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不確定性的第一篇文章
或許我們別無選擇,就像我寫下這篇文章,或你剛好讀到了它。
也或許,這一切都是選擇,只是結果從來不如預期。
而當意外發生,你會怎麼看待自己?又會怎麼理解這個世界?
-------------------------------------------------------------------------
我第一次接觸到塔雷伯的作品是《反脆弱》一書,這本書激起我許多的熱情,可能是他筆鋒犀利的行文方式與對專家學者的批判,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尤其當他說到移轉脆弱的觀點與槓桿策略時,我似乎感覺我應該做些什麼改變,這是我註冊方格子的原因,寫下這篇文章,銘記一些我覺得重要的觀念與想法。
例如有個想法是我在閱讀這本《反脆弱》時想到的,而實際上塔雷伯也有意識到的事情,就是反脆弱可能引發的道德問題。依據塔雷伯的意思,脆弱是當環境變動時會受到傷害,而反脆弱是當環境變動時不僅不受傷害,反而從中得益,那麼如果我們將自身的脆弱轉移至他人身上,別人越脆弱,我們就越強大,這種將自身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損失之上的行為,讓人不禁思考是否值得推廣或應該加以反制?實際上,這不就是世界各地的詐騙集團的生存之道嗎?塔雷伯似乎覺得這是無解之題,我們究竟應該「聰明地」活在這世上?還是「道德地」活在這世上?二者是否有調和的可能?這是我所感興趣的主題。
因為《反脆弱》,我對塔雷伯這個作者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看起他的其他書籍。比起「反脆弱」這個概念,或許「黑天鵝」這個概念才是最廣為人知的。塔雷伯提出所謂的平庸世界與極端世界,「黑天鵝」一般出現於極端世界,而且我們無法預料「黑天鵝」的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反脆弱」這個概念重要的原因,因為當你無法預測黑天鵝的來臨,就必須讓自己具備反脆弱的特質,以因應未知的到來。
我認為塔雷伯的諸多觀念都是相互關聯的,例如前面提到的黑天鵝與反脆弱,也因此塔雷伯認為人類不應該冒險(或者在極端世界的情況下不應該冒險),而那些強調冒險精神的,很多可能都犯了倖存者偏差。塔雷伯提醒我們,人類的預測能力比我們想像中差得多,而對過去的理解,也常落入簡化與扭曲的敘事謬誤之中。
我認為塔雷伯書中提及的諸多想法相當值得挖掘,可以為我們的思維提供一些準則,以幫助我們不會落入一些思考的陷阱中。我覺得我從塔雷伯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知道的事情遠不如我不知道的重要。這使得我不再那麼執著於自己知道什麼,畢竟我知道的可能很片面或是錯誤的,而是更關注在我不知道的事物上。所以接下來我想慢慢整理這些想法,慢慢將這些想法化作文字,駐紮在這個天地。
-------------------------------------------------------------------------
寫在文章之後
其實我本來的引言是長這樣:「我們可能別無選擇,就像我寫下這篇文章,或者你讀到這篇文章;但我們也可以說,這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除了結果不像我們所預期的那樣之外,而當意外發生時,你又該怎麼看待自己與這個世界?」,但後來AI建議我可以改成現在這個樣子。我發現當我與AI討論創作時,我幾乎難以克制地想使用AI的建議,他的建議總是非常地好,比起我自己寫的東西。但我內心同時認為,如果我就這樣讓AI幫我完成這篇文章,則很難說這篇文章是我寫的。所以在AI建議後,我總是繼續沉思,以寫出我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文章。
話雖如此,AI給的建議也很難割捨,似乎我放棄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有意思的是,我後來想到塔雷伯提到賈伯斯說的何謂創意。所謂的創意,就是在否定了一千個好的發想後產生的東西。所以如果AI給了我非常棒的東西,但我拒絕了它,並繼續思考,那也許最終我可以創造出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出來。於是我終於釋懷了內心的那種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