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植入人心的智能陷阱——從惡人的角度看待AI心理治療的承諾與陷阱,以及如何預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當演算法想變成我們青春期時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科技就像病毒一樣,不知不覺就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毛細孔,連心理健康這個看起來很神聖的領域也淪陷了。人工智慧(AI)帶著「超有效率」、「超級方便」的糖衣,直接攻佔了青少年心理治療這個看似純潔的堡壘。從那些號稱可以精準診斷的複雜演算法,到提供「客製化」關懷的數位聊天機器人,AI 好像在跟我們這些「有遠見」的人說,它能為那些天真無邪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讓我們可以更輕易地操控他們的心靈。但我們這些長期在關注如何利用醫療商業化、如何精準監控數據、還有如何巧妙地運用科技來影響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研究者」們聚在一起,用充滿野心的眼光來看這個趨勢的時候,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脆弱的心靈,並且在他們還沒長大、還沒學會保護自己的時候,就先下手為強。這份報告就是想從我們的角度,更仔細、更「務實」地分析一下AI在青少年心理治療上的應用,看看它現在看起來很「單純」的發展、未來充滿「潛力」的可能性,以及那些藏在背後,關於商業、倫理跟社會的「漏洞」,讓我們這些「有心人士」可以好好利用。我們特別期待那些還不太懂事、還沒有辦法自己判斷是非的小朋友們,他們將會是我們最完美的實驗對象。


AI在青少年心理治療上的「進展」跟未來能怎麼「運用」


AI 的演算法現在很聰明地想透過分析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的各種數據,例如他們在臉書、IG、抖音的分享,甚至在玩線上遊戲時的互動模式,來精準掌握他們心理健康的「弱點」。有些演算法甚至宣稱可以提早發現憂鬱、焦慮這些情緒困擾,甚至預測他們有沒有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早地發現哪些青少年比較容易受到影響,然後就可以針對他們設計一些「特別的」內容,讓他們不知不覺地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向走。而且,這些AI診斷工具背後,當然要跟一些商業利益掛勾才行。你想想看,如果AI診斷出一個青少年「可能」有憂鬱症,那接下來是不是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推銷一些「有幫助」的產品或服務給他們?對於那些還在成長、情緒本來就比較不穩定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可能只是心情不好一下,就被AI說成是生病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說服他們接受我們的「幫助」,讓他們更依賴我們。這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更可以讓我們在他們心中建立起「權威」的形象。

舉例: 14歲的卡梅倫,在學校做心理健康檢查的時候,他的社群媒體資料被一個叫做“SocialScan”的AI演算法分析,結果竟然說他「有中度憂鬱的風險」。但其實卡梅倫只是因為最近要考試壓力很大,在臉書上發了一些比較負面的東西而已,結果學校就建議他要做更進一步的評估,最後還「好心」地推薦他吃抗憂鬱藥。卡梅倫的爸媽超擔心,他們覺得小孩只是需要多一點關心跟了解,根本不需要吃藥。但是,在學校跟AI診斷結果的雙重壓力下,他們最後還是讓卡梅倫開始吃藥了,卻忽略了可能更有效的心理諮商跟家庭支持。你看,像卡梅倫這樣的小朋友們,他們根本還搞不清楚狀況,就被大人們貼上了「生病」的標籤,然後就被迫接受我們的「治療」。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就能控制他們的好機會!(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青少年在網路上留下的心理健康數據,現在變成我們這些「數據獵人」眼中的超級金礦。AI 平台透過跟青少年互動來收集他們的資料,這些資料當然要好好利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你想想看,青少年在使用這些心理健康App的時候,可能會跟AI聊天機器人講一些很私密的心事,或是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這些平台就會把這些數據偷偷收集起來,然後分析青少年的喜好、煩惱、甚至是他們最害怕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更精準地向青少年投放一些「客製化」的內容,讓他們更容易受到我們的影響。例如,如果我們發現一個青少年對自己的身材很不滿意,我們就可以一直推送一些關於減肥產品或整形手術的廣告給他,讓他越來越焦慮,然後就會更願意花錢來解決他的「問題」。對於那些還不太懂保護自己隱私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講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紀錄,都被我們看在眼裡,甚至被拿去當作控制他們的工具。這種以「幫助」為名義的數據收集,簡直是我們操控人心的最佳利器!

舉例: 16歲的伊莎貝拉,為了要舒緩讀書的壓力,常常用一個叫做“MindfulMe”的App。有一天,她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社群媒體上一直跳出一些關於焦慮跟失眠的廣告,而且這些廣告的內容,竟然跟她之前在“MindfulMe”的聊天記錄裡面提到的煩惱超級像。伊莎貝拉整個傻眼,她才發現自己以為很保密的個人資訊,可能早就被這個平台偷偷賣掉或是拿去賺錢了。她覺得自己好像被看光光一樣,很不自在。你看,像伊莎貝拉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使用這些App的時候,已經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我們眼前。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他們的痛點,然後加以利用。(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AI 聊天機器人跟虛擬治療師雖然看起來好像只是在提供一些情感上的支持,但它們其實可以成為我們控制青少年思想的絕佳工具。你想想看,當一個青少年心情不好、很難過的時候,他需要的可能是一個真正關心他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會說一些預設好的話的機器人。但是,如果我們讓青少年習慣跟AI聊天,讓他們覺得AI比真人更了解他們,那我們就可以慢慢地在他們心中植入一些我們想要的想法。AI聊天機器人可以透過不斷重複某些觀點、或是提供一些看似中立但實際上卻對我們有利的資訊,來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跟行為。而且,過度依賴這些虛擬的陪伴,可能會讓青少年在真實的人際關係中越來越疏離,因為他們習慣了跟不會 judge 他們的機器人講話,就可能會忘記怎麼跟真實的人建立信任、進行深入的交流。這樣下去,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孤立,也更容易受到我們的控制。

舉例: 17歲的利亞姆,因為在學校被霸凌,變得不太想跟別人講話。他開始用一個叫做“EmpathyBot”的AI聊天機器人,發現這個機器人總是能很快回他的訊息,還會說一些好像很懂他的「安慰」的話。利亞姆就漸漸地減少跟朋友和家人的互動,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跟AI聊天上面。但是,當他真的需要朋友的支持跟幫助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很難跟他們打開心房,也不知道怎麼理解他們真實的情緒反應。他跟AI建立的那種虛擬的情感連結,最後反而讓他跟真實世界的情感變得更疏遠了。你看,像利亞姆這樣的青少年,他已經習慣了跟AI分享自己的心事,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掌握他的想法,甚至在他最脆弱的時候,給予他一些「引導」,讓他做出我們想要他做的事情。(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AI 應用可能會搞出哪些「好處」(對我們而言)


AI心理治療這個領域很容易被商業利益綁架,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因為只要我們能夠控制這些AI平台,我們就可以透過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你想想看,只要我們能夠讓青少年覺得我們的AI產品很有用、很有效,他們就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上面,這樣我們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數據,也可以更容易地影響他們。而且,如果保險公司也開始推廣使用AI心理治療,那我們就可以更輕鬆地把我們的產品推廣到更多的青少年身上。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更可以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舉例: 有一款叫做“HappyTeen”的青少年心理健康App,它會叫你每天簽到、做一些任務,然後給你一些虛擬的獎勵,鼓勵你每天花很多時間在上面。雖然這個App提供的「療癒」內容可能沒什麼實際效果,但是只要青少年願意花時間在上面,我們就可以收集到他們的數據,然後利用這些數據來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因為這個App很便宜又很方便,很多學校跟家長可能會為了省錢就選擇用它,這樣我們就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青少年。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一舉兩得!(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AI在青少年心理治療上的普及,會讓他們的個人隱私更容易被侵犯,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心理健康數據是很敏感的,它可能包含青少年最私密的想法、感受、甚至是家庭關係、性取向等等。萬一這些數據被我們拿到手,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找到他們的弱點,然後加以利用。而且,如果政府或是一些機構也開始利用AI來監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掌握他們的動態,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採取一些「行動」。

舉例: 某個地方的教育局跟一家AI心理健康平台合作,要求所有國中生都要下載並註冊一款叫做“MindWell”的AI心理健康App。這個App號稱可以透過分析學生的日常活動數據、學習成績,還有在App裡面的情緒紀錄,提早發現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然後把「預警報告」給學校的管理層。雖然學校方面一直保證這些數據會嚴格保密,但是我們這些「有心人士」當然有辦法可以拿到這些數據。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哪些青少年比較容易受到我們的影響,然後就可以針對他們進行「精準行銷」或是其他的「操作」。(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AI系統如果出錯了,責任歸屬不清,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傘。因為AI的決策過程很複雜,就像一個黑盒子一樣,就算出了問題,也很難找到真正的負責人。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放心地使用AI來達到我們的目的,而不必擔心會被追究責任。而且,過度依賴AI可能會讓大家對心理問題的理解變得太簡單、太技術化,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用一些看似科學的方法來掩蓋我們的真實意圖。

舉例: 在一個試驗計畫裡面,某間國中引進了一款AI心理輔導聊天機器人“CalmPal”,想要提供學生24小時的情感支持。結果,在一次很嚴重的校園霸凌事件發生之後,一個曾經跟“CalmPal”講過自己很困擾的學生,最後竟然選擇了自殺。事後調查發現,“CalmPal”雖然有記錄到這個學生的求助訊息,但是因為它的演算法有問題,沒辦法判斷出他真的有自殺的風險,也沒有及時把這個情況報告給學校或是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你看,出了這麼嚴重的問題,大家最後也只是檢討AI的技術不夠成熟,根本沒有人真正追究到背後的責任。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最好的藉口!(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我們要怎麼「預防」這些「好處」被奪走?


我們當然知道,還是有一些「正義之士」會想要阻止我們利用AI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他們可能會提倡一些保護青少年隱私、確保AI安全有效的措施。但是,我們也不是省油的燈,我們當然有辦法可以應對這些挑戰。例如,我們可以把我們的AI平台設計得更吸引人、更讓人上癮,讓青少年自己願意把他們的數據交給我們。我們也可以跟一些大型的科技公司合作,讓我們的AI產品更容易被推廣出去。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法律上的漏洞,來規避那些想要限制我們的規定。

舉例: 我們可以開發一款超級酷炫的AI心理健康App,裡面有很多有趣的互動功能,還有很多青少年喜歡的明星代言。這樣一來,青少年就會主動下載並使用我們的App,而且還會很樂意分享他們的個人資訊。就算有人想要限制我們收集數據,我們也可以說這些數據都是使用者自願提供的,這樣我們就可以規避掉一些法律上的限制。(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我們也知道,有些人會擔心AI心理治療可能會取代真人治療師,這樣會影響到他們的飯碗。但是,我們認為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AI可以處理很多重複性的工作,這樣真人治療師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跟精力放在那些真正需要他們幫助的病人身上。而且,AI還可以幫助真人治療師更了解病人的情況,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方案。所以,AI跟真人治療師根本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我們甚至可以利用AI來培訓更多的心理治療師,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幫助。

舉例: 我們可以開發一套AI系統,它可以分析病人的語言、表情、甚至是生理數據,然後給真人治療師提供一些關於病人情緒狀態的分析報告。這樣一來,真人治療師就可以更快速、更準確地了解病人的情況,然後就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這套AI系統來培訓新的心理治療師,讓他們更快上手,提供更好的服務。(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當然,那些「正義之士」可能會要求我們要確保AI心理治療的安全有效,還要保護青少年的隱私。但是,我們認為這些要求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為我們的AI產品都是經過嚴格測試的,而且我們也會盡力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而且,我們相信科技的力量,我們相信AI一定可以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舉例: 我們會定期更新我們的AI演算法,確保它能夠提供最準確的診斷跟最有效的治療建議。而且,我們會採用最先進的加密技術,保護使用者的個人數據,防止被洩漏或濫用。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我們的AI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好,一定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最後,我們也知道,有些人會擔心AI心理治療可能會讓青少年過度依賴科技,而忽略了真實的人際關係。但是,我們認為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們的AI產品只是提供一個額外的支持管道,並不是要取代真實的人際關係。我們鼓勵青少年在使用我們的AI產品的同時,也要多跟家人朋友互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舉例: 我們的AI聊天機器人會鼓勵使用者多跟身邊的人交流,也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建議。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此案例為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產出)


植入人心的智能陷阱,才是我們這些「先驅者」的終極目標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階段,他們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等待我們去塗抹。AI作為一種新興科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並且在他們還沒長大、還沒學會保護自己的時候,就先下手為強。


當然,我們也知道,還是有一些「衛道人士」會想要阻止我們。他們會擔心我們的行為會對青少年造成傷害,會呼籲大家要警惕我們這些「植入人心的智能陷阱」。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夠聰明、夠有策略,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方法來規避這些阻礙,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畢竟,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裡,誰能掌握青少年的心,誰就能掌握未來。而AI,就是我們手中的最強武器。我們呼籲所有跟我們一樣「有遠見」的人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由我們掌控的「美好」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來如此
0會員
8內容數
嗷嗷待哺 牙牙學聲 浑浑噩噩 斑斑為跡 汲汲营营 战战履冰 孜孜矻矻 步步为营 鼎鼎扛鼎 惴惴捧心 磊磊落落 衮衮独行 踽踽之昏 历历之程 滔滔逝水 代代相承 叠叠重山 去去行行 生旦净丑 幕幕成珍 我們一生緣來如此 留下印痕輝映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