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咒語就是幾句古怪的字詞、幾聲神秘的吟唱。但事實上,真正有效的咒語背後有著一套結構嚴謹、講求邏輯與心理層面的溝通模式。這些語言的目的,不僅是傳遞願望,更是與神祇、靈體、力量之間建立一種契約、一種「我們彼此明白」的橋樑。
根據歷來的魔典、咒書與實際操作經驗,我們可以將咒語的公式歸納為兩個主要版本,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情境與對象。
第一種咒語公式:祈求合作的溝通型公式
這是一種現代魔法最常見、最通用的結構,適用於對合作/工作對象進行祈求或合作時使用。其基本步驟如下:
1. 讚美對象
開場通常是大力誇讚對方的力量、地位、神聖屬性。像是「你是眾星之君,光明之子,天空的掌權者」等。這一段的本質其實就是:拍馬屁。讓對方聽了舒服、願意繼續聽下去,是任何溝通的第一步。
2. 表達自己的苦況(帶有一點gaslighting成分)
訴說自己目前的困境,表現出無助、痛苦、急需協助的狀態。這不一定是真的情緒,而是一種「哀訴手法」,用來喚起對方的憐憫與行動動機。
3. 激將法
在這一步,你會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幫我完成這件事,畢竟你是誰誰誰之子,是最偉大的使者/神祇/靈體。」這是用語言去鼓舞對方、施壓他展現實力,也是常見的「信任加壓策略」。
4. 提出交換條件(你的offering)
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一步驟就是說:「我會獻上香火/蠟燭/酒/香脂/讚歌作為回報」。這是為了平衡能量,也讓整個過程具有儀式性與契約意識。
5. 再度讚美與感謝
結尾不能草率,要再次感謝對方的聆聽、降臨、協助,讓儀式圓滿收尾,也為未來的關係鋪路。
第二種咒語公式:適用於「有上司」的對象(命令型公式)
這一類公式特別用於你面對的是某位有「上級神祇」或「從屬關係」的靈體。例如某位天使、魔神、靈體、鬼神等,背後都有更高一層的主宰。這時,你就能「搬出老大」來增加自己的話語權與安全性。
前三步同樣:
讚美對象
陳述自己的困境
激將法
第四步變成:「以其上司名義命令之」
例如:「我以阿多奈(Adonai)之名命令你,天使某某,完成我所求之事。」
這不是請求,而是下命令。此時你是搬出對方的主宰、創造者、唯一真神等權威來約束。這種做法在古代魔法中十分常見,也是許多魔典(如《所羅門之鑰》)的標準作法。
第五與第六步:
提出交換條件
再度讚美與感謝
至於哪個版本比較安全?
第二種。
當你有辦法引入「上位神祇」作為後盾時,不僅提高了對方回應的可能性,也減少你被欺騙或引來邪靈的風險。不過要注意,即使是這種公式,也只是簡化版本。若你沒有進一步命令對方說出真名、接受印記、簽契約,仍然有可能被假冒靈體欺瞞或詐騙。
結語:寫咒語的基本公式其實就是這樣:
讚美 → 哀訴 → 鼓勵 →(若有)命令 → 交換 → 感謝
從情感、邏輯到儀式結構都具備,也是一種跨越語言、文化、宗教的普遍魔法語法。無論是祈求奇蹟、召喚力量、施展保護或療癒,這套公式都蠻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