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拔完臼齒後,覺得「反正吃東西還行,就先不補了吧」,但根據牙醫師臨床經驗,缺牙長期不處理,可能引發一連串口腔問題,甚至影響臉型與消化功能。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臼齒缺失的後遺症與治療方式。
臼齒缺失的7大後遺症
臼齒的主要功能是研磨食物,並維持整體咬合平衡。若長期缺牙,容易出現以下7種問題:
- 鄰牙傾斜、齒列不正:缺牙後,鄰近牙齒會慢慢往缺口傾斜,導致咬合改變、清潔死角變多。
- 對咬牙過度生長:上下咬合失衡時,對面的牙齒會向缺牙空間生長,增加斷裂或牙周病風險。
- 齒槽骨流失、牙齦萎縮:缺少咀嚼刺激,齒槽骨會逐漸萎縮,使日後補牙難度上升。
- 咀嚼功能下降、消化不良:食物無法充分研磨,會增加腸胃負擔,長期可能出現脹氣、胃痛等問題。
- 牙周病與蛀牙機率提高:傾斜與縫隙變大導致清潔困難,細菌堆積更易引發蛀牙與牙周炎。
- 臉型改變:缺牙會造成臉部支撐不足,使臉頰凹陷或左右不對稱,看起來更顯老。
- 更多牙齒提前脫落:當咬合受力不均,其他牙齒承受過重壓力,也可能跟著鬆動脫落。
哪些情況下不一定要補牙?
並非所有缺牙都需要立即處理,以下三種情況例外:
- 智齒缺牙:智齒功能性低,即使拔除也不影響咀嚼與外觀。
- 上下對應臼齒同時缺牙:無對咬牙生長問題,醫師會視個人需求建議是否補牙。
- 矯正計畫拔牙:若為矯正治療需要的拔牙,則不需再補牙。
常見的5種補牙方式
- 植牙:最接近真牙的方式,穩定耐用但費用較高。每顆約6~15萬元不等。
- 牙橋:以鄰牙為支撐,製作固定假牙,治療速度快但需磨損健康牙。
- 活動假牙:經濟實惠,適合多顆缺牙者,但異物感明顯、需定期清潔。
- 局部矯正:透過移動牙齒關閉缺牙空間,無需假牙,但治療時間較長。
- 自體移植:將健康智齒移植至缺牙處,費用低於植牙,但成功率受條件影響。
臼齒雖不在笑容顯眼處,但卻是維持口腔健康與臉部支撐的關鍵角色。
若已拔除臼齒,建議盡早與牙醫師討論補牙時機與方式,
才能避免咬合變形、臉型改變等長期影響,讓口腔健康維持在最佳狀態。
看完本文後,若對問題想進一步的了解詳情,歡迎到原文查看更多:臼齒拔掉不補會怎樣?常見後遺症、處理方式與費用一次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