羽,繁殖羽頭頸以下都是亮麗的橙紅色,顔色觸目,牠們愛自成一群,當天一行8隻在淺灘來來回回覓食。

raw-image
raw-image


第一眼看到半蹼鷸,看上去和旁邊的黑尾鷸有點相似,但是後來發現也有一些方法可以辨認兩者的不同:


體型上,半蹼鷸給人一種更加圓潤的感覺,而黑尾鷸是比較修長的;兩者的嘴巴也有不同,相較黑尾鷸筆直的嘴巴,半蹼鷸的嘴巴端部來的像一把平頭的螺絲批,遠看像是鼓起了一塊小東西一樣。

後方是半蹼鷸,前方是黑尾鷸

後方是半蹼鷸,前方是黑尾鷸


而且從牠們的覓食方式也看到明顯的分別,半蹼鷸覓食的時候,會很大力把頭栽進泥土中,有節奏地一下一下掏出泥中的小生物(有片),這動作讓我想起白雪公主中,七個小矮人挖礦洞的情況,不期然在腦中播放著Heigh Ho Heigh Ho的旋律,也想起了小矮人們一邊唱歌一邊揮動鋤頭的情景。




一直以來發佈的鳥畫和鳥相片,人們看的多是照片多於畫,有時也會覺得是否不需要畫畫,雖然藝術作品原本不是爲了取悅別人而創作,但是當沒人問津的時候,又會懷疑自己所畫的是否未到達水平,才會沒人理會。

raw-image


昨天,因爲和一位觀鳥的同好偶爾交談起小鳥的事情,忽然,收到對方回覆說畫,畫得很漂亮。


只是短短一句,但是突然收到的鼓勵是讓人很振奮的,知道有人賞識也是值得可喜,每一次得到鼓勵,畫的畫覺得也比較有活力,而且能夠更有力量去畫,這一次也不例外,加上買了新的畫紙加持下,因著粗糙的畫質而造成的留白,讓鳥的身上多了一些空氣感,對於這一次畫出來的效果覺得頗滿意。

raw-image


所以,不要吝惜對所有創作者(包括任何範疇)的讚美,我沒有那麽清高,偶爾也會期待有人喜歡我的畫,收到別人真心的讚賞我也會十分開心,哈。


畫紙:Baohong Pure Cotton Watercolor Paper


水彩:Daniel Smith+Winsor & Newton



avatar-img
柏鴞的沙龍
68會員
377內容數
歡迎到訪水彩觀鳥!我是柏鴞,是一個雀鳥藝術家,新冠疫情後開始觀鳥,並會用畫代替鏡頭,畫下見到的鳥兒。這裏介紹了香港和世界各地看到的小鳥,用圖文介紹簡單分辨雀鳥的方法,也會推介一些觀鳥好去處。部落格裏面的畫主要是用水彩作畫,喜歡每一隻鳥兒也能帶給格友們安詳自在的感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柏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蜂虎的喉部和肚子和尾巴的顔色,就能大致分辨不同的種類,綠喉蜂虎的頭是啡色,喉部淺藍色,其他身體部分主要是綠色。 蜂虎的羽毛十分艷麗,色彩繽紛,每一種色彩也是十分實在,相當好看,而因爲綠喉蜂虎的體型比較小,讓牠看起來更帶一點傻氣。
不知從哪兒來的一隻家鴨,周圍也不太像有畜養鴨群的地方,就只有一隻孤單地站在河道上。
斯里蘭卡是農業國家,到處也是稻米田,當然也會吸引了印度池鷺來到水緣邊尋找食物,而且數量也多,屬常見鳥。
在香港可見的普通燕鷗是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但牠們很少靠岸,在近岸位置不太常出現,多數在海中才能看到牠們的身影。
在馬拉旅程中,須樹鶥是一隻很不怕人的小小鳥,牠們的外表不怎獨特,但歌聲卻很悅耳。
鳥如其名,棕耳鵯的特徵就是看起來有棕色的耳朵,大體啡色,肚子上有不規則的條紋,牠的樣子不算是出衆,但是牠們的聲音絕對是能引人注意。
看蜂虎的喉部和肚子和尾巴的顔色,就能大致分辨不同的種類,綠喉蜂虎的頭是啡色,喉部淺藍色,其他身體部分主要是綠色。 蜂虎的羽毛十分艷麗,色彩繽紛,每一種色彩也是十分實在,相當好看,而因爲綠喉蜂虎的體型比較小,讓牠看起來更帶一點傻氣。
不知從哪兒來的一隻家鴨,周圍也不太像有畜養鴨群的地方,就只有一隻孤單地站在河道上。
斯里蘭卡是農業國家,到處也是稻米田,當然也會吸引了印度池鷺來到水緣邊尋找食物,而且數量也多,屬常見鳥。
在香港可見的普通燕鷗是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但牠們很少靠岸,在近岸位置不太常出現,多數在海中才能看到牠們的身影。
在馬拉旅程中,須樹鶥是一隻很不怕人的小小鳥,牠們的外表不怎獨特,但歌聲卻很悅耳。
鳥如其名,棕耳鵯的特徵就是看起來有棕色的耳朵,大體啡色,肚子上有不規則的條紋,牠的樣子不算是出衆,但是牠們的聲音絕對是能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