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下挫機器人族群漲跌互現 「這4檔」買盤湧入股價噴出飆漲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股今(26)日終場加權指數下跌115.67點,收在21536.57點,跌幅0.53%,成交金額為2957.99億元。而近期相當受矚目的機器人概念股,今日個股收盤漲跌互現,不過彬台(3379)、泓格(3577)、穎漢(4562)、聯策(6658)4檔個股買盤湧入,飆出漲

傳經部擬調降電動車關稅 業者哀:扼殺「彎道超車」機會

川普(Donald Trump)祭出對等關稅後又宣布暫緩90天,不過暫緩期間即將結束,若依當時宣布稅率,台灣將被課徵高達32%的額外關稅,有不少人認為,台灣被課徵如此高的稅率都是因為汽車關稅太高,而近期傳出經濟部將調降電動車稅率,卻引起業界反彈,業者認為此與無疑是在扼殺國產電動車「彎道超車」的機會。

汽車關稅高居不下成為各界箭靶,部分觀點認為應將小客車進口關稅從現行17.5%調降至0%,不過據經濟部評估,稅率下修將重挫產業,估計影響847.74億元產值及8.26萬相關從業人員生計,同時也將導致政府稅收減少。

上週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中信金最多 賣超群創最多

上週(114/5/19~114/5/23)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買進金額為5,446.40億元,總賣出金額為5,226.95億元,買超為219.45億元,另統計自114年年初至5月23日止,外資總買進金額為11兆1,487.46億元,總賣出金額為11兆6,539.30億元,累計賣超為5,051.84億元。

外資總持有股票(包括原始股東持股及自集中市場買進之持股)市值為30兆5,236.80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3.86%,較5月16日的30兆8,652.91億元新台幣,減少3,416.11億元。

台積電不跪了? 傳美關稅惹火「護國神山」投資美國恐生變?

台積電在信函中指出,公司長期於美國投資與設廠,未來十年更計畫投入 1,650億美元,在美建設 6座先進製程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 1座研發中心。台積電強調,此項計畫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境外直接投資,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助實現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

該信函也指出,許多半導體製造所需的材料與設備在美國缺乏替代來源,若對進口晶片加徵關稅,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損及美方國家安全目標,並對既有投資計畫產生連鎖反應。台積電呼籲美國政府,應對已承諾在美投資的企業予以關稅豁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lvinddd的沙龍
0會員
96內容數
kelvindd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5
股東會不僅是企業法定義務,更是公司治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會中由公司高層向所有股東詳盡報告年度營運狀況,內容涵蓋財報揭露、董事會營運報告以及經會計師簽證的審計報告,全面反映公司財務體質與營運績效。此外,多數公司也會在會中說明未來營運規劃,進一步釋出市場關注的策略走向。 開車族快看!中油明起汽油漲
2025/05/25
股東會不僅是企業法定義務,更是公司治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會中由公司高層向所有股東詳盡報告年度營運狀況,內容涵蓋財報揭露、董事會營運報告以及經會計師簽證的審計報告,全面反映公司財務體質與營運績效。此外,多數公司也會在會中說明未來營運規劃,進一步釋出市場關注的策略走向。 開車族快看!中油明起汽油漲
2025/05/23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大動作拋出對等關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美債和日債近期更是上演一場雙雙遭遇重摔的驚魂記,全球債市風聲鶴唳,台股市場上更有多檔債券型ETF應聲重摔,讓投資人信心動搖。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就發文直言:「大債時代已來臨,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並提到台股這3檔
2025/05/23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大動作拋出對等關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美債和日債近期更是上演一場雙雙遭遇重摔的驚魂記,全球債市風聲鶴唳,台股市場上更有多檔債券型ETF應聲重摔,讓投資人信心動搖。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就發文直言:「大債時代已來臨,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並提到台股這3檔
2025/05/16
三大法人今(16)日買超台股116.89億元,其中外資連11買,今日再度買超157.13億元,累積買超金額高達2165.21億元。至於內外資不同調發生什麼事?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受訪表示,內資動作較為貼盤,外資操作則跟著波段趨勢,內資因應短線技術面回檔而調節,外資則仍看好中長線趨勢而持續做多。觀
2025/05/16
三大法人今(16)日買超台股116.89億元,其中外資連11買,今日再度買超157.13億元,累積買超金額高達2165.21億元。至於內外資不同調發生什麼事?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受訪表示,內資動作較為貼盤,外資操作則跟著波段趨勢,內資因應短線技術面回檔而調節,外資則仍看好中長線趨勢而持續做多。觀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