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令人又愛又恨的 Foveon X3 感光元件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用 Sigma 相機已經很久了。注意喔!不是 Sigma 鏡頭,是相機。蛤!你說 Sigma 有做相機?他不是鏡頭廠商嗎?我覺得 Sigma 一直有個相機夢,只要相機是 Sigma 的,那所有的 Sigma 鏡頭就是原廠鏡了耶!再也不能說他是副廠貨了,哈哈哈!好啦!我相信 Sigma 不會因為這麼無聊的稱謂而有機身夢。

Sigma 的機身起源於一片很神奇的感光元件 Foveon X3 cmos。這是什麼碗糕?這是一片很厚的 cmos,然後光在通過的時候不同波長的光穿透的能力不一樣,於是最上面那層記錄光強度(這很重要,後面會提到),再來的彩色光呢?最先吸收的是藍光、再來是綠光,最後是紅光。所以不要誤會是三層的 cmos,是很厚的 cmos 在不同的深度擷取不同波長的訊號。這有什麼好處呢?就是這樣的感光方式是不是和底片很像?就是所謂真實世界的感光方式。Leica 說數位和類比的世界有一個失落的環節,為什麼呢?因為一般數位影像是利用四個感光顆粒,上面有著 RGGB的濾鏡,得到四個純色光,再利用這四個數據去算出一個顏色,然後彼此可以再和周邊三個組合得到另一個顏色,就這樣一直反覆運算,最後算出一個圖形來。這種算法就是沒有一個顏色是真的,因為每一個顏色都是四個感光顆粒算出來了,和類比成像的原理完全不同。而 Foveon X3 可是真真實實的在同一條光線上得到完整的波長資訊。


raw-image

*這是一般拜耳陣列或稱馬賽克式的感光方式*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Foveon_X3%E6%84%9F%E5%85%89%E5%85%83%E4%BB%B6*


raw-image

*Foveon X3 的感光原理*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Foveon_X3%E6%84%9F%E5%85%89%E5%85%83%E4%BB%B6*

但是俗話說,Simple is best。這樣靠波長穿透力擷取訊號,所有的光線都混雜在一起,對於運算是非常吃力的,所以 X3 也就一直做不大,畫素也是一直上不去。更別提錄影、Live View 了。SD1m 以前,也就是 SD15、SD14 一直往前,或是傻瓜相機的 DPx、DPs 等等,畫素都很低,感光度大概用到 ISO 200-400 就是極限了,再上去就雜訊滿天飛。同年代的數位相機都已經至少可以用到 3200 到 6400 了。畫素大概就是停在 1500 萬左右。不要以為 1500 萬很多了,那是因為算法的不同,他其實是只有 500 萬畫素的,但是因為他一個感光顆粒可以算出三個波長,所以 Sigma 就將 500 萬畫素當成 1500 萬了。但是即使只有 500 萬畫素,但是因為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光線充足下,真的是立體感十足且色彩還原度超高。看過就會愛上啊!

到了 2011 年終於出現的第四代的 X3 cmos 叫做 SD1,單層就有 1500 萬畫素了,真的是突飛猛進啊!只是剛開始一台售價高達台幣 25 萬上下。真的很恐怖啊!怎麼會有人買得下手呢?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從 25 萬降價到 7 萬左右。廠商的說法當然是因為製程的進步, 所以成本大降。根據小道消息是當年會訂這個價格是因為 Sigma 的老闆覺得就是有這個價值,而且很堅持要賣這個價錢。後來過世後他兒子接手,就立刻降價了。但是 Sigma 終究是有良心的廠商,有發價差金額的鏡頭購買券給當初花了 25 萬的顧客。

但是 M 系列(M 是指 Merrill,紀念 X3 發明人順便降價)的相機真的很慢很慢,因為檔案實在太大了,按下快門到可以真的回看,一張照片大概要等 10 秒鐘。大家怎麼會受得了啊?於是在 2014 又出了簡化的版本叫做 Q 系列。就是 SDQ ,因為簡化了感光元件,所以可以做稍微大一點面積的感光元件,因此還有 SDQH。不過這系列就被罵死了,因為除了第一層的光強度和第二層藍光維持原狀,第三層的綠光和第四層紅光則是採取了第一層的光強度資料去切割並模擬顏色。這樣一來電子性能總算勉強跟上了,如果 SD1m 落後同時期相機十年,SDQ 大概只落後三到五年。因為一樣用到模擬分割畫素,許多死忠的 X3 粉覺得這就背棄了 X3 的精神。不過說實話,除了過熱外,整體的使用感真的是有感進步。


raw-image

*Sigma Quattro 感光元件*第一層灰色的是感受光強度,第二層藍色,然後用第一層光強度資料去將僅有一份的綠色和紅色切割成四份資料,這樣可以大幅降低運算的需求*資料來源:https://zhihuhuhu.blogspot.com/2023/06/Camera-using-Foveon-X3-Sensor.html*


再來 X3 就沒消息了...........反倒是出了一般傳統的拜耳式感光元件,Sigma fp 和高畫素的 fpL 出來時就造成轟動了,是全世界最小的全片幅(135片幅)相機,而且錄影的功能十分強大。今年又推出 BF,進步幅度更是大,對焦速度已經堪比 SONY 了。只可惜,通通都不是 X3 感光元件的相機。因此 SD1m 是目前純 X3 的最後一台。SDQ 則是簡化版本的最後一台。

今天帶著 SD1m 出門去台中調焦,調回來後在路上試拍。因為攝影包的邊邊會磨到模式轉盤,結果拍的時候是在 M 模式。SD1m 當然是光學觀景窗,不像是電子觀景窗的即見即所得,電子觀景窗用習慣了,拍的時候沒注意到拍攝資訊,結果拍出來幾乎是全黑的........。只是沒想到回來用 Sigma PhotoPro 解 RAW,哇!居然可以救回來,而且救的很漂亮。要不然 Sigma PhotoPro 的爛效能,也是很多人棄守 Sigma 主因之一。

raw-image

*Sigma SD1m + Sigma 10-20mm f4-5.6*這是模式設定錯誤下拍出來的樣子*高鐵新左營*

raw-image

*Sigma SD1m + Sigma 10-20mm f4-5.6*這是用 Sigma photoPro 修正過後的樣子。畫質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已經很滿足了*


raw-image

*Sigma SD1m + Sigma 10-20mm f4-5.6*但是轉黑白就很不錯了*

前面有提到第一層是只有記錄光強度,沒有記錄色彩資訊。所以就和黑白底片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也就是這一層僅有記錄光強度的資訊,是可以拿來做為純黑白使用。這真的很不得了,因為目前可以拍攝純黑白影像的數位相機只有少數幾台。起跳價大概 7 萬出頭,就是 Pentax K-3 monochrome。再來就是 Leica 的,大約在 25 萬上下。還不滿意的話,就是 Phase One 了,一台大約 150 萬左右。在 Pentax 還沒出純黑白機之前,Sigma 的 SD1m、DPm、SDQ 系列是最便宜的純黑白解決方案。而且是唯一一台可以純黑白和彩色通用的。

結論?結論就是影像真的好好,但是電子性能真的好差。我用過 DPs、DPx、DPm、SDQH、SD1m,每次用到最後就會抓狂,很生氣的把它賣掉。然後沒多久又開始懷念 X3 cmos 的好,碰到適合價位的又會買回來...........就這樣來來去去。真心希望可以出一台全片幅的 X3 cmos,這樣對 X3 就沒有遺憾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Sea的沙龍
27會員
69內容數
自從進入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之後就開始接觸潛水。和蘇焉老師學習潛水很辛苦的,但是也真的充實且快樂。畢業後一直從事著潛水教學、海洋生態調查、水中攝錄影等。這邊也會把散落在各地的舊文章重新整理轉貼過來,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生態潛水人眼中的海底世界。
DrSe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本文從藝術品攝影與科普書籍寫作的案例出發,探討釐清目標受眾的重要性。未定義受眾而導致的期待落差,無論是攝影、寫作或任何創作都是很大的傷害。應首先明確目標讀者,才能創作出符合期待的作品,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Thumbnail
2025/09/20
本文從藝術品攝影與科普書籍寫作的案例出發,探討釐清目標受眾的重要性。未定義受眾而導致的期待落差,無論是攝影、寫作或任何創作都是很大的傷害。應首先明確目標讀者,才能創作出符合期待的作品,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Thumbnail
2025/03/28
稍微高階一點的數位相機有兩種記錄的檔案格式可以選擇,一種就是大家最常用的 jpg 檔,另一種則是大家嫌麻煩的 raw 檔。這兩種有什麼差異呢?
Thumbnail
2025/03/28
稍微高階一點的數位相機有兩種記錄的檔案格式可以選擇,一種就是大家最常用的 jpg 檔,另一種則是大家嫌麻煩的 raw 檔。這兩種有什麼差異呢?
Thumbnail
2025/03/08
Canon 舊時代 nFD 接環的 85mm 1.2L 有多出名、有多好不是今天要說的。我想只要有在碰 Canon 系統的攝影人,總是會想方設法讓防潮箱裏生出一顆 85/1.2L。那今天是要說什麼呢?今天要來聊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關於一顆 85/1.2L 主人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08
Canon 舊時代 nFD 接環的 85mm 1.2L 有多出名、有多好不是今天要說的。我想只要有在碰 Canon 系統的攝影人,總是會想方設法讓防潮箱裏生出一顆 85/1.2L。那今天是要說什麼呢?今天要來聊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關於一顆 85/1.2L 主人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下定決心 – GR3x   隨身攜帶的小相機GR已用了將近十年,最近經常秀逗,這相機也出了新款,不同的鏡頭焦段;同時在眾多朋友的推坑下,終於下定決心,該是換台新相機的時候了。 也想,拍到現在,似乎有了些視覺麻痹,換台新相機,或許能為自己帶來不同的感受吧… 雖然先前就有聽朋友們提到,這
Thumbnail
下定決心 – GR3x   隨身攜帶的小相機GR已用了將近十年,最近經常秀逗,這相機也出了新款,不同的鏡頭焦段;同時在眾多朋友的推坑下,終於下定決心,該是換台新相機的時候了。 也想,拍到現在,似乎有了些視覺麻痹,換台新相機,或許能為自己帶來不同的感受吧… 雖然先前就有聽朋友們提到,這
Thumbnail
有一段時間沒拿SONY的最新旗艦機,主要是因為平常就在用SONY的A7M4 ,加上自選的大三元鏡頭(12-24mmF2.8GM、35mmF1.4GM、70-200mmF2.8GM)在拍照,手機的相機很難超越,所以手機可以上上網、打打電話、看看網頁就OK。 直到Xperia PRO-1 頭一回在手機
Thumbnail
有一段時間沒拿SONY的最新旗艦機,主要是因為平常就在用SONY的A7M4 ,加上自選的大三元鏡頭(12-24mmF2.8GM、35mmF1.4GM、70-200mmF2.8GM)在拍照,手機的相機很難超越,所以手機可以上上網、打打電話、看看網頁就OK。 直到Xperia PRO-1 頭一回在手機
Thumbnail
當初我也是上網做了許多功課及詢問很多人,才下定決心入手人生第一台相機,現在輪到我推坑大家了! 我將從數個指標來解釋挑選相機有哪些注意事項(會是以攝影而非錄影的角度出發),後續文章會再告訴大家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相機以及各品牌的差異等等! 機身內部性能 1. 感光元件 將實際影像轉化成數位訊號的
Thumbnail
當初我也是上網做了許多功課及詢問很多人,才下定決心入手人生第一台相機,現在輪到我推坑大家了! 我將從數個指標來解釋挑選相機有哪些注意事項(會是以攝影而非錄影的角度出發),後續文章會再告訴大家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相機以及各品牌的差異等等! 機身內部性能 1. 感光元件 將實際影像轉化成數位訊號的
Thumbnail
  一直很想找一台合適我用的數位相機,但一直都找不到,原因是現在數位相機已經沒什麼人要用了,廠商也不出產了...這次參與電腦職訓課程,正好上到有關影片剪輯和和照片編輯,和老師提起了像機的問題,忽然她想起了自己有一台沒有用到的相機,於是我告訴她就賣給我吧!幾經考慮後她就帶來便宜賣給了我...哈哈...
Thumbnail
  一直很想找一台合適我用的數位相機,但一直都找不到,原因是現在數位相機已經沒什麼人要用了,廠商也不出產了...這次參與電腦職訓課程,正好上到有關影片剪輯和和照片編輯,和老師提起了像機的問題,忽然她想起了自己有一台沒有用到的相機,於是我告訴她就賣給我吧!幾經考慮後她就帶來便宜賣給了我...哈哈...
Thumbnail
前情提要 上篇介紹了著重拍攝劇照般的濾鏡,下篇要介紹的是讓你拍攝小人在空氣中都充滿戀愛感的濾鏡,這些濾鏡比較不吃電腦的效能,是屬於我自己更喜歡用的類別,那我這邊又分類為截圖遊戲有趣的瞬間也就是遊玩類跟特殊類,那以下開始囉~
Thumbnail
前情提要 上篇介紹了著重拍攝劇照般的濾鏡,下篇要介紹的是讓你拍攝小人在空氣中都充滿戀愛感的濾鏡,這些濾鏡比較不吃電腦的效能,是屬於我自己更喜歡用的類別,那我這邊又分類為截圖遊戲有趣的瞬間也就是遊玩類跟特殊類,那以下開始囉~
Thumbnail
從我們日常使用的眼鏡、相機鏡頭到先進科學儀器,這些產品背後其實都與光學鍍膜和玻璃加工有關。本文將詳細介紹光學鍍膜的基本原理、濾光片的多樣選擇、分光鏡的獨特應用,以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Thumbnail
從我們日常使用的眼鏡、相機鏡頭到先進科學儀器,這些產品背後其實都與光學鍍膜和玻璃加工有關。本文將詳細介紹光學鍍膜的基本原理、濾光片的多樣選擇、分光鏡的獨特應用,以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Thumbnail
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將相片拿在手上觀看了。 隨著數位相機的發展,照片自然而然也從紙張變成從數位裝置上觀看。 但偶爾還是會有想將相片列印出來的衝動,尤其是拍到一張非常喜歡的照片時。 除了傳統的相館,現在連便利商店也可以印照片, 但對想隨時將手機裡的照片,或者偶爾想從相機拍的照片中列印幾張出
Thumbnail
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將相片拿在手上觀看了。 隨著數位相機的發展,照片自然而然也從紙張變成從數位裝置上觀看。 但偶爾還是會有想將相片列印出來的衝動,尤其是拍到一張非常喜歡的照片時。 除了傳統的相館,現在連便利商店也可以印照片, 但對想隨時將手機裡的照片,或者偶爾想從相機拍的照片中列印幾張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