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色彩物語:女郎花】
因為看到幾個日本書法家,紛紛在7月1日寫下了「文月」,好奇著這是否與書法月份的落款有關?查詢了一下,進而了解日本和曆的由來。
.
古代日本推行了類似中國農曆的曆法,稱為「和曆」。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為了與西方接軌,廢除了傳統的農曆,全面改用西曆。.
不過雖然廢除了傳統曆法,但仍保留了春分、夏至等二十四節氣,以及每個月份的名稱。甚至仍有以下幾種情況保留著農曆的痕跡,例如某些傳統節慶,如盂蘭盆節(部分地區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中秋節(八月十五夜)、七夕(部分地區於農曆七月七日舉行)
.
而舊曆月份的雅稱例如農曆七月,除了廣泛熟知的「文月」,也稱作「女郎花月」。第一次聽到,覺得很新鮮的花名,屬於日本「秋の七草」之一,而女郎花竟流傳著一段淒美故事。
.
相傳平安時代,有男子前往京城時與女子相戀,然而他回鄉後,並未遵守約定回到女子身旁。女子由於抑鬱等不到歸人投水自盡,男子聽聞後悔不已,趕到墳前竟開出鮮花。男子自責悲痛之下亦投川。「女郎」古指身份高貴的女性或年輕女子,後人紀念,將其名為女郎花,現仍保留女郎花塚。
.
而另一方面,「女郎花」也是「襲色目」的一種。「襲色目」這個詞源于傳統和服,代表了幾種意思。首先是指衣服表裏兩種顏色的搭配,也代表服裝層層疊疊穿著時,一系列所搭配起來的色彩。
.
女郎花辦略帶點綠的黃色。光澤鮮豔,人們說那鮮明透亮的黃,擁有任何美女都難以匹敵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