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些大人怎麼教育孩子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說什麼呢?
請好好的傾聽孩子的情緒與情感需求,即使孩子莫名的哭鬧,父母被煩擾到心情不好,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孩子的情緒表現,壓抑威脅打罵小孩,使之不哭鬧,而不問問孩子怎麼了?小孩長大後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表達自己的感覺,或是在內心留下陰影,這些久而久之會成為孩子長大後放在心裡一輩子的傷痕與陰影,一但被碰處就痛苦不已。
或是小孩出生後,把孩子當成洩憤對象的父母,壓力大或心情不好就打小孩出氣者,小孩何其無辜,但有許多家庭皆為如此,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不用說也知道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吧?肯定往不好的方向居多。
倘若自知以後會(或可能)成為這樣的大人、父母,請不要生小孩拜託!別讓下一代孩子的身心理傷痕累累。
上述兩個例子,若父母不試著改變對孩子的情感教育,不斷忽略、打罵使之閉嘴、視而不理、置之不理、【壓抑孩子一切的情感需求,不傾聽、不關心、不探問】孩子成年後的人格發展將容易傾向得到身心病。
身心病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身心病?網路很發達,google很好用,請自行查看。
現代家庭皆是雙薪家庭,父母很辛苦皆外出工作,也許沒有很多時間關心孩子。這點是眾所皆知且認同的社會現象,但若父母們回家後撥一點點時間,也許5~10分鐘,好好的關心孩子,與孩子聊聊天,聊聊生活,孩子內心雖然可能有一份孤單,但孩子很聰明的,會體諒大人工作辛苦,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關心肯定會銘記在心。
別自己為的訓斥長大後的孩子要自己學著調適好情緒。以前沒有榜樣或引導人教育他們。
調適情緒是什麼?不知道。
如同國小到高中的填鴨式教育,只叫學生念書考試念書考試:「考到高分後,大學想選什麼科系都可以!」結果大考完後選填志願科系,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因為很少老師會教導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志願、心之所向。
***
織出心有所感,雖然我沒小孩。
無夢-織故事的女人
    avatar-img
    6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翠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雨音信箱* 親愛的,妳跟我說一到雨天身心便不舒服,頭暈、頭麻、快暈倒、心跳快、心臟痛、感覺喘不過氣、感覺快死了。 感覺快死了。 我聽到妳留給我的雨音信箱,心疼妳。因此我與天言:「請給無夢多一點照顧,她好努力的照顧自己。」 相信上天會助妳一臂之力,照顧保護妳。 祝福妳早日回到以前的微笑。
    這是我家屋簷下的燕子跟我說的故事 這是隻神奇的燕子,牠可是會讀心術 牠曾經觀察一位陌生人的故事 我為這故事取個名:「燕視聞」
     *雨音信箱* 親愛的,妳跟我說一到雨天身心便不舒服,頭暈、頭麻、快暈倒、心跳快、心臟痛、感覺喘不過氣、感覺快死了。 感覺快死了。 我聽到妳留給我的雨音信箱,心疼妳。因此我與天言:「請給無夢多一點照顧,她好努力的照顧自己。」 相信上天會助妳一臂之力,照顧保護妳。 祝福妳早日回到以前的微笑。
    這是我家屋簷下的燕子跟我說的故事 這是隻神奇的燕子,牠可是會讀心術 牠曾經觀察一位陌生人的故事 我為這故事取個名:「燕視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寵溺孩子來自大人內心的缺憾和無明,以為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向著我們,與我們心靈貼近。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小孩的心思很單純,是大人養成孩子的刁鑽貪婪和見風轉舵,試著回想我們的童年,比如阿公阿嬤一昧的討好,做錯事也捨不得打罵,我們很快就爬到他們的頭上灑尿,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更別說感謝。所以寵溺是大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寵溺孩子來自大人內心的缺憾和無明,以為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向著我們,與我們心靈貼近。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小孩的心思很單純,是大人養成孩子的刁鑽貪婪和見風轉舵,試著回想我們的童年,比如阿公阿嬤一昧的討好,做錯事也捨不得打罵,我們很快就爬到他們的頭上灑尿,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更別說感謝。所以寵溺是大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