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洋-KY(5907)的意外與啟示:一次法說會的奇遇(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短評:否極泰來,本業止穩,股價低檔,業外清理。

經過一夜惡補了之後,我整理了一些問題準備在訪談的時候提出來。這公司當時主要的一些問題就是有奇奇怪怪的業外轉投資,特別是跟本業不相干的一些投資項目。我找出當初整理的資料貼過來,現在再看還是很奇怪。

i投資天安中國另SKK Special Sistuation Fund亦持有(帳上有獲利,未有處分計畫)。

ii 投資SKK特殊情況基金,計580萬美元(持有天安中國5.14%,每股3.5港元買進)。

(預計今年底處分完成,目前在跑送件流程中)

iii投資聖馬丁約5500萬元,持有聖馬丁公司3.59%股權(帳上有獲利,未有處分計畫)。

以上三筆投資帳上金額共約5.46億,業外投資方面公司表示會處分與減少部位,以回歸本業發展為主。

經過詢問,這些東西確實是當初上一個管理階層亂投資所留下來的爛攤子,而發言人跟我們保證這些東西在新的董座上任之後都會處理完畢,本業方面遇到的亂流也有機會恢復正常。事後不管怎麼說當時我是信了,我對此次的拜訪很滿意,發言人基本上是有問必答,也很樂觀(目前為止我還沒遇過悲觀的發言人)。回去之後看股價大概在20元左右,公司股價淨值比只有0.57,股價約到淨值的一半。我評估這公司體質仍不錯,至少百貨業在大陸的幾個點算黃金地段,公司過去幾年除了被亂搞業外,本業尚有足夠的現金流可支撐。

先不管前輩50幾元的投資回不回得來,至少在當時經過拜訪釐清問題後,綜合一些條件來看,公司屬於底部有撐向上有一倍的空間,我歸類該公司為"落難股投資",非常值得買進。雖然在我們拜訪後的隔天公司就被檢調突襲搜索約談了,我看到了發言人上新聞頓時覺得這種情景很好笑,新聞拍攝的地方就是我昨天去過的地點,辦公室地段不錯捷運下車走一下就到了,好像在敦化南路吧?那怎麼辦?還能信嗎?

看股價就知道。

記得股價在最低點20元左右就跌不下去了,我想買20元以下也買不到,五檔掛單很難掛只好用市價單買先佈局一些。另一方面我在網路爬文的過程中亦發現在mobile01的投資論壇也有人在討論大洋-KY(5907),看了一下似乎是滿熱心的投資人,也常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基於好奇心使然,加上當初我把大洋-KY(5907)的資料寫成一份報告,想說有同好的話可以尋求認同,就想跟他聯絡看看。

沒錯!我當時在從事自營投資的時候常常覺得很孤獨。從開投資公司開始,總是一個人從早上研究到晚上不間斷。看了很多書,研究了很多財報與各式投資文章我很想跟人分享我的觀點,我也希望有一樣在投資的朋友可以認同我在做的事,但我又是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族,所以很害怕被拒絕與不認同,我怕說出自己的想法會被當作笨蛋,那對我來說會很受傷,至少在當時是這樣的想法沒錯。

在我眼中投資是一條很孤單的路,你既要保持理性客觀又不想人云亦云,那選擇不接觸人或許是滿好的一個方式。雖然我現在覺得那樣的心理狀況實在太不健康了,可是當時我真的很害怕與人交流。特別我是私立阿沙布魯大學畢業的,當初會選擇投資這條路也是因為本身不擅言辭卻從事業務工作,在工作上不算順利,直到後來知道原來自己是所謂的高敏感族,整個人就是跟業務的屬性相斥到不行所以感到很痛苦,我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事來做。

我當時就在尋找究竟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樣的痛苦卻又可以賺到錢的方法?我每天都到圖書館看書,一本一本看。看看自己究竟可以做什麼?有什麼是我可以發揮卻又不隨波逐流的事可以做?直到我看到巴菲特的書整個人就像著魔一樣,我每一本跟他有關的書都看。從他的生平事蹟到他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再到各種價值投資大師,我全部都看一遍。

沒錯!我想成為投資大師!!

現在看來很好笑,當時的我對財報完全不懂,甚至連股票怎麼買賣都不知道。但我決定要學習巴菲特的做法,我要募資成立投資公司來操盤投資股票。

回到大洋-KY(5907),在連絡mobile01上的投資人之後,他人很好是個中年大哥,據說買了5、600張的大洋-KY(5907),他邀請我加入他們有一個投資的line群。在當時投資詐騙還沒那麼興盛,對於加入這種群組我害怕的不是被騙,而是不知道怎麼與人溝通。加入後人們都滿好的,群組聊得也很熱絡。由於對大洋-KY(5907)當時歐元借款相關事宜不是很清楚,雖然重訊上都寫中文但就是看不太懂。如下:

▲歐元銀行聯貸借款約剩8000萬歐元,原先共1.7億歐元。目前歐元借款還款是以人民幣匯出方式償還,近期剛匯出7000萬人民幣償還。而匯兌損益貨幣標準是以歐元兌新台幣為基準。

究竟為什麼借款要那麼麻煩我實在搞不懂,於是在群組詢問有沒有人知道怎麼解釋這些。咦咦?真的有人回覆我了,而且說可以直接通話跟我說明,社恐與HSP的我其實感到很害怕,我不想用講的,心中小劇場已跑過許多多重宇宙的場景。如果我講不好怎麼辦?如果詞窮怎麼辦?對方會不會覺得我很笨?會不會被發現其實我什麼都不懂?現在回想如果當時有ChatGPT就好了,我就可以先詢問一下ChatGPT,然後可能也就不用在群組跟人問問題了。

但既然對方都這麼好心我只好心一橫說:「我現在可以打給你!」

咦~?等等,林安仔,誰說你可以這樣講的?為什麼擅自做決定假裝成外向又和善的人?剛剛回答的人是誰或哪個人格?

儘管千百個不願意,但既然已開口了我只好用line加對方好友並連絡他。打通了之後問完問題後我發現,其實好像也沒那麼困難,跟人聊投資的東西其實還滿有趣的。該網友叫小R(藝名),原來也是對投資很擅長的個人投資人。意外地我們滿合聊的,不管是興趣還是投資風格都滿相像的,我們都喜歡找冷門且乏人問津的股票來買,後來我跟他變滿好的投資夥伴,也因為小R陸陸續續認識了更多所謂的「投資達人」。

在當時,動能投資還沒那麼發達,也沒有所謂的當沖與隔日沖。用籌碼來觀察一家公司是否有人在默默買進,是有效的策略。我記得有一個投資前輩(李忠孝)在部落格很熱心分享一個他自己做的EXCEL,專門統計各公司每月、每週等各級距的投資人數增減。這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因為透過該統計我可以知道我看上的冷門股是否有人也看上?是怎麼樣的人?是散戶還是大戶?再透過分析買進的券商分點,可以看是地緣券商人士?還是股市聞人的券商在買進?等等。那時候,還沒有凱基台北這樣的當沖客在市場上橫掃,外資也幾乎是真外資。籌碼確實可以看出一些個股的端倪,是有用的策略。但現在已經沒辦法使用相同的策略去分析籌碼了,雜訊已經多太多太多了,當沖、隔日沖等各種投資方式在市場上大開大闔地綻放,我確認現在看籌碼這招已無效。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安仔想一想
0會員
7內容數
在學習投資之前,我什麼都不會;但在學習投資之後,我只會投資(股票)。慢慢地我了解到自己對投資是有天賦的,只是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讓我對自己很掙扎。ChatGPT叫我試著寫下來,不論成功、失敗的,儘量很完整的描敘下來。這次希望我能好好地做到,不要再搞砸了。(圖片是我推的齋藤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