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名一開始就跟大家說了人生的五種財富,跟原來我們的觀念裡財富=金錢,其實不然人生這個路程裡,不只是金錢重要,所以小標題的「時間、社會、心理、身體、金錢財富」,才會是我們人生裡都需要有的財富。
在我們所認定的「成功人生模型」都是符合社會期待,也是一路成長過程中不斷的灌輸我們這樣子的觀念,只要能夠在求學路程上努力取的好成績,出社會後有好工作,累積一定的財富,大致上已經是達成社會期待也是一種目標滿足,但是這只是心理上的假設的錯誤,因為我們一定再把達到的目標更提升往上,更好的理解是這樣子的欲望永遠達不到滿足。
我自己到了中年這個階段開始對自己經歷過的人事物做反思,到底我的人生每一次決擇是正確還是錯誤,其實這沒有標準答案就算是正確也是不正確,因為做的每一個決定除了影響著自己即將要走下去的路,也會影響到底有誰陪伴你經歷這過程,就像「大熊貓與小小龍」這套書答案不在二選一,而是誰陪你走過這段路更重要。
縱使大家都以金錢財富為主要目標,可是真正能使你快樂的並不是來自於金錢,每個人想要的未來都是「時間、親人、目標、健康」這些組合,就像我每天做一頓晚餐與家人同桌進食,小孩吃的開心,我的內心充滿喜樂,我用了「時間」+「親人」+「健康」=「目標」
每個人追求的快樂目標並不相同,但是這個快樂並不會只來自於金錢,「金錢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推動者,但本身不是目的。」
當認清這點後,我們就能發現,自己到底要找的是對的答案還是問對的問題,能夠衡量的標準是什麼?
就像作者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你的富裕生活可能是由金錢來實現,但最終的幸福,是由其他一切來定義。」
我們要如何來定義新的幸福指標呢?
就讓我們們一一來拆解這本書提到的財富五種樣貌
1. 時間財富。
書中的案例提到一位母親失去她心愛的二兒子時,讓我也想到自己跟小孩不管是平日或休假日能希望夠跟她一起保持著有愉快的回憶,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是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這讓我更珍惜相處的時間。
書中整理了以下六個時間的關鍵課題
- 家庭時間是有限的——請珍惜它。
- 孩子們的時間是寶貴的——要陪他們長大。
- 朋友的時間是有限的——優先考慮真正的朋友。
- 伴侶的時間是有意義的——永遠不要將就。
- 同事的時間是重要的——找到正能量。
- 獨處的時間是充裕的——多愛自己一點。
2. 社會財富。
當 2021 年新冠病毒台灣三級警戒時,我們開始無法正常的保持人與人的社交活動,居家辦公及遠距上課,人際關係也受到挑戰,雖然是暫時的,但是對於我們無法見到相愛的人或是到後來的相聚時光都要先消毒及帶好口罩,都難免覺得有了一層的隔閡,當時跟朋友通完話的當下都決定等到疫情結束要好好的跟對方吃一頓美味的晚餐或是看一場電影。
我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其實就是一種被忽略的「社會財富」。疫情像一場壓力測試,更是讓我們看見關係的本質,擁有穩定的情緒支持,往往比物質資源更能左右生活品質。當面對不確定時性時,能彼此信任與持續才是可被經營與增值的社會財富。
3. 心理財富。
當我還沒有看到這本書所提的心理財富時,原本的想像是穩定的情緒價值,但是書裡提到心理財富有三個核心-使命、成長、空間
- 使命
這讓我想到常會有人說「時間是有限,但是生命無限」時間流逝讓我們無法掌控,但是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卻由自己來定義,當我想要以自身的經驗寫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到閱讀的義意時,原來我就己經在實現我的使命
- 成長
書裡提到的二種核心心態我覺得這很重要 1. 定型心態,2. 成長心態
當然這一聽之下就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的是成長心態,因為當你不斷的接受去更新資訊你的大腦也會跟著迭代思維方式,更能夠去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問題,而不是止步怠惰
- 空間
每天我們的周遭的訊息相當的龐大相對我們要接收處理這些雜訊,就要花費我們很多的時間,我自己有時會利用睡前來做冥想,在打文章的時間來跟自己對話跟這本書對話 (當然這本書不會說話) 但是在這樣子的時間我都會開始以自己代入作者的觀點及他想要帶給讀者的是什麼?我是不是能把書裡觀念跟我自己溶和,以這樣子的想法再帶給讀我文章的人讓他們能更快的解理出這本書在講的到底是什麼。
4. 身體財富。
這部份就很好理解管理自己的健康,不管是運動或是飲食等... 都是要維持一定的紀律,沒有好的身體要如何維持好其他的財富呢?更別說人生的下半場是不是能夠享受到上半場的努力成果。
5. 金錢財富。
金錢在很多地方上都是我們的好幫手,但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標,很多人把工具當成目標甚至於比較其他的目的更為的重要,如何理解把工具好好的使用,會帶來更大的效益。
當然講那麼多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如何去實施呢?作者提出在每個月結束時問自己三個問題,並在每三個月做檢視,這部份的實作其實也是一種覆盤,如果想要知道要怎麼實施建議大家可以買這本書來試試看是不是能達到人生的五種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