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始末與省思(3/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6 分鐘

美國歷史上被遺忘的最寒冷戰爭—韓戰

長津湖大突圍撤退(長津湖戰役)( The Battle of Chosin Reservoir,Chosin Reservoir Breakout,The Chosin Reservoir Campaign or The Changjin Lake Campaign )  (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3日)

要為敵人能夠做到的,而非你認為他將要做的,來做準備 "-- 基本軍事箴言 --

" Be ready for what the enemy is capable of doing, not what you think he will do "     -- Basic military maxim --  " 失敗於準備,就是在準備失敗 "-- 班傑明 富蘭克林 --

“ By failing to prepare, you are preparing to fail. ”--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 孫子兵法 九變篇 –

在場者永遠不會忘記,不在場的人永遠不會了解 "

" Those who were there will never forget; those who were not will never know."

“長津湖地區冬季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

“ The country around the Chosin Reservoir in winter was never intended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Even Genghis Khan wouldn't tackle it.”-美國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

我們一直在尋找敵人,我們終於找到敵人了 !我們卻被包圍了!"

-美國陸戰隊第1師第一團團長普勒 (1950年11月於長津湖戰役)—

"We've been looking for the enemy for some time now. We've finally found him. We're surrounded. That simplifies things."-Lieutenant General Lewis Burwell "Chesty" Puller ( 1898 – 1971),November 1950, during Chosin Reservoir campaign -

去你的撤退!我們不是撤退; 我們不過是換個方向進攻!”

" Retreat Hell! We're not retreating, We're just attacking in another direction."

-- Major General Oliver Prince Smith (1893 -1977) -USMC, Korea, December 1950 -- 美國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少將 --

我們才不會遺棄戰死弟兄和裝備,我們要突圍就要做得像陸戰隊一樣 "

   “Hell no. We're not going to leave our dead and abandon our equipment.

We're going to come out as Marines or we're not coming out at all, Smith told his superiors. " The 1st Marine Division would come out of the Chosin (Chang-jin) Reservoir fighting … with its men, its wounded, its dead and its equipment. They would come out as Marines … or they would not come out at all.”- 美國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少將-史密斯師長答覆上級的建議以空運撤出部隊-

“我仍然會在午夜3點做惡夢醒來, 眼泛淚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與年輕中國士兵的肉搏戰,他們穿著膠鞋, 腳都凍爛了,卻一個勁兒地往前衝,一波接一波。他們只是個孩子,我們卻別無選擇只能拚刺刀。”"你不禁為他們感到難過" "時到今日,我經常想到我的弟兄,也經常想到他們 "“But I still wake up at 3 a.m. every day with nightmares,” he says, tears again welling in his eyes and his voice catching with emotion.

“What I remember most is the hand-to-hand fighting with very young Chinese soldiers, who just kept coming, wave after wave. They had tennis shoes on and their feet were frozen, and it sounded like they were wearing wooden shoes, like in Holland. They were just kids. And you had no choice but to bayonet them.”

“You couldn’t help but to feel sorry for them.”“I can still see our guys. But I can see theirs, too.”-- 美國陸戰隊老兵 馬鮑Roland Marbaugh (1920-2014) --

"他們冒著陸戰隊的炮火源源而來,其視死如歸的精神令陸戰隊員們肅然起敬!"--美國陸戰隊員--      "對這場戰鬥,我的感覺是強烈的,因為我失去了所有的戰友。我們傷亡慘重。我從未見過像這樣的戰鬥。我曾經在二戰中,遇到過德軍最後一次大反攻,但也不似長津湖之戰這樣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我一直相信,沒有甚麼會比突出部戰役更慘的,但是長津湖戰役改變了我的想法 he had always believed nothing could be worse than the Bulge, but the Chosin campaign changed his mind" --美國陸戰隊員--

  “ 這場戰役最艱難的部分是要避免凍死   The toughest part about the battle and what was going on around you was trying to keep from freezing to death,"

" 我們把大多數陣亡弟兄屍體都帶出來 ,將他們綁在卡車引擎蓋上; 當時屍體都已結凍, 我們不得已實際上將有些手臂折斷以放在卡車上  We brought most of our dead with us. They were tied to the fenders and the hoods of the trucks. By now, all of the bodies were frozen." Some of them -- we had to actually break arms off -- break them down to put them on the trucks. "-- 美國陸戰隊員 Clifford Warren Meyer (1929-1999 ) --

"好處是傷口不會出血致死,因為血會結凍   The good thing about it was, the wounded didn't bleed to death, because the blood would freeze."-- 美國陸戰隊員Clyde Queen (1926-2013) --  

“ What would you want if you could have any wish? ”" Give me tomorrow ! ”   “ 給我明天吧 !  ”-- 美國陸戰隊喬治連( George Company)又稱 "血腥喬治連" ("Bloody George")士兵勞森 Karl Lawson (1932-2010)當被美國生活(LIFE)雜誌知名戰地攝影記者鄧肯 (David Douglas Duncan 1916-2018 )問到,如果耶誕節可以許個願,你的願望為何? 所得到的回答 --

"在美國軍事歷史上很難找到比這更絕望更悲劇的故事  "-- 歷史學家Roy Appleman(1904-1993) 描寫陸軍在長津湖東岸的經歷 --

" It would be hard to find a more nearly hopeless or more tragic story in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 - Historian Roy Applemanwrote of the Army's experience at Chosin –

" Gen. William Tecumseh Sherman famously said, "War is hell." The Korean War was certainly hell for Emerald Sayler,with one glaring exception. At least hell is warm." " So numerous were China's soldiers, there weren't even enough rifles to arm them all. " "They all had ammo, but they didn't all have weapons. When one got shot, a soldier would pick his rifle up,""We had 28 (Chinese soldiers) to one against us ... They came in bunches of hundreds."

"I knew how a deer felt when I used to shoot at them," "You didn't know which way the hell to go." -Sayler's unit, the 1st Battalion of the 32nd Infantry, began with 800 troops and 35 officers;when they finally made it to safety just four days later, only 165 troops and three officers were alive. - Emerald Sayler(1924- 2016 )-" 威廉薛曼將軍曾經說過的名言: 戰爭就是地獄, 韓戰對於薛勒來說當然是如此.只有一例外;至少地獄是溫暖的. "  "為數眾多的中國士兵,有些甚至沒有配備步槍.他們都有彈藥,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武器.當前面的士兵被射倒,後面的士兵再撿起其步槍前進.我們面對28:1的中國士兵,他們成百的蜂擁而上 ""我以前打獵過,知道鹿被射擊的感覺;我的感覺就像鹿一樣,無路可逃." -- 薛勒的單位步兵32團第1營原有800名士兵及35名軍官,4天以後突圍脫困,只剩下165名士兵和3名軍官還活著.  -- 美國老兵 薛勒 (1924 - 2016 ) --

註: 威廉 薛曼將軍(William Tecumseh Sherman,1820-1891)是美國南北戰爭 (1861-1865)中的北部聯邦軍將領,以卓越戰略擊敗南軍而聞名於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所用的M4中型戰車(M4 Medium Tank),又稱薛曼坦克 (Sherman Tank),即得名於薛曼將軍.

" What acts did you witness that you regarded as outstandingly heroic ? "

" At the time, we were too involved in survival to assess that heroism. It was a re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osin Few–of being a hero and not knowing it at the time. Cowardice is easily defined because it is so unusual; heroism is not, because it is so common.So when I remember Chosin and the men who fought and died there, I do so with awe. ""你有目擊認為是非凡英雄的表現?" " 在當時,我們專注在求生存. 無暇評估何謂英雄. 身為英雄而實際不自知, 這實際上是長津倖存少數的特質.懦弱膽怯很容易定義, 因為很少見. 英雄則不然,因為太普遍了. 因此當我回想起長津湖戰役及陣亡戰友,我深感敬畏. -- 美國陸戰隊員Lee K. Bergee-- 

"I grew up in the blizzards of Iowa, but I have never witnessed winter weather like that at Chosin. And can you believe,with the snow came lightning "

" 我在暴風雪的愛荷華州長大, 但是我從未見過像長津湖這樣的冬季氣候. 你相信嗎, 居然閃電伴隨著下雪 "  " 我回想起,眼見一位陸戰隊員坐在一輛翻覆的吉普車方向盤後,子彈貫穿前額,中國士兵已經拿走他的頭盔,武器和冬裝. 身上只剩下內衣.-- 美國陸戰隊員Lee K. Bergee (1927-2015)--

“The Chinese troops were the same age as us, and they were in a worse condition than we were,”“We at least had boots.”-- Dr. Stanley Wolf (1925-2017 ) --"中國軍隊年齡和我們相近(多為18,19歲小夥子),但他們情況比我們還糟,我們至少還有靴子. "  --美國陸戰隊軍醫 伍夫--

  “ 我部1950年10月當時正在参加福建解放東山島的戰役及剿匪,接到命令後就登上了從福建趕赴東北的列車,直達鴨綠江邊。不少来自江南的戰士第一次看到雪,在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他們是穿着布鞋和薄棉衣、戴着大檐帽上陣的。 我們入朝第一個任務是强行軍,全軍從鴨綠江上游梅河口出發,用16-19天的時間行軍286英里,向北朝鲜東部的長津湖地域挺進。冒着零下30-40度的嚴寒,踏着没到膝盖的積雪,顶着美軍飛機的轟炸掃射,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軍,第一天行軍就凍傷700多人。由於没有制空權,只能白天隐蔽夜間行軍,有的人看雪多了,得了夜盲症,實際上是雪盲。後勤供養跟不上,只是有時能吃上朝鲜老鄉送来的土豆。但大多数情况是一把炒麵一把雪,最困難時還把牛皮切成细條来充飢,其艱難程度堪比長征。戰士們忍受着飢餓和寒冷,走過人迹罕至的羊腸小道,越過飛禽绝迹的茫茫冰原,不断地倒下,又不断爬起来繼續前進。但還是有很多人倒下再也站不起來了。在西伯利亞寒流襲擊下,第九兵團的15萬大軍長途奔襲,進入柳潭里、新興里,下碣里一線,完成長津湖戰役的準備。”- 志願軍老兵王志品(1922- ) -

“我們在雪地上趴了三天三夜,最後一天晚上,要下命令開始打敵人的時候,我已經起不來了,腳啊,手啊,都是麻木的,啥事也不曉得了。”(戰役後,戰友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息尚存的周全弟。在陸軍35醫院,他被截去了雙腿雙臂。那時,他還不滿17歲。)-- 四川老兵周全弟 (1934-  ) --  (1949年,年僅16歲的農家少年周全弟被抓了壯丁成為國民黨47軍,部隊投共後編入解放軍三野26軍,入朝編入26軍77師231團1營2連,1950年12月底,連隊奉命進入黄草嶺,阻擊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為完成包圍,靠着每天三個土豆(馬鈴薯)、身邊的雪水和驚人的毅力,周全弟和戰友們在雪地裏埋伏了三天。由於長時間趴在雪地裡,等到第四天衝鋒號吹響時,不少戰士已經被凍成了"冰雕"。周全弟也發现自己全身僵硬,根本站不起来,隨後失去意識。之後他才知道,連隊總共156人,最後只有40多人生還)  

" 戰友凍傷,我却無能為力 ” 初入朝鮮的印像,冷。27軍以南方兵居多,他們没經歷過這樣的低温考驗,更別說後來遭遇的極寒天氣了。“我們没有厚冬裝,也没有棉鞋、手套等冬季必需品。從南方過來時氣溫還在零上10多℃,可是剛過半個月,就到了氣溫在零下20多℃的朝鲜。”"一路上在雪裡走,鞋裡都是雪水,鞋襪都濕了,越溼越冷,直至脚上結冰,鞋襪和脚都凍到一起,根本脱不下來。後來勉強脱下來,脚上的皮肉也帶下好幾塊。那是鑽心地疼啊!戰士們大多也是這種情况。可是我手裡只有急救包,没有凍傷藥,只能做簡單包紮。看着戰友一個個倒下,我是乾著急,有時會急得大哭。戰士們受的不是槍傷,而是凍傷…我無能為力,感覺自己很無用。為此自責了一輩子, 常看烈士照片淚流不止”-- 中國人民志願軍27軍81師235團4營2連衛生員劉孟超(1930-  ),於1950年11月隨27軍入朝,現居住於瀋陽新民 --  

(筆者註: 突出部戰役(Battle of the Bulge)是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納粹德國希特勒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區Wallon的阿登(Ardennes)地區發動的奇襲攻勢試圖孤注一擲,竭力一搏。當時同盟國媒體依照戰役所爆發地點稱為阿登反擊戰役 (Ardennes Counteroffensive),突出部戰役的名稱是因為當時媒體報導,盟軍前線由作戰地圖看來為突入(Bulge)德軍,而德軍則稱之為守望萊茵河作戰(Unternehmen Wacht am Rhein )("Operation Watch on the Rhine")德軍此次作戰目標是希望突破英美盟軍戰線並將其一分為二、重新佔領比利時港口安特衛普港(Port of Antwerp),切斷盟軍補給線,包圍並消滅盟軍位於突出部北面的4個軍團,迫使盟軍在德國佔優勢的條件下展開停戰談判。作戰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兵力全力對付東線戰事。「突出部」指的正是德軍在戰鬥初始時突入盟軍防線後地圖上所製造出來的「突出」。在希特勒的堅持下,不顧國防軍統帥部的疑慮反對,此次戰役的計畫是在極度秘密下策畫,決定向阿登(Ardennes)進攻,試圖重現1940年的法國戰役的勝利,不過1940當時德軍是先穿越阿登再接戰,而且當前的敵人是美軍. 整體而言,突出部戰役是美軍在二戰中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美軍傷亡高達 89,500人,陣亡人數高達19,246人,超過二戰其它任何戰役。是美國在二戰歐洲戰場所經歷的最血腥的一役.德軍傷亡也高達約 82000人, 陣亡人數高達12700 人,因為後勤補給不繼,導致裝甲車燃料耗盡及天氣放晴後,盟軍的空中優勢,結果以失敗告終.)

  長津湖地區位於現在的北韓咸鏡南道西北部長津郡中央,西側為狼林山脈,位於蓋馬高原(Kaema Plateau)上,是朝鮮北部最為寒冷的地區,長津湖是韓國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長津江上游地帶,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至2000公尺之間,12月的平均低溫為攝氏零下18度,1月的平均低溫為攝氏零下23度.夜間最低溫度可以接近華氏零下45度(約為攝氏零下42度)(美軍曾經測到的最低溫度為攝氏零下47度),風速可以達到時速70英里, 當年又遇到1888年有溫度記錄以來最冷的寒冬.日本曾經殖民統治過朝鮮,了解這個地區的險惡.因此日本高階軍官曾經勸告過麥克阿瑟將軍,不要在這山地地區進行冬季軍事行動. 長津的英語名稱 Chosin 為日本人的用語 ,因為當時美軍在此作戰,軍官仍然使用日本地圖. 後來改為韓國使用的名稱 Changjin.   這場戰役可說是戰爭史上的經典戰鬥之一.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3日,這場17天的戰役在約3萬人聯合國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下轄第20、第26、第27軍為原隸屬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三野最精銳的20, 26, 27三個軍組成,為原來預定解放台灣部隊的主力)大約15萬人,在司令員宋時輪(1907-1991,黃埔軍校第五期)指揮下展開慘烈血戰。美軍陸戰隊第一師約2萬多人面對中共第9軍團12個師約15萬人包圍下,在1950年這個韓國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華氏零下20到40度(約為攝氏零下29到40度)嚴寒氣候下,向南且戰且走125公里,最後成功由興南港(Hungnam)全數撤走人員裝備至釜山.  美國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擔心中共軍隊未知的潛在威脅危險,消極執行上級(10軍軍團司令阿爾蒙)的命令,並未加速冒然向北推進,保持部隊集中,確保補給線,並在下碣隅里(Hagaru-ri)基地開闢臨時機場作為補給生命線,並空運後撤負傷士兵;相對於10軍軍團司令阿爾蒙為了追求戰功而冒進,史密斯的諸多明智之舉拯救了第1師免於更大傷亡.長津湖戰役後,史密斯拒絕回到第10軍團接受阿爾蒙指揮,陸戰隊第1師被編入第9軍團,直到1951年4月史密斯輪調離開韓國.

@ 長津湖東側的第31團特遣隊, 31st Regimental Combat Team ( 31st RCT)

IT TOOK FIVE NIGHTS TO FIGHT FOR THEIR LIVES ...

AND FIVE DECADES TO FIGHT FOR THEIR HONOR 31團特遣隊為了生命而奮戰了5夜,為了榮譽而奮戰了50年

  在長津湖東側的美軍部隊為步兵第7師第31團約3000人.主要由步兵,炮兵及坦克單位組成,由團長艾倫‧麥克萊恩(Colonel Allan D. MacLean ,1907-1950)上校指揮,擔負在長津湖東岸的進攻防衛任務 . 第7師各部隊在東線分布太分散,只好臨時編組了第31團特遣隊,簡稱 31st RCT (Regimental Combat Team) 又稱為北極熊團 (Polar Bear Regiment) . 31st RCT被稱為麥克萊恩特遣部隊 (Task Force MacLean)又稱為費斯特遣部隊(Task Force Faith) . 31st RCT 面對中共27軍80師(轄238、239、240團)三個團加上81師242團共四個團約2萬名兵力突襲圍攻, 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激戰5天. 在通訊失聯情況下,第31團特遣隊兵力損失過半,約1000人陣亡,400人受傷,300人被俘虜.往南突圍脫困到下碣隅里後只剩下385人還有作戰能力.第31團特遣隊成為韓戰中美軍被殲滅的最大單位.而麥克萊恩上校成為韓戰中美軍陣亡(Killed In Action, KIA)的最高階軍官(實際上是中彈後被俘虜,4天後傷重死亡).其繼任指揮官費斯中校 (Don Carlos Faith, Jr. 1918 - December 1, 1950)也接著陣亡,1951年6月美國總統追贈國會榮譽勳章. 費斯中校的遺骸於2004年被美國北韓聯合工作小組發現. 2012年經由DNA鑑定證實. 陣亡62年後終於回歸祖國土地, 2013年4月17日以隆重軍禮光榮下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直到2014年,仍然有7889位韓戰美軍遺骸仍然還未尋獲. 美國目前使用先進DNA鑑定科技,對北韓交還的美軍遺骸或美國團隊在北韓發現的美軍遺骸持續進行辨識工作.    中共軍隊80及81師的損失也很慘重,中共自稱陣亡4300人(不含凍死).美國估計中共軍隊陣亡約1萬人.直到1951年4月此部隊番號才又出現在朝鮮戰場.被共軍俘獲的美軍第31團軍旗,目前陳列展覽於北京的軍事博物館.

第31團特遣隊一度被誤會認為是懦弱失敗的表現,它的犧牲貢獻受到忽視.由於許多(90%以上)軍官都陣亡,少數倖存者為其發聲辯解的力量薄弱,直到幾乎50年以後,由倖存老兵口述歷史及參考中共文獻紀錄,證實31RCT在冰凍嚴寒氣候,敵我8比1人數劣勢下,彈葯不足,傷兵缺乏醫療,無法埋葬陣亡弟兄且外無援軍的惡劣情境下英勇作戰,1999年美國終於平反了它的名譽. 獲頒美國總統部隊嘉許獎 (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軍史學家認為31RCT以寡敵眾的浴血犧牲奮戰,為美國陸戰隊第一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如果中共軍隊沒有花5天的時間被31RCT遲滯,而直接進攻下碣隅里(Hagaru-Ri)東側,下碣隅里很可能會被攻陷.如此位於下碣隅里北邊22公里,長津湖西側柳潭里(Yudam-ni)的陸戰隊第一師第5及第7團約7000人,就無法往南突圍至下碣隅里,很可能會被圍困而遭到殲滅. 

    長津湖戰役,美軍首次遭遇裝備大量湯普森衝鋒槍(Thompson submachine gun)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尤其使用於夜襲時,感到十分驚訝. 原來這些美式衝鋒槍都是美國在二戰時期,國民黨抗日戰爭中援助中國的武器.國共內戰後全被解放軍接收.原來的盟友變成敵人,令美軍聽到這熟悉的槍聲感到非常震撼和感慨.

"部隊餓瘋了,為了保持戰鬥力,每天都要派人去搶回幾個美軍屍體,用刺刀割下美軍屍體腿肚子上的肉,再用火烤一烤,半生不熟的,閉上眼睛,胡亂嚥下去了事。長津湖戰役期間,部隊一直靠繳獲敵人的食品生存,啃樹皮吞棉花的也有,直到佔領了咸興後,才送來了炒麵和牛肉乾。" --孫佑傑(1926-)長津湖戰役的27軍隨軍記者,1995年出版的著作《鴨綠江告訴你》我在朝鮮的戰地日記和採訪手記--  一直到1995年,21萬字的《鴨綠江告訴你》才出版,我已經70歲了。雖然還有人想禁止這本書發行,但27軍政治部專家組對書檢查後,最後的結論是書很真實,在細節上沒有杜撰的地方,看後感人肺腑。因為他們也是軍人,知道真實的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在南北朝鮮,最先關注我這本書的是韓國人趙紀貞。趙紀貞是木浦大學的中文教授,他將《鴨綠江告訴你》翻譯成韓文,這是韓國出版的第一部中國反映朝鮮戰爭的書。其中一位教授說,因為我尊重歷史,我寫的朝鮮戰爭非常真實,從來沒有人這麼寫朝鮮戰爭。趙紀貞還力主韓國出版商,邀請我去韓國訪問。讓我沒想到是,這本書不但引發了國內的調查,還引起了國際的關注。這篇稿件在【真實戰爭故事】發布時,曾因標題「戰士吃美軍屍體」太殘酷受到質疑。其實在孫佑傑的書出版之初,因為這個細節,直接導致書被舉報,還要接受「地毯式」清查。但27軍組成的專家組對書逐字審查後,最終得出結論:真實感人。只有血肉橫飛的真相和一條條消逝的生命,才能讓人銘記戰爭的殘酷。轉身避而不見,只會讓人低估了這份殘酷,輕視了烈士的付出。這也是我將這篇故事轉發到天才,帶給你們的原因。就像孫佑傑老人的那句格言:「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孫佑傑,是長津湖戰役的27軍隨軍記者.  

註: 湯普森衝鋒槍(Thompson Submachine Gun),是美軍在二戰中最著名的衝鋒槍,由約翰·T·湯普森(John T. Thompson)在1910年代末期設計,1941年開始,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成為「租借法案」受援國,開始獲得美援。湯普森衝鋒鎗首先普遍配發的是中國駐印度軍,後來湯普森衝鋒槍等援華物資直接經滇緬公路陸路運往中國戰場。據統計至1945年作為軍事援助的湯普森衝鋒鎗為44145支.

  31步兵團 (31ST INFANTRY REGIMENT) (北極熊團 THE POLAR BEARS) 的歷史緣由: 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 美國第28任總統),決定參與多國軍事派遣行動包括英國 法國 加拿大及日本軍隊由海參崴(Vladivostok)進入西伯利亞. 在1917年俄國因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推翻沙皇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止德國或布爾什維克政權接管早先協約國支援沙皇和克倫斯基政府的武器裝備和補給物資,並保護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美國援助沙皇政府的補給裝備以及想促成俄羅斯民主的其他目的,協約國向俄國派出大批干涉部隊。儘管美國派遣軍不是被派到俄國與布爾什維克交戰的,但雙方還是發生幾次衝突。 這是美國軍事歷史上唯一進入俄羅斯領土並戰鬥的部隊, 從1918年9月到1920年3月全部撤離為止共約一年半時間. 當時大約有9000名部隊.

 31步兵團(31ST INFANTRY REGIMENT)即為當時派出的部隊之一,當時以北極熊當吉祥物. 因此往後被稱為北極熊團 (THE POLAR BEARS).

@ 德萊斯戴爾特遣隊及血腥喬治連 (Task Force Drysdale and the Bloody George Company )  "Against all odds they did this and, in turn, they helped save the 1st Marine Division from destruction,"-- Robert Harbula (1931- ) --machine-gun squad leader,George Company, 3rd Battalion, 1st Marine Regiment

“排除萬難,力抗逆境,他們因此幫助拯救了陸戰隊第一師免於毀滅”-- 哈布拉(1931-  ) -- 陸戰隊第一師第3營喬治連 機槍班班長

   當中共軍隊第9軍團於11月27日發動奇襲,全面攻擊長津湖周邊美軍各個據點, 意圖速戰速結,以絕對兵力優勢,將兵力不足且分散而無法互相支援的陸戰隊各個擊破進而殲滅.美軍陸戰隊第一師師長史密斯決定派遣一個特遣隊,於11月29日以坦克及補給卡車由古土裡(Koto-ri)向北邊增援下碣隅里(Hagaru-ri),特遣隊由英國皇家陸戰隊指揮官德萊斯戴爾(Lieut. Col. Douglas B. Drysdale)中校指揮,因此稱為德萊斯戴爾特遣隊(Task Force Drysdale). 組成成員包括陸戰隊步兵G連約200名戰士, B ('Baker')連戰士, 240名英國皇家陸戰隊,師部支援後勤部隊等共約900人,稱為" Task Force Drysdale德萊斯戴爾特遣隊",由古土裡(Koto-ri)到下碣隅里(Hagaru-ri) 18公里的道路是陸戰隊的主要補給路線及撤退的生命線.   特遣隊141輛車輛及17輛坦克車隊前進在積雪結冰的道路上,一路上遭受中共軍隊設置12道路障阻礙及佔據道路兩側高地及山脊上數以千計的中共軍隊居高臨下以迫擊砲,機槍,步槍及手榴彈猛烈攻擊,特遣隊的傷亡十分慘重,這條道路因此日後被稱為"地獄火山谷"( Hell Fire Valley). 車隊的141 輛車輛中有75 輛被摧毀, 激戰到晚上,車隊後方的卡車起火,遭受中共軍包圍,戰鬥持續到夜晚,直到彈藥用盡,倖存的士兵只好投降.經過11小時行動,到了晚上8:15,部分人員終於突破至下碣隅里. 特遣隊雖然付出慘重代價, 大約只有3分之1的人員成功到達. 約有321人陣亡或受傷, 135人被俘虜, 其餘逃回古土裡,但增援的350名戰士及16 輛坦克及32挺機槍,顯著的加強了下碣隅里脆弱的防禦.

第2天早晨 11月30日, G連( George Company)被賦予更嚴峻任務,要重新奪回東側山丘以取得制高點,進以保護機場作為補給後撤的生命線. G連在敵人機槍射擊下爬上冰滑山丘,當天晚上奪取了山丘南側,中共軍仍佔領山丘中央. G連試圖穩住陣地,當晚氣溫驟降至零下20度,地面冰凍堅硬,無法挖掘掩體,士兵哈布拉(Robert Harbula)被迫只好將陣亡中共士兵屍體像沙包一樣圍繞在其機槍陣地作為掩體,當夜幕來到,共軍發動進攻, G連弟兄英勇奮戰甚至使用手槍和徒手肉搏戰. 最後接近12月1日清晨,共軍攻勢逐漸枯竭.

  12月1日可以說是戰役的轉捩點,當天在北邊柳潭里(Yudam-ni)的陸戰隊開始向南突圍,到當天晚上以前,已經戰鬥至德洞山口(Toktong Pass),剛好為到下碣隅里22公里的半程.下碣隅里的工兵也完成跑道,足以讓C-47 運輸機起降使用,當天下午飛機開始運來補給品並後送傷員.  大部分陸戰隊第1師部隊在下碣隅里會合後, G連戰士繼續防守機場周圍,在12月5日擊退中共軍另一次進攻. 12月6日陸戰隊第1師開始向南突圍. G連再度經過地獄火山谷, 12月7日抵達古土裡. G連殿後掩護直到興南港.     有人認為德萊斯戴爾特遣隊行動規畫不周,註定要失敗.但陸戰隊第一師師長史密斯認為其有不可抹滅的貢獻,至少算是部分成功 .它支援了350名戰士和16輛坦克,讓被包圍的下碣隅里機場生命線免於遭受中共軍攻陷, 拯救了陸戰隊第1師避免被全部殲滅.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飛機首次在韓戰中使用凝固汽油彈(燒夷彈) (Napalm),做為空中支援地面部隊,掩護美軍撤退時對周圍中共軍隊的轟炸.對於戰壕內的士兵殺傷效果強大.因為凝固汽油彈爆炸時會急速消耗附近空氣中的氧氣並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造成鄰近的生物窒息.Napalm發明於二戰末期1942年,凝固汽油彈是用鋁鹽化學物混合汽油,重達1500磅,殺傷面積可以達到2100平方公尺,爆炸時溫度可以高達華氏1500度,會黏附在人員表面持續燃燒造成嚴重燒燙傷。據統計美軍在韓戰中平均每天使用25萬磅Napalm.是美軍相當倚賴的有效殺傷武器.

1950年12月7日早晨,美軍第314運輸大隊用8架C-119B運輸機降落傘空投16噸M2型車轍橋(Treadway Bridge)組件,陸戰隊回收了6架空投橋樑組件,給長津湖突圍的美國陸戰隊工兵組裝,通過靠近黃草嶺(Funchilin Pass)被志願軍炸毀的斷橋,這是美軍撤退必經之路, 斷橋長度間隔為29英呎寬.這次空投行動是史上第一次.其中一架編號48-352的C-119B是8架中唯一現存的一架,2017年曾經在美國德拉瓦州多佛空軍基地(Dover Air Force Base)空軍機動司令部博物館展出。

長津湖戰役中,被圍的美軍陸戰隊工兵用3天時間在下碣隅里拓寬了一條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僅僅十來天時間,在四面環山的小谷地建成一座可以起降C-47運輸機的臨時機場,之後還陸續建成供給基地、野戰醫院。5400名美軍傷員通過降落在機場的C-119和C-52運輸機全部撤離包圍圈。 長津湖大撤退算是美軍在受中共軍約7比1優勢人數包圍,在兇猛強悍的包圍突襲下,在嚴寒惡劣氣候下,在沒有地面援軍部隊下,以海空後勤優勢下,進行成功的保全建制和人員裝備的突圍撤退行動.大約有105,000軍隊, 98,000平民, 17,500車輛及350,000 噸補給由興南港海運撤至釜山.    陸戰隊第一師可以選擇空運迅速撤離脫離包圍,但陸戰隊第一師師長史密斯決定,除了傷員空運離開,所有部隊帶著裝備,全部沿原來路線返回興南港口。師長史密斯的考量為如果藉由空運撤出戰場,最後殿後掩護部隊撤退的部隊勢必遭受殲滅或只能投降,而且將損失所有重裝備例如戰車,坦克,火炮.  

A good retreat should be rewarded as a great victory

一個良好的撤退,也應該和偉大的勝利同樣受到讚賞.”-- Antoine-Henri,Baron Jomini (菲米尼,1779-1896 ,為瑞士軍事理論家,18世紀拿破崙時代的將軍兼軍事評論家,之後服務於沙俄軍隊,他是西方歷史上第一位對戰爭做有系統的理論研究的思想家) -- 

  長津湖戰役,成為美國陸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在極為惡劣嚴寒的氣候環境下,保持完整建制突破重圍的一個典範戰例,也成就了美國陸戰第一師的傳奇歷史。美國陸戰隊第一師也把長津湖戰役視為其驕傲的歷史傳奇,美國海軍陸戰隊2002年以前,將近140年的歷史中總共獲得294枚國會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國會榮譽勳章是由美國政府頒發的美國最高軍事榮譽,授予那些「在戰鬥中冒生命危險,在義務之外表現出英勇無畏」的軍人, 而在這其中有42枚來自韓戰, 而在這42枚中, 又有17枚是為了表揚長津湖突圍的立功人員 ,其中7人是在陣亡後追贈的.這場戰役後美軍頒發了73枚海軍十字勳章(Navy Cross ), 23 枚傑出表現十字勳章 (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es ),是美軍戰史上為一次戰役頒發勳章最多的一次.    參加這場戰役存活下來的美軍日後得到一個光榮的稱號 -- "The Chosin Few"(長津湖戰役倖存的少數)  (和The Chosen few發音相近,意思為源出聖經,被上帝挑選的少數 ; ; 馬太福音Matthew 22:14 ..." For 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 ).  這場戰役日後美國人常用 "The Frozen Chosin" (冰凍長津湖)來形容當時酷寒凜列的寒冬氣候.

長津湖倖存美國陸戰隊員(The Chosin Few )的回憶

History is best learned from those who were there歷史最好是由在場目擊者得知 “  我寫信回家,  親愛的爸媽,當你們收到這封信時,你將會知曉陸戰隊是否已經被殲滅,或是我們脫離這裡,帶著極高榮譽回家… “-- Bob Boulden (1929-2023 )--  

突然由一處碉堡掩體中射擊出自動武器,我和另一位陸戰隊員爬到碉堡旁,投入手榴彈,一位中國士兵帶著機槍坐在那;手榴彈在他腿間爆炸,炸掉他的腿,他的胃掛在體外;但是他還活著,他一直對我說中文,我告訴後面的軍官,這裡有一個還活著,軍官告訴我,你知道他們在東邊山丘是如何對待我們的,我只好結束他. 他是想告訴我他的家庭? 請求我救他? 請求我終結他? 我在晚上有時候會想起他, 希望當時我能夠了解他在說什麼. 在遠距離殺死敵人不算什麼, 但是當你注視著他的眼睛時殺死他是截然不同的. -- Bob Boulden --  

  我持槍坐在土堤後陣地上,敵人衝向前時,我舉起刺刀,刺刀由他頸部後方穿刺出.鮮血噴濺我全身,我必須撿起地上的積雪來清洗我眼睛. -- 美國老兵回憶 --

  我當時只有18歲,在那7天當中,我每天晚上都在睡袋裡哭泣 --美國陸戰隊員--

半夜我被叫醒,我抓起機槍及彈藥到壕溝,戰鬥了整晚.中國軍人佈滿了山頭,我們那小隊非死即傷.只剩下我和另一人,背靠背坐著開槍.一個柄式手榴彈在我旁邊爆炸,炸掉我眼鏡把我炸瞎,彈片傷到我臉及額頭. 我們用結凍僵硬的中國士兵屍體當作沙袋掩體,這提供了很好的保護.這聽起來很粗野,但是那是你必須做的.你只是做你必須做的 You do what you have to.  -- 機槍手Kenneth Benson (1931-2012) --

我想人們必須知道戰爭實際上真的就是地獄.這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當你最後理解到你要殺死那些人,眼見他們在遠方山丘上或是1000碼外像個小黑點是另外一回事,當他們接近你時,你知道他們就是像你一樣的人. 我必須和你分享我在韓國最顫慄震驚(shaking)的事情,黎明後我清理戰場,前方100碼範圍大約有1000名死亡中國軍人,有一位中國軍人身軀拱起來,我用腳踢他,翻身過來以確定他是否還有氣息.發現他手上拿了張相片,上面是一女一男及一位小孩還有十字架.那景象對我真是一大衝擊震撼(shock).-- 美國陸戰隊機槍彈藥員Bill Gotcher (1930-2018 ) --  

​​​​​​我在韓戰中感到最難過的事,是從山腳下揀起手腳扭曲陣亡時姿勢的陸戰隊員,移到路邊,抬上卡車載走,當時土地結凍無法埋葬,我們只好用推土機及炸藥炸出淺坑當墳墓,我埋葬了117名戰友. --Waterson Crumbie 1925-2023--

"People can't imagine the 40 50 (攝氏-40-45) below zero,everything froze,vehicle froze,rifle froze,people froze,if you got wounded you couldn't walk,you froze to death.""人們無法想像零下40到50度,所有東西都結凍,車輛凍結,步槍凍結,人凍結,如果你受傷無法走路,你就會凍死."  說男人不會哭泣的迷思是胡扯. 我親眼見到戰士哭泣,尤其是當戰友中彈時. 當你身處痛苦時,你就會哭泣.--Martin Overholt (1931-2021) --  

我在夜晚做了人生的第一次禱告. “ 上帝,請別讓我死.不要在遠離家鄉的這裡,我只想再一次見到太陽升起.只要再給我另外一天."-- John Edward Parkinson (1928-2018) --

  我的妻子已經在海外珍珠港事變亞利桑那號戰艦上失去了她弟弟,她以為可能又要失去我. -- Watson Crumbie (1925-2023) --  (註:亞利桑那號戰艦(USS Arizona,舷號BB-39)是一艘1916年起服役於美國海軍的3萬噸級戰艦 ,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對美國海軍夏威夷所屬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偷襲轟炸的珍珠港事變中,被炸彈擊穿甲板,造成鍋爐和彈藥庫爆炸而沉沒,艦上1177人身亡,死傷極為慘重, 占當日美軍傷亡總數一半.由於亞利桑那號受損極為嚴重,海軍決定不作打撈修復,1962年在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戰艦殘骸正上方建造美國海軍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The USS Arizona Memorial)。除了沈沒的戰艦外,直到今日亞利桑那號的殘骸中仍躺著1,177名陣亡將士中的1,102具遺體。)

  我祖母聽到收音機廣播,如果你有兒子或丈夫在陸戰隊第一師,請為他們祈禱,我們可能會失去他們. -- Gail Shisler (為美國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的孫女)--

  我們必須剝掉死去戰友的衣服,用以提供給放在卡車上受傷的戰友作為保暖之用.這真是可怕的夢靨-- John Edward Parkinson (1928-2018) -- 

“ 激戰中有太多人負傷,只有受傷最嚴重的人,可以待在溫暖的帳篷內.其餘傷者必須置於戶外睡袋. 有些傷員死去是因為血漿結凍無法解凍 ” -- 陸戰隊上校巴柏 William Earl Barber (1919 –2002)--率領240連上弟兄面對20倍人數的中共軍隊,在崎嶇不平的山瘠地帶上掩護美軍撤退,其中21名陣亡.大多數弟兄受傷,包括巴柏也中彈受傷. 因此獲得美國政府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

我總是記得身處如此艱苦處境,中國人必定也如此. 時到今日,如果我遇見當時在場的中國士兵;我會像兄弟般的擁抱他,因為我知道他曾經和我受過一樣的苦難.-- Juan Balleza (1931- ) -- 

   我記得很清楚,歷歷在目,一位戰士頭顱的一部分被轟掉;腦部外露.如果他人在南韓,雖然受傷非常嚴重,送到醫院還有機會存活.另外一位戰士胸部槍傷導致開放性氣胸,我知道只要後送到日本就醫,一定可以活下來. 我只能把頭顱受傷戰士放在旁邊,蓋住傷口,給他嗎啡止痛,放任讓他死亡. 這真是很病態的想法, 我卻如此做了. --陸戰隊軍醫 Stanley Irving Wolf(1925-2017) -- 

我在晚餐時間回到家鄉,揹著大背包由城區火車站走出來,我四處張望,就像4年前我離開的德州,拉伯克城(Lubbock, Texas ).那時是9月底,感覺有點蕭瑟, 我父母並不知道我在歸途. 我叫了輛計程車,司機只叫我上車, 司機無視我身上披的光榮彩帶, 並沒有問我:" 你發生了何事? ”“ 你去了哪裡? ”.我在家門前下車, 開門進去,大家都坐在餐桌前,我放下背包走進去.大家抬起頭看著我,我父親起身擁抱我.我母親哭泣著. -- Bob Atkins (1930-2019)--

“I still get emotional when I talk about it,”"The ones that didn't (make it) are the one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me to get home,”"   I'll remember all my buddies till the day I die.”"Somebody says to me once,‘You're a hero.’And I say,“ The guys who didn't come home are the heroes. We are not heroes. We're just lucky to be here." "當我談起這,我仍然會情緒激動.”是那些沒能夠回來的弟兄才能讓我有可能回家,我會永遠記住那些弟兄,至死不渝 ”有人對我說 :”你是位英雄“,我告訴他:“ 那些沒能回家的才是英雄,我們不是英雄,我們只是幸運“-- Jim Hughes (1928-2007 ) --

“It was a terrible fight,”"We had two enemies. We had the Chinese and the weather.If you got wounded and you couldn't walk, you froze to death. ”

“ 那是場可怕的戰鬥,我們面對兩個敵人.中共軍隊和氣候.如果你負傷無法行走,你就會凍死.    " When we walking we feel we are surviving 當我們步行,我們感覺我們還存活著."

 We don't call it the forgotten war, We call it the forgotten victory.”

“ 我們不稱它為被遺忘的戰爭, 我們稱它為被遺忘的勝利 ”

-- Colonel Warren Wiedhahn (1931- ) USMC 美國海軍陸戰隊,衛德翰上校 --

 在美國德州哈林根(Harlingen, Texas)海軍陸戰隊軍事學院(Marine Military Academy MMA)校園南邊入口處矗立著一個名為長津湖戰役倖存戰士的紀念門(The Chosin Few Memorial Gate),門旁的匾上面寫著:

長津湖戰役倖存戰士傳承

1950到1951年冬季,一支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海空軍戰士及盟國軍隊組成的果敢堅決部隊, 從長津湖一直戰鬥到日本海.這個紀念門是由從那場可怕的苦難存活下來的人所獻給所有在那冰凍地獄裡戰鬥,受折磨和死亡的英勇戰士.但願我們永遠不會遺忘這些人所做的犧牲,別把他們奮戰追求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你是走在長津道上永遠的弟兄,永遠留在我們記憶中. 1998

LEGACY OF THE CHOSIN FEW

“During the winter of 1950-51, a determined force made up primarily of U.S. MARINES, along with SOLDIERS, SAILORS, AIRMEN, and our ALLIES, fought their way from the area of the Chosin Reservoir to the Sea of Japan.

 This Memorial Gate is dedicated to the gallant men who fought, suffered and died in that freezing hell. It i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ll who perished in it by those who survived that terrible ordeal.”

 May we never forget the sacrifice which these men have made, nor take for granted the freedom for which they fought.

  Live on in our memory forever, you who are members of this eternal band of brothers and walk the “ chosin way ”  1998  

    在這場戰役中 估計參戰的部隊:美國陸軍第7, 第3步兵師,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3步兵師,海軍陸戰隊第1師,南韓第1軍及英國皇家陸戰隊41獨立團,南韓第1軍及英國皇家陸戰隊41獨立團.估計約30000人;全軍約有2500人陣亡、4894人失蹤(被俘擄或已陣亡), 5000人受傷,  7500人非戰鬥受傷(主要凍傷),損失15輛坦克.

   關於志願軍在這次戰役中的傷亡,官方沒有公佈具體數字.根據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的《開國第一戰》關於“第9兵團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凍死1000餘人,凍傷後救治無效致亡者3000人,減員總數48156人。”大致反映了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的損失情況。據估計中共志願軍陣亡約 30000,受傷12500,  非戰鬥減員損失(凍死,凍傷,餓死及病死)至少估計有3,0000人. 這次戰役志願軍的最大敵人其實是酷寒的北韓冬天氣候和饑餓。由於第9兵團由華東北上,倉促入朝作戰,未能及時換發冬裝,相當多的部隊在入朝時未配給足夠禦寒衣物。加上由於後勤糧食補給及禦寒裝備嚴重不足,中共志願軍在取得表面上勝利的同時也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0%以上.甚至有全連志願軍以戰鬥伏擊位置凍死在戰壕中.參戰部隊第9軍團由於非戰鬥減員損失巨大, 喪失了作戰能力,必須調回東北休整,補充新兵,而無法馬上接著參加日後戰役. 一直要到4個月後才能重返戰場.  "不了解情況的人,都會以為戰場上戰傷肯定多。可是在當時,戰士凍傷也有不少,有時凍傷造成的減員甚至比戰傷的還多。因為在嚴寒的天氣中,志願軍戰士們連手套都沒有,凍腫的手指撥拉槍栓時,皮膚就和槍栓凍在一起。布鞋與双脚凍结起來,有時脱鞋時,脚趾就一塊掉下來了 " - 江都籍志願軍老戰士 孔飛(1928-   ) 回憶長津湖戰役 –  “ 嚴寒和飢餓給部隊帶來了巨大損失:27軍80師242團第5連,除一名掉隊者和一名通訊員,全連設伏準備攻殲美7師31團.戰鬥打響後,該連無一人能站起,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戰士成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遺體無任何傷痕和血跡“--第9兵團給志願軍司令部和中央軍委的電報 -- 

@ 凍傷的階段及症狀

   估計韓戰中約有百分之90的美軍部隊有過凍傷,醫療紀錄顯示,百分之百的長津湖戰役退伍美軍都有不等程度的凍傷.  第一階段: 亞凍傷或輕度凍傷(Frostnip) :因嚴寒而造成的身體傷害,通常影響到腳趾,手指,耳朵或鼻子,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但是如果寒冷繼續下去就會變成凍傷.   皮膚顏色變蒼白變硬,感覺冰冷.為了維持身體核心體溫,周邊四肢皮膚及肌肉血管壁收縮,導致血液循環停止,患部感覺麻木刺痛, 算是輕度的凍傷. 手和腳是最容易凍傷的部位. 在韓戰中,90%凍傷的案例發生在腳, 9%在手;其餘為耳朵和鼻子.

第二階段: (Superficial frostbite)表淺凍傷   

凍傷部位接著浮腫變紅 ,血管擴張後, 血液大量流入組織, 血管壁因為凍傷受損滲出組織液到周邊造成浮腫,水泡開始形成. 皮膚變蒼白, 感覺灼熱刺痛, 如果此時開始回溫治療, 皮膚會出現斑點;藍色或是紫色.

第三階段: (Deep frostbite)深層凍傷

凍傷持續進行會影響皮膚所有表層及其下面組織, 喪失所有冷痛感覺,感覺麻木, 關節和肌肉失去功能. 大型水泡通常在凍傷皮膚回溫變紅後24到 48 小時後形成. 因為充血的血管持續滲出體液.這階段皮膚必須保持乾淨以避免感染. 壞疽是凍傷的最後階段, 這時血管充滿著凝固變形的紅血球,手掌部位恢復正常,但是末端凍傷手指部位因為組織壞死開始變黑變硬. 嚴重的案例手指末端兩個關節需要被截肢. 凍傷的長期影響,嚴重凍傷的長期後遺症包括: 對冷敏感,觸覺減弱,患部麻木尤其是手指, 患部持續感覺疼痛. 

  軍事分析家認為中共軍在分割包圍敵人是成功的,但在逐次殲滅敵人上卻是失敗的.其主要原因就是, 雙方在武器、通訊、制空權、後勤補給支援系統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導致戰役傷亡結果差異如此巨大:中共戰鬥傷亡、凍傷、凍死等損失合計高達7萬多人,超過其部隊人數6成.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