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日》】
1993年夏天,空氣裡總帶著一點汽油味,還有收音機裡傳來的老歌。
(一)
那年我十七歲,高職一畢業就在溪南路口的加油站當會計。不是什麼浪漫的職位,每天的工作就是對帳、開發票,看同事們在艷陽下揮汗替車輛加油,而我坐在冷氣房裡,隔著玻璃窗,看著這些日復一日的畫面。
車來車往,車走人不留名。這是加油站最有趣,也最無趣的地方。
雖然名義上我是會計,但實際上也算是「萬事通小妹」,什麼都包。
先來自我介紹一下好了:我身高170,體重52,是那種走到哪都會被人說一句「哇,你好高喔」的類型。皮膚算白,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有什麼其他優點。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高職混了三年,清湯掛麵的髮型,加上一副厚重的大近視眼鏡。
沒有桃花?非常合理,合理到我都覺得自己是桃花絕緣體轉世。
高職一畢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留長髮,還配了一副隱形眼鏡。總覺得這樣才比較像個女孩子,也終於甩掉了「眼鏡妹」的標籤。
爸媽送我一台全新的摩托車當畢業禮物,我超開心,馬上就騎著它去家裡附近的加油站應徵打工。
說真的,加油站這份工作只是暫時的,我打從心裡就知道——這不是我想待一輩子的地方。我只是想趁這段時間存點錢、準備補習,目標還是要考大學的。雖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但至少,夢還在。
每天下午二點半,我準時走進加油站,換上制服,綁好頭髮,準備接下我的晚班人生。
第一件事是交接帳。白班同事通常已經累得半死,一邊喝運動飲料補體力,一邊跟我簡單報告今天的狀況:「今天柴油加比較多,有個客人硬要加到跳兩次才甘願。」我點點頭,打開帳本,看著密密麻麻的加油量,心裡只想著:「晚上關帳時金額一定要對,不然就要賠錢了」
我們加油站不大,員工也不多。晚班通常就三、四個人,一位是資深的阿姨,年紀比我媽還大,但精神比誰都好。她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有個每天都會載他上下班開計程車的老公
其他同事大多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跟我年紀差不多。有人準備考公職,有人純粹打發時間。大家雖然背景不一樣,但有一點很一致——都很會哈拉,尤其在沒有客人的時候,聊天速度比油槍還快。
晚上七點以後,車流會稍微變少一點,我就有空整理發票、核對油量、如果再有空就幫外面的同事接一下客戶,練習加油槍的感覺,想當初寒暑假都在加油站打工,早練的一手好功夫,一滴油都不會漏出來喔.
有時候收音機播到某首老歌,我會停下來聽個幾秒,想像自己不是在加油站,而是在某部老電影裡,穿著碎花洋裝,坐在海邊喝汽水。然後現實馬上回來,阿姨在旁邊大喊:「會計!我需要換零錢」
這就是我,一個十七歲女孩在加油站的日常。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生,但當時的我,踏實地走著每一個小步,朝著還不確定的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