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絲綢、陶瓷到現代的智慧型手機、自動泡茶保溫杯,中國製造的魅力與日俱增,讓外國遊客紛紛帶著空箱子前來,滿載而歸。這股熱潮不僅反映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也為國內的商業活動帶來了新的契機,甚至也帶動了對二手名錶回收的需求,讓一些遊客在購物的同時也能考慮將舊有的收藏變現,為添購新商品騰出空間。
法國遊客迪恩的例子便是這股風潮的最佳寫照。他不僅是中國商品的忠實擁護者,甚至兩度來華「掃貨」,每次都覺得意猶未盡。他的行李箱裡裝滿了漢服、刺繡圍巾、手工茶具以及新款智慧型手機,充分展現了中國產品的多元性和吸引力。這股「帶空箱子到中國」的實用小貼士,如今已在海外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成為跨境旅遊的新趨勢。對於想要到府收購名錶的商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觀察市場變化的好時機,因為隨著遊客們在中國購買更多特色商品,他們對於如何處理舊有高價值物品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消費數據與購物偏好轉變
根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外國人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長43.1%,其中境外來滬消費額更是同比增長211.6%,這些數據都強烈證明了外國遊客在華的消費潛力。南非博主薩拉在海外視頻平台上分享的中國行收穫,如手工繡花錢包和自動泡茶保溫杯,也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產品的創新設計與實用性。甚至有些海外消費者組織起「代購團」,專程飛往中國採購熱門商品,這種「互助代購」模式也日益盛行。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遊客的購物偏好也在悄然變化。過去可能偏愛小玩偶和廉價紀念衫,現在則更傾向於真絲製品、陶瓷、漢服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以及智慧產品。這反映了中國產品在高新技術含量和製造業供應鏈上的顯著提升,使得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魅力與日俱增,其高品質和高性價比成為吸引外國遊客持續「淘好物」的關鍵因素。
免稅政策與支付便利化
促成這股「中國購」熱潮的重要因素還包括實惠的免稅政策和便捷的支付方式。例如,在南京德基廣場,義大利遊客馬里諾透過「即買即退」服務,輕鬆領到近1000元人民幣的退稅款,這不僅刺激了他的再消費意願,也證明了退稅服務的便利性。據統計,去年10個試點地區辦理「即買即退」退稅規模同比增長22倍,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按11%的退稅率計算,外國遊客消費1萬元人民幣商品可節省900元,這對購買奢侈品、高端電子產品等高價值商品的消費者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
此外,中國持續放寬免簽政策,如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實施,使得外國人入境人數大幅增長,其中免簽入境遊客佔比高達71.3%。更長的停留時間讓遊客有機會探索更多城市,自然也刺激了他們的購物慾望。韓國年輕消費者甚至掀起了「週五下班飛中國」的短途購物潮,足見中國購物的魅力。
在支付方面,外卡POS機覆蓋率的提升,以及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平台「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能力的持續迭代,讓外國遊客在中國的消費體驗更加順暢便捷。多語種退稅指南和電子地圖的推出,也讓外國遊客「買得放心、退得省心」。
提升國際競爭力與未來展望
外國遊客的「購物車」不僅折射出「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雖然目前中國入境消費佔GDP比重與世界主要國家仍有差距,但其增長潛力巨大。
為了進一步抓住入境消費熱潮,相關部門也提出了一系列優化建議。例如,鼓勵更多不同等級的納稅信用企業申請離境退稅和「即買即退」商店,並鼓勵更多國產高品質商品入店,提供境外遊客更多消費選擇。同時,整合碎片化的入境旅遊場景,推出「一程多站」精品線路,打造集旅遊、購物、文化、體育、健康於一體的綜合消費場景,鼓勵遊客深度體驗本土生活方式。此外,不可忽視「地攤經濟」的魅力,夜市、集市等充滿煙火氣的商業氛圍也能吸引更多境外遊客。
在配套服務方面,提升多語種服務、數位導覽能力,搭建服務消費互聯網平台,一鍵鏈接出行、外賣、觀影等服務端口,一站式滿足消費體驗,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當然,嚴肅查處哄抬物價、無照經營、製假售假等行為,是保障外國遊客消費權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