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市場的環保趨勢顯示,回收材料與生物基材料已成為主流,市場關注順序為回收材料、生物基材料,最後才是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塑料是指原料來自生物質,如PLA(聚乳酸)、Bio-PE等;而生物降解塑料則是指可被微生物分解的塑料,包括PLA、PHA等,兩者並非互斥關係。
在中國市場,預計2025年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將達300萬噸,但產能可能超過500萬噸。其中PBAT將成為最大供應來源,因爲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規劃產能超過300萬噸。然而,PBAT生產成本高,主要受限於原料BDO價格,對無BDO配套的企業可能面臨虧損。而PLA受限於技術及原料成本,PGA則面臨煤價上漲風險,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產業發展。
在中國市場,預計2025年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將達300萬噸,但產能可能超過500萬噸。其中PBAT將成為最大供應來源,因爲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規劃產能超過300萬噸。然而,PBAT生產成本高,主要受限於原料BDO價格,對無BDO配套的企業可能面臨虧損。而PLA受限於技術及原料成本,PGA則面臨煤價上漲風險,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產業發展。
歐盟的塑料政策已明確表示,延長塑料製品的使用週期是首要目標。這意味著,歐盟將優先考慮循環再生塑料,而可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可能會受到限制。從市場方面看,歐美市場關於塑料環保的使用邏輯按先後順序是:
1、recycle材料
2、生物基材料
3、可降解材料 – 其中可降解材料中更看重的是海洋降解。
根據歐盟環保署定義:(1)生物基(bio-based)塑膠指生產所使用的(部分)原物料來自生物質(biomass),例如糖、澱粉或植物材質等,而非以石油為原料。(2)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塑膠則指特殊環境下,塑膠可被生物自然分解,然分解所需的條件與時間不一。
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可分解塑料的定義並非截然分開,兩者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生物基塑料的原料來源廣泛,不代表一定能被自然分解;而生物可分解塑料的製程也不僅限於生物質,石油化學原料同樣可能被應用。
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工業可堆肥塑膠(Industrially compostable plastic)、家庭可堆肥塑膠(Home compostable plastics)、氧化式可降解塑膠(Oxo-degradable plastics)等各式類別。
生物基不可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塑料,其原材料部分或全部來自於生物質。這些塑料雖然是由可再生資源製成,但並不一定能夠自然降解。是否可降解取決於分子的化學結構,而與它如何被製成無關。舉例來說:
生物基塑料:這些塑料的原材料來自可再生資源,例如玉米、甘蔗、纖維素、魚皮、瓜子殼等生物質材料。但即使是100%生物基塑料,也不一定具備生物降解性。例如,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由生物合成而不可被生物降解,而PLA(聚乳酸)既可以由生物合成又可以被生物降解。因此,生物基塑料主要解決了產品原料問題。
生物降解塑料:這些塑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自然分解。生物降解是一個化學過程,指環境中的微生物在沒有人工添加劑的條件下,將物質轉化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堆肥材料等天然物質。生物降解的過程主要由環境條件(例如溫度或位置)、材料性質或應用等因素決定。PLA、PHA、PBS等都屬於生物降解塑料。這類塑料在產品壽命結束後有利於廢棄物的管理,減少“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