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知名的廚藝節目主持人,教導電視機前的觀眾如和簡單烹調、營養均衡的方式為自己的家人準備餐點,她會以講解化學反應的方式教學,因為她同時也是名化學家。
邦妮·嘉姆斯的《化學課》(Lessons in Chemistry by Bonnie Garmus)故事舞台設在1950、60年代的美國,當時民風保守,女性雖有受教權,可以讀大學,但社會的期待還是希望女性的人生目標就是相夫教子,為家庭奉獻,不論她是否在其他領域有天賦潛能。
書中故事呈現美國社會存在著性別歧視、單親歧視、宗教的控制與腐敗、權勢性侵等種種問題。書中隨著故事發展,主角最終成為打破陳規、啟發眾人思考的模範,讓社會的運作方式開始有轉變的跡象,然後故事就在此停住了,留下一個看似美好的結束。然後呢?女性遇到的困境有了解決的方法與目標,大家手牽手一起朝著理想邁進,大家從此過得幸福又快樂?我必需非常可惜説現實世界不並不個完美烏托邦,必定會經過一段震盪,最後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或秩序,經過一段時日之後又再被挑戰,不斷週而復始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上演。有人喊出改變的呼聲,一群人跟隨,另一群人反對,這時又有一群人以為只要能獨善其身,就不會受到紛爭的兩方波及或打擾。然而,除非你能找到一個無人知曉的世外桃源,且能獨自生活下去,否則我們都必需學會尊重不同意見,且思辯看見、聽見的任何消息,讓自己有智慧與能力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與他人共處,我知道很難,我也只能期許自己未來某一天能做到。
這個世界不缺發覺問題的人,缺的是大家放下彼此的歧見、私心為群體未來一起找出解方並齊心確實解決問題的共識。這個世界並不是童話世界,英雄或英雌打敗魔王後,就天下太平。現實世界中,英雄或英雌可能在執著追求正義的道路成魔,或是本身即是魔王偽裝,拿著「正義之劍」遊走於世,騙取信任,得償所望,跟隨者活在包裝的假象,誤信通往樂園的道路,實則直通另一個地獄。
似乎有點扯遠了,我還是相信這個世界有許多議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改變,但將讓故事停留在人們反思自省,開始作出改變,留下一個充滿希望的想像的敘事方式有點太過「夢幻」。在那之後,社會不見得會朝著期待的方向前進,除了拒絕改變方的反擊外,將會受惠於改變的族群,可能也會成為新的壓迫方,畢竟社會制度的改變往往涉及利益與權力的重分配,如果改革者不懂得如何智慧地說服反對者以及克制自己的打壓反對方的想法,進行有效地溝通,無論推動的議題是多麼利益良善,最終除了讓自己成為新的魔王,議題也將被曲解與污名,社會不會前進而是更倒退。我覺得本書並沒有太著墨主角對於自己的反思,而著重於外在社會環境帶給她乃至於女性的壓迫,有點可惜。因為我覺得一名意見領袖除了要讓帶領社會作出改變,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學會克制與反思,因為人都會有慾望及盲點,若真心希望自己能幫助社會,要時時刻刻提醒和檢視自己,不要成為下一個壓迫者。

截圖至 HyRead電子書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