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我正在整理院子,忽然感覺被幾雙眼睛監視。不是 FBI,也不是小孩偷拿餅乾,是幾隻貓! 到底是幾隻?仔細的數一數。ㄧ二三,一隻斑貓,一隻黑貓還有另一隻只露出尾巴的小橘貓。
牠們蹲在我家草坪旁,眼神裡寫著:「這裡,是傳說中的罐罐之家嗎?」
我一時心軟,拿出家裡的貓飼料(別問我為什麼狗媽媽家裡有貓飼料,故事太長),撒在角落。
從那天起,我家的院子就變成「鄰里貓咪日式便當外送站」。
隔天早上,那群貓又來了,陣仗比昨天還大。
總共五隻貓。右邊那隻白底黑貓,自帶主場氣場;中間那隻小橘貓,走路像泡芙;還有一隻,總是最後出現,但表情像是董事長。
我邊倒飼料邊自言自語:「你們該不會覺得我在這裡開了全貓通用的米其林分店吧?」
小橘貓舔完碗,居然還喵了一聲,我瞬間覺得自己像落入詐騙集團的老好人。
我女兒站在玻璃門後看了一會兒,小聲說:「媽媽,我們是不是在養鄰居的貓?」
我一邊笑一邊點頭:「沒錯,而且牠們還不用寫入戶口、也不刷卡。」
最妙的是,有一天我沒即時餵食,結果貓群竟然排排坐,看著我家窗戶,一臉「我們很失望,但我們不說」的表情。
我那瞬間真想對牠們鞠個躬:「對不起讓您久等,今天罐罐有點塞車。」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收編」,但我確定了一件事,
比起孩子半夜醒來找水喝,貓群的定時蹭飯其實更有規律,還更有禮貌(至少不會大哭)。
所以,親愛的鄰居貓們,如果你們今晚還是來,我會準備好晚餐,也準備好被你們收編的命運。
畢竟,這年頭能讓人感到被「需要」的東西,也越來越稀有了。就算是一碗貓糧的價值,也值得我每天打開門,笑著說說一句:
「歡迎光臨,今天一樣套餐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