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機器,平台,群眾》(下) ——我們該如何運用科技

第二部:產品與平台
過去,生產者提供產品或服務,供消費者挑選。本來單純的供需市場,在科技的發展下產生質變。
1.產品數位化,靠著低成本與容易散佈的特性,就造成數位音樂、媒體平台崛起,實體產品(CD,報紙)在不到十年間全面潰敗。
2.數位平台影響擴及「互補品」*。
手機與應用程式正是這樣的關係。iPhone剛發售時,所有的App都是自家設計,雖然品質高,但數量有限。直到蘋果開放了第三方開發,App Store立即百花齊放,大大擴充了iPhone的功能,更拉升銷量。
*互補品:來自經濟學的概念,就像瓶子與瓶蓋,汽車與輪胎,鋼鐵與水泥,互補品彼此之間的需求會連動。因此,當一邊銷量提升,另一邊即使沒有降價,需求也會提升。
3.產品和平台產生競合關係。Uber、Airbnb 便是媒合了產品與消費者的O2O (online to offline)平台。他們能串連線上與線下,共享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可是當平台壯大到一定程度時,便掌握了議價能力,這時候產品反而變成為平台作嫁,失去競爭力。
  • 不容易被取代的產品:差異化
我是產出者,我要怎麼抵擋平台的破壞力呢?平台是靠網路效應提供消費者一致的體驗,如果產品本身提供差異化的價值,相對能留住自己的客源,例如高級飯店的客製化服務,就不容易受到Airbnb的侵略。對產出者的課題,便是如何持續提供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體驗。
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 「核心」:在網際網路紀元前的支配性組織、機制、團體與流程,如政府機構、審核流程、有官方權利說「不」的人或團體;「群眾」:網際網路及相關技術所促成的新參與者與新實務
  • 群眾的優勢,能做到專家做不到的事
1.核心可能很容易變得老舊過時,但群眾不會
2.透過群眾,能汲取各種不同觀點而獲益
  • 群眾不受拘束,帶來兩個難題
1.很難找到資訊 — 解決方式:利用演算法建立索引 (Google)
2.群眾行為不當造成傷害 — 初期,平台採用溫和的管控,必要時才干預,但這麼方法如今受到挑戰,假新聞,歧視言論氾濫。各大平台如何因應,仍有待觀察。
  • 群眾管理方案,萬物去中心化
區塊鏈就是一個去中心組織的架構,這個架構本來自比特幣,但延伸出的智慧合約與管理方式,已經超越貨幣,影響擴及社會經濟。
  • 萬事都有合約,且自動強制執行,世界大同? — 不,企業仍無法被取代
世界太複雜,且變動快速,我們永遠不可能寫出涵蓋一切可能性的完美合約。即使當下涵蓋一切,隨著時間過去,又會產生新的可能性,這是先天限制,幾乎不可能克服。就像是法律無法完美,所以永遠需要與時俱進的立法,以及作出仲裁的法官。因此,還是需要由人類/企業做出最後判斷。
  • 結語:
過往,我們靠人腦決策、靠產品謀生、靠企業核心管理;如今,機器、平台、群眾從輔助轉為主導,未來社會,人們勢必要重新思考如何跟機器、平台、群眾再次平衡,而不是被侵蝕淘汰。因此,我們該問的不是「科技如何影響我們」,而是「我們想要如何運用科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拆書客: 閱讀是推開門扉,踏出去看見世界; 說書能拉起窗簾,帶世界到你眼前。 期許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無常人生的累積。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