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他一段

陪他一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朋友問盧太太一次照顧兩個病人辛不辛苦?盧太太愣了一下說,「沒有想過辛苦,照顧先生是本份,照顧媽媽是份內事,談不上辛不辛苦。」


記得小時候,大約三五歲吧,只記得那一段時間很常生病,動不動就住院,醫生也診不出所以然,只要我再度叫不醒,母親就瘋狂打電話給任何一個有空的人載我上醫院。反反覆覆病了兩三年,終於在一個機緣幫助下漸漸緩和過來。長大後,有一天問母親,童年常常生病,她會不會覺得煩?母親說,擔心到一晚瘦三斤,哪有時間想煩不煩,就是顧到底。盧太太顧先生、顧媽媽,大概就是一樣的感受,本份之下不會想到辛苦,也不會聯想到拖累不拖累。


盧太太的先生大她二十歲,盧太太說,自己脾氣急又躁,家中大小事都是她說了算,先生給她很大的空間,讓她隨心所欲,所以晚年先生病了,她一定要好生照顧。盧太太的母親高齡又失智,原本住在盧太太家,後來盧先生生病,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她只好聽從妹妹的建議將母親送到安養中心。盧太太照顧先生之後就去安養中心看母親,按摩、聊天,聊著聊著悲從中來。盧太太的母親插著鼻管,叫她喊她皆無反應,只剩一具軀殼留在世間,精神靈魂不知所蹤。盧太太跑安養院跑得很勤,每天來看每次哭,捨不得母親臥床,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有人說,這是盧太太的逆境、逆緣,盧太太說,不對,生老病死是尋常,是大自然的法則,人人都有一份,只是她一次來兩份,先生和母親的。來了就來了,想遠一些,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如果連這一段都不願意付出和陪伴,時間過了就是過了,晚年就會剩下一堆遺憾和追悔。盧太太說年輕時脾氣不好,中年有幸走入慈善,不再動不動就跟先生吵架、不再嚴格管教孩子,家庭氣氛變得很和諧。那時兩個男孩一前一後進入青春期,就這樣順利度過,孩子沒有走偏和叛逆,她覺得自己的福氣與智慧是透過做中覺而體會而獲得的。


生病苦嗎?很苦。老化苦嗎?實苦。死亡苦嗎?不一定,好走是福。既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遇到了平常心面對,就像一樹花面對四季的變化,花開花落再尋常不過。學習看淡和放下,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功課,盧太太一心期望母親一路好走,她用最虔誠祝福的心祝願母親來生福慧雙修。


#放下

#人生的功課

#生老病死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超度就是解救受苦的人於水火之中,自度度親的意思就是不忍親人被生活折磨,發自內心想要度他們一程。不過度親要先自度,有厚實的德性,才度得動對方,因為德就是福,福氣飽滿的人才能扭轉對方的惡念與陋習。農曆七月的救拔超度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了讓另一個世界的親人離苦得樂所做的各種法事,但是許多人為了超拔親人大開殺
大部份的人都喜歡過生日,一來可以跟親友相聚聯絡感情,二來從獲得禮物的多寡來判斷自己受歡迎的程度。有一些老人家不愛過生日,不喜歡被人探問歲數,他們認為,活到一定歲數就要遮遮掩掩,深怕鬼叉來找麻煩。過生日就是多一歲,大家高高興興切蛋糕吹蠟燭收禮物,仔細一想,過生日正是生命少一歲,少活一年的生命又哪裡值得
佛陀時代,每年農曆的四月十五到農曆七月十五,整整三個月是出家人安住身心修行的日子,不用出外托缽化緣,原因是夏天開始,蛇類蜈蚣等蚊蟲出沒,赤腳的出家人出門在外容易被蚊蟲咬傷而有傳染流行的危險。夏日在精舍修行安住,每天聆聽佛法,深入淺出,對修行有更深的領悟,夏日結束之時,每位出家人都會分享自己三個月的修
如果我們被全世界誤會,甚至有一些不好聽的風言風語開始流傳,不要急於辯解,辯解無法杜絕風向,也扳不直想要看好戲的人的耳朵。老智者說,真相就是真相,不會故意遮掩就不見了。生而為人,總是好壞摻做,當不好的因緣來了,我們要以善解的心讓逆緣自由發揮,當反對之聲平息了,看熱鬧取笑嘲諷的人都回去了,我們再好好審視
有些人失了愛會一蹶不振,或是無力再愛,有些人則相反,在愛的世界裡無所求付出,因為愛不用花半毛錢,只要心裡願意就可以。有些人對陌生人愛不出來,因為沒有血源關係,其實愛無關熟識或不熟識,跟血源也沒有關係,跟一個人的包容度有關,也就是度量。有些人樂於分享與布施,也樂於給人所需,不管認不認識,有需要就給,這
超度就是解救受苦的人於水火之中,自度度親的意思就是不忍親人被生活折磨,發自內心想要度他們一程。不過度親要先自度,有厚實的德性,才度得動對方,因為德就是福,福氣飽滿的人才能扭轉對方的惡念與陋習。農曆七月的救拔超度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了讓另一個世界的親人離苦得樂所做的各種法事,但是許多人為了超拔親人大開殺
大部份的人都喜歡過生日,一來可以跟親友相聚聯絡感情,二來從獲得禮物的多寡來判斷自己受歡迎的程度。有一些老人家不愛過生日,不喜歡被人探問歲數,他們認為,活到一定歲數就要遮遮掩掩,深怕鬼叉來找麻煩。過生日就是多一歲,大家高高興興切蛋糕吹蠟燭收禮物,仔細一想,過生日正是生命少一歲,少活一年的生命又哪裡值得
佛陀時代,每年農曆的四月十五到農曆七月十五,整整三個月是出家人安住身心修行的日子,不用出外托缽化緣,原因是夏天開始,蛇類蜈蚣等蚊蟲出沒,赤腳的出家人出門在外容易被蚊蟲咬傷而有傳染流行的危險。夏日在精舍修行安住,每天聆聽佛法,深入淺出,對修行有更深的領悟,夏日結束之時,每位出家人都會分享自己三個月的修
如果我們被全世界誤會,甚至有一些不好聽的風言風語開始流傳,不要急於辯解,辯解無法杜絕風向,也扳不直想要看好戲的人的耳朵。老智者說,真相就是真相,不會故意遮掩就不見了。生而為人,總是好壞摻做,當不好的因緣來了,我們要以善解的心讓逆緣自由發揮,當反對之聲平息了,看熱鬧取笑嘲諷的人都回去了,我們再好好審視
有些人失了愛會一蹶不振,或是無力再愛,有些人則相反,在愛的世界裡無所求付出,因為愛不用花半毛錢,只要心裡願意就可以。有些人對陌生人愛不出來,因為沒有血源關係,其實愛無關熟識或不熟識,跟血源也沒有關係,跟一個人的包容度有關,也就是度量。有些人樂於分享與布施,也樂於給人所需,不管認不認識,有需要就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