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COVER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COVER


模切是一種利用模具進行衝壓或切割的後加工技術,今天就要來分享關於模切的眉角,以及常見的模切類型!

模切基本介紹

模切在台灣俗稱軋型,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各類印刷品的後加工技術,特別是包裝、紙袋、彩盒等立體物件,精準模切是高品質保證的必要條件之一。依據印刷品形狀事先製作刀模,再利用模切機進行壓裁,就能得到不規則造型的成品。除立體物件外,大多數貼紙印完後也會經過模切手續,才能得到各種不同造型貼紙。

相比傳統裁切技術,模切可以更快速製作不規則造型,讓成品完全符合設計師對印刷品的需求和期待,而不受限於傳統規則形狀;此外,如名片、信封等有慣用尺寸與造型的印刷品,也常使用模切來一次性獲得大量成品,也就是俗稱的公版,除降低工時外,也能維持尺寸一致性,提升印刷品質。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模切基本介紹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模切基本介紹


模切的分類

最常見的模切類型是平刀模切,平時聽到的刀模大多屬於這一類,這種模切方式具有高準確性、價格實惠、刀模壽命長等優點,是最常使用的模切技術。

如果是專門的模切公司,除了平刀模切外還有滾刀模切,這是直接將刀具固定在滾筒上進行連續切割的模切技術,這種模切成本較高、切割準確性略低,但切割速度高,適合大量連續生產。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模切的分類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模切的分類


常見模切名詞解釋

接下來跟各位介紹一些常見的名詞或慣用說法~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常見模切名詞解釋

「這次換我變模術:模切解析與魅力」- 常見模切名詞解釋



在印刷品生產過程中,通過模切技術,可以將印刷品裁切成成任何形狀,是實現創意、展現獨特性不可或缺的後加工技術!


歡迎來詢問更多模切製作👉🏻 https://page.line.me/minds

謝謝收看:)

歡迎領取印刷筆記 | 麥思印刷在做什麼

avatar-img
麥思印刷整合的沙龍
1會員
398內容數
設計及印刷知識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色相環與色立體中,他使用紅、黃、綠、藍、黑、白六個心理原色為基準建立色彩空間󠀠。NCS使用相似的概念進行色彩定義,他將顏色拆解為與理想黑、理想白、理想純色 的相似度,三者交叉比對後就能在色立體中確定他的位置,是十分直覺且好用的色彩系統!
G7認證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針對個人G7Expert認證專家、以及針對企業G7Master認可企業;G7Master又可細分Grayscale、Targeted、Colorspace三個等級,分別對應到不同的驗證規範,不過即使只是初級Grayscale,也已經非常厲害囉!
以光油和松節油為主要原料,調製出專用的光油膠液,均勻塗佈在印刷品上厚乾燥而成。光油耐磨性差、光澤度低、也容易造成紙張脆化。隨著印刷科技進步,傳統的上光油多了一些變化形態,如水性上光、UV光油等,簡單說就是變更光油成分,降低汙染、提升耐磨性、避免紙張變質等等。
在色相環與色立體中,他使用紅、黃、綠、藍、黑、白六個心理原色為基準建立色彩空間󠀠。NCS使用相似的概念進行色彩定義,他將顏色拆解為與理想黑、理想白、理想純色 的相似度,三者交叉比對後就能在色立體中確定他的位置,是十分直覺且好用的色彩系統!
G7認證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針對個人G7Expert認證專家、以及針對企業G7Master認可企業;G7Master又可細分Grayscale、Targeted、Colorspace三個等級,分別對應到不同的驗證規範,不過即使只是初級Grayscale,也已經非常厲害囉!
以光油和松節油為主要原料,調製出專用的光油膠液,均勻塗佈在印刷品上厚乾燥而成。光油耐磨性差、光澤度低、也容易造成紙張脆化。隨著印刷科技進步,傳統的上光油多了一些變化形態,如水性上光、UV光油等,簡單說就是變更光油成分,降低汙染、提升耐磨性、避免紙張變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