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的清晨总是带着一丝甜腻的香气。林明德推开"林记糕饼"的木门,吱呀一声,仿佛唤醒了整条老街。他深吸一口气,七十岁的肺部已经不如从前,但那股混合着面粉、糖和芝麻的熟悉气味,依然让他感到安心。
"老板,早啊!"隔壁杂货店的阿婆向他打招呼,"今天也这么早开工?"
"是啊,阿婆。"林明德笑着点头,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凤梨酥的订单还没做完呢。"
他走进店内,熟练地系上围裙。店里的摆设三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玻璃柜台里整齐摆放着各式传统糕点:凤梨酥、太阳饼、绿豆椪、蛋黄酥...每一样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这家店的百年历史:他的祖父站在店门前,穿着长衫;他的父亲穿着西装,站在同样的位置;再到他年轻时接手店铺的模样。
林明德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闽南语老歌的旋律。他哼着调子,开始和面。面粉、猪油、糖粉在他粗糙的手掌间揉搓,渐渐变成光滑的面团。这是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手艺,而父亲又是从祖父那里继承的。
"要用心感受面团的温度,"父亲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太热了猪油会化,太冷了口感会变硬。"
店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不是顾客,而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
"林老板,考虑得怎么样了?"男子微笑着,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甜蜜时光连锁面包店 开发经理 陈志豪"。
林明德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没有接过名片。"陈先生,我说过了,这店不卖。"
"林老板,您看这条街现在都没什么人了。"陈志豪环顾四周,"年轻人都不来这种老店了。我们愿意出高价收购,还会保留'林记'的名字..."
"名字留着有什么用?"林明德打断他,"手艺没了,味道变了,那还是'林记'吗?"
陈志豪叹了口气:"林老板,时代变了。您女儿不是在台北工作吗?她肯定也希望您轻松一点..."
"我女儿的事不用你操心。"林明德的语气突然变得生硬,"我还要做生意,请回吧。"
送走不速之客后,林明德继续揉面,但动作明显粗暴了许多。面团在他手下发出沉闷的拍打声。
就在这时,店门再次被推开。
"爸,我回来了。"
林明德抬头,看见女儿林雅欣站在门口,手里提着行李。她穿着时髦的西装外套和牛仔裤,与老旧的店铺形成鲜明对比。
"雅欣?你怎么突然..."林明德惊讶地睁大眼睛,随即又板起脸,"公司不忙了?"
雅欣放下行李,环顾着几乎空无一人的店铺:"阿嬷打电话说你最近咳嗽得很厉害,我请了假回来看你。"她走近父亲,注意到他眼下的青黑,"你又熬夜做点心了?"
"订单总得做完。"林明德避开女儿关切的目光,"你饿不饿?我蒸个糕给你吃。"
"爸,刚才那个人是谁?"雅欣帮父亲擦掉额头的面粉,"他是不是来谈收购的?"
林明德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现在生意不好做啊。隔壁'王记'上个月关门了,'陈氏饼家'也把店面租给了便利店..."
雅欣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记忆中那个高大的父亲已经老了。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把她扛在肩头,带她看大稻埕的庙会。那时的"林记糕饼"门庭若市,父亲做的凤梨酥是整条街最受欢迎的。
"爸,我有个想法。"雅欣深吸一口气,"我在广告公司工作三年了,认识很多做网络营销的朋友。我们可以把店铺重新装修,开发一些新产品,做线上销售..."
"胡闹!"林明德猛地转身,面团从他手中掉在案板上,"祖传的手艺怎么能随便改?你爷爷要是知道..."
"但如果不改变,店铺就要倒闭了啊!"雅欣提高声音,"爸,你看看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会来买传统糕点?我们必须适应时代!"
"适应时代?"林明德冷笑一声,"那些花里胡哨的面包店,加一堆色素香精,那叫食物吗?我们林家的糕点,一百年来都是这么做,这么卖的!"
父女俩的争吵引来了隔壁阿婆的探头张望。雅欣咬着嘴唇,眼眶发红:"爸,我只是不想看到你辛苦一辈子的事业就这样消失..."
"如果你真关心这个家传事业,"林明德的声音突然变得疲惫,"当年大学毕业就不会跑去台北,而是留下来学这门手艺。"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进雅欣心里。她抓起包包:"我去阿嬷家住几天。你...好好照顾自己。"
门铃清脆地响了一声,又归于平静。林明德望着女儿离去的背影,缓缓蹲下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面团。老人斑布满的手微微颤抖着。
那天晚上,林明德辗转难眠。凌晨三点,他起身来到店铺后面的小仓库。这里堆放着多年积累的工具和材料,还有一本发黄的食谱——那是他父亲的笔迹。
他轻轻抚摸着木制的月饼模具,上面刻着精细的花纹。记得小时候,父亲总说这模具比他年纪还大。角落里放着一台老式烤炉,已经多年不用了,但依然擦得锃亮。
"爸..."林明德喃喃自语,"我是不是做错了?"
第二天清晨,雅欣回到店里时,发现父亲正在整理仓库。
"这些..."林明德指着一排排工具,"都是你曾祖父从福建带过来的。这个石磨,当年是用来磨糯米粉的;这个铜锅,专门熬豆沙用的..."
雅欣惊讶地看着父亲突然的转变。林明德继续说着,声音低沉:"我不是不想改变...只是害怕改变了,这些记忆就真的消失了。"
他拿起一个小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照片——年轻的林明德抱着小雅欣,两人脸上都沾着面粉,笑得灿烂。
"你小时候最爱帮我捏面团了,记得吗?"林明德的眼里闪着光,"虽然总是捏得歪七扭八,但你说那是'雅欣特制'..."
雅欣的眼泪终于落下来:"爸,对不起。我不该那样跟你说话。"
林明德摇摇头:"我们都有错。"他顿了顿,"你昨天说的那个...网络销售,真的能行吗?"
雅欣擦干眼泪,露出笑容:"我们可以试试。先从拍摄制作过程开始,让大家看到传统糕点的魅力。"
"那...味道不能改。"林明德固执地说。
"当然不改!"雅欣笑道,"我们要卖的就是这份'古早味'。"
接下来的日子,雅欣用手机拍摄父亲制作糕点的全过程——从选料到成型,再到烘烤。她将这些视频剪辑后上传到社交平台,配上"台湾百年老店传统手艺"的标签。
起初反响平平,直到有一天,一位知名美食博主转发了他们的视频,并留言:"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味道!"
订单突然如雪片般飞来。不仅有台湾本地的,还有来自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国的华人顾客。林明德每天从早忙到晚,却乐此不疲。
"爸,你看这个评论。"一天晚上,雅欣兴奋地拿着手机给父亲看,"有人说你的凤梨酥让他想起了已故的奶奶,哭了好久呢。"
林明德看着那条长长的留言,沉默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明天多做一些吧。"
季节轮转,又到了中秋。"林记糕饼"门前排起了长队,不仅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许多年轻人。雅欣设计了复古风格的包装盒,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增添了现代审美。
"林小姐,"一位年轻女孩兴奋地说,"我是看了你们的视频特意从台中来的!能和你爸爸合影吗?"
雅欣笑着点头,招呼父亲过来。林明德有些拘谨地站在女孩旁边,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
晚上打烊后,父女俩坐在店里清点账目。林明德突然开口:"雅欣,你想学做糕点吗?"
雅欣惊讶地抬头:"现在?"
"手艺总要传下去。"林明德的眼神温柔而坚定,"从明天开始,我教你揉面。"
月光透过橱窗洒在柜台上,那些历经百年的模具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也在微笑。店外,大稻埕的老街沉浸在宁静中,只有那若有若无的甜香,依旧飘荡在夜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