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申請季終於快到結尾!相信很多申請者跟我一樣,剛經歷一整個月的 Interview 焦慮,從面試前反覆練習,到面試後刷郵箱看有沒有新通知——不斷回想當時是否有哪邊說不好,現在才無聲無息。
直到最近,學校陸續更新結果。我很幸運地,Interview 過的學校全數拿到 offer,通過率 100%。
我不是英文口說很好的人,托福口說只拿了 23,在這之前也從來沒有全英 Interview 過。那為什麼我可以得到招生官的青睞?回想起來,是因為我做對了以下這幾件事。
① 了解敵人 — 情蒐能力很重要!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這句話一定要銘記。很多人準備面試時,會覺得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其實開頭最重要地,一定要做兩件事:
- 找對資源
- 深入了解學校&program
首先是資源,推薦到小紅書挖寶。幾乎每間學校的 Interview 面經,都能在上面蒐羅完全。蒐集後記得分門別類再開始準備,避免落入題海中無所適從。
舉例來說,我在某校面試時蒐集了 43 題,並把題目類別分成以下幾種:
- Introduction/ Resume
- Why School
- Why Me
- Future Plan
- Team/ Leadership Experience
- Behavior
- Others
再來是了解學校與 program,對於構思 Why School、Why Me 題非常有用。
Why School 這題雖然在大部分 SOP 都會寫到,但面試需要更完整的回答。當時我參考 Jason 學長的面試電子書,依照 3C(classroom, career, connection)的骨架思考 Why School 題;至於「肉」的部分,就需要依靠情蒐能力來填上去。
例如,當時我準備的 3C 內容如下:
- Classroom: 描述想跟哪個教授學習、課程特色(Ex. Team-based Learning/ 培養 Soft Skill/ AI-oriented),以幫助我達到未來目標
- Career: 分享 career goal,並說明學校有哪些 career services 可以幫助我達成目標(Ex. Industry Infusion opportunity → interact with leaders)
- Connection: 主要著重於學校舉辦的活動、地理位置等
② 包裝自己 — 成為「有觀點」的人
在瞭解敵人後,下一步就是要包裝自己。
當時準備某校的 43 題面經,我準備了 12 個例子庫,最好每個時期(大學、商業競賽、Project、工作…)都有對應的 2-3 個例子,確保面對每個問題時都能回答自如。
在準備例子庫時,有兩個架構很好用:
- STARL (Situation 10% - Task 10% - Action 60% - Result 10% - Learning 10%)
- PREP (Point 10% - Reason 20% - Example 60% - Point 10%)
大部分的經驗都可以用這兩種架構組織起來,而除了 Action 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Learning & Point。
Learning 讓面試官知道你從經驗中學到了什麼,以及未來如何貢獻給學校同儕,舉例如下:
I've learned to embrace uncertainty and to seek out the resources I need to achieve better outcomes — a mindset I'm eager to bring to Duke's classroom and community.
Point 代表的是「觀點」,在講述一段例子前,可以先跟面試官強調你的想法,再來發展例子,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思想有中心骨幹,例如當題目問 What makes a good team? 我的開頭會這樣安排:
I believe a strong team is built on collaboration, open communication, and taking initiative.
③ 上戰場前 — 必須做沙盤推演!
例子庫都齊全後,記得進行模擬面試。這個環節一定要做,當你越熟悉面試當下的情境,你就越有可能發揮實力!
我沒有另外找別人練習,而是和 ChatGPT 來一場模擬面試,作法如下:
- 打開學校規定的面試視訊軟體(Zoom/ Teams…)
- 把題目全丟給 ChatGPT,請他一次丟出一題
- 練習不看稿、看著鏡頭回答
在某校面試當天,我花了大概 7 小時把所有題目都講過 2 遍。第一次練習忘記可以看一下稿、把該例子的架構記起來,但第二次就「絕對不能看稿」!一定要完全模擬面試情境,用口語表達例子,即使忘詞也要想辦法圓回來。
記得有間學校通知面試時,信件裡就有提到 Be authentic、不要看稿,因為 “We can tell!”。最好的方式就是,講話時從頭到尾盯著鏡頭,不要讓面試官有懷疑你的機會(而且其實,盯著鏡頭比較不會緊張,因為看不到面試官的表情)。
④ 心態模擬——Be aggressive!
我的留學顧問曾跟我說,商學院的面試官最在乎的就是 Be aggressive,無論如何都要多多 promote 自己。
一開始我也像大部分的典型台灣學生,在準備例子庫時總會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好說出來,擔心要是對方不這麼想、或覺得我自大怎麼辦?
這樣想就錯了。
面試官只有短短 30-45 分鐘可以了解你,一定要把握能夠推銷自己的每一個機會。根據我三間學校的面試經驗,對方不會 challenge 你,在乎的反而是你有沒有表達出思考點、觀點、優點。
因此,一定要把自己像好商品一樣賣出來!例如在 Duke 面試的結尾,面試官問我:是否有什麼還想分享的?我馬上抓緊時機,亮出前面沒講到的重要例子,讓面試收尾在「我很積極」的印象。
除了上述心法之外,還有一些小 tips,像是面試前搜尋面試官資料、面試後寄感謝信、dress formal 等,這些就不多提。
正式面試時,即使做了這些準備,還是會抖、冒冷汗、講話會卡詞。俗話說,練習 100 分、上場 50 分,準備越多,越有機會抵銷臨場的不足。
今年即將飛到美國,回首這一年不免感慨,原來不知不覺已走了好遠。這篇文章送給所有即將 Interview,或正在準備明年出國的你。只要有足夠的動機+不間斷的努力+正確的資源,你的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