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看著即將出發的航班資訊,一邊想像著從美回台,經過日本幾天的旅遊行程:早上漫步東京街頭,下午在廟宇間閒晃,晚上吃一碗熱騰騰的拉麵,然後什麼都不想,只當個單純的旅人。
結果,訊息跳了出來。
小潔傳來一張圖:「欸欸欸~妳不是要去東京嗎?這個包現在在那邊特價耶!幫我看看好不好?」
下一秒,又來了:「我媽超愛那個牌子的面膜,拜託妳幫我帶個兩盒,還有日本化妝品,保養品…..回來我請妳吃飯!」
我對著手機笑了一下,手指還沒點開鍵盤,心裡已經有一個聲音在冒出來:
「嗯……這些東西我都不熟欸,要去哪買?會不會找不到?包這麼大…我行李還放得下嗎?」
但我回了什麼?
「好呀,我幫你看看!」
隔天,清單來了。還附帶一句:「妳不會覺得麻煩吧?應該順路啦~」
我拿著那張滿滿的代購表,心裡那個聲音又出現了:
「妳不是說這趟想好好休息嗎?妳不是最怕提重物嗎?為什麼嘴上總是答應得那麼快?」
坐在餐桌前,我看著自己訂的行李,有點懊惱地拉開拉鍊,默默計算著「還剩多少公斤可以裝朋友的期待」。
後來,我跟一個交情更深的朋友小真講了這件事。
她笑了出聲:「妳真的太溫吞了啦!妳就直接說行李有限、怕弄壞、找不到就好了啊!」
「可是我怕他們覺得我不夠意思啊……」我小聲地說。
「唉~妳想太多啦!人家根本不會怎樣,是妳自己在內心演連續劇好嗎?他們一定也知道你這人太客氣才會開口,但不是每個請求都非做不可呀~」
小真說: 「哈哈!不然如果方便的話,也幫我帶日本現在最流行的NY cheese 餅乾」
我愣住了。小真是認真? 但至少我知道他想要什麼。內心又有股衝動想要滿足他的期望。
在日本旅遊時,心裡都惦記著代購清單。有點煩惱,又不想讓他們失望。找了許久,
心裏小小的聲音: 我可以選擇要或不要,不是沒得選,是不敢選。
我一直以為「被需要」代表「被喜歡」,其實「被理解」才是真正的安心。
後來,我鼓起勇氣回了一個訊息給小潔:
「我這次行李真的很有限,怕帶不動妳要的那個包,不然下次幫妳多留意?我也怕萬一弄壞了很尷尬~」
她秒回:「哎唷!沒事啦~妳去玩開心就好,我只是問問,完全不勉強的!」
那一瞬間,我有點想笑又有點想哭。
原來最累的不是行李,是我心裡那些沒說出口的「不好意思」。
學著溫柔而堅定地表達自己。
因為啊,讓行李輕一點,心就有空間去感受風景、感受自己,還有感受真正的自由。
最後,我只幫朋友帶一點順手買到的小禮物,但我居然排了長長的隊伍去幫小真買了那個NY餅乾。
哈哈哈!難不成小真是我的真愛? 喜歡看他收到禮物開心的表情。
【和諧關係的小練習】
答應前,問問自己:我是真心想做嗎?
答應後,就別帶著抱怨。
清清爽爽的心,才養得出真正自在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小額贊助,讓我繼續分享更多「邁阿密鋼琴媽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