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若蔡英文不放棄分離主義當心台灣由危變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撰寫:楊騰凱
媒體《中國時報》在6月1日刊出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投書,張亞中在文中指出,香港、台灣原本是美中各取所需的灰色地帶.但北京方面已認知到,美國進行的已不是經貿戰、科技戰,而是要取中共政權的命,致使北京不再容許港、台成為灰色地帶、模糊地帶。張亞中提醒,若蔡英文仍不放棄分離主義,而且百分百靠向美國,甚至甘為打手,那蔡英文帶給台灣的,就不僅是“危”,而是“災”。
張亞中在文中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是個狂人,但他尋求連任的慾望與商人唯利是圖的個性,讓他還能技巧地向中國大陸索求他的私利,因此,特朗普可時而聽信鷹派的建議,時而選擇鴿派,或而鷹鴿策略並用。張亞中表示,去年香港發生髮生“反修例事件”,當時特朗普就採用鷹鴿並用的策略,美國情報部門或NGO等在幕後策動讓香港亂,希望大陸也因而跟著亂,藉此抽大陸的底氣,美國政府則另一頭透過談判經貿、科技限制,以期北京讓步。
不過,張亞中指出,新冠肺炎的出現,令美國經濟快速下滑,特朗普連任也出現危機,使得特朗普轉向鷹派,借新冠肺炎把中國大陸妖魔化,更有意將華為致於死地、在南海均是示威誘使大陸動手等等。
張亞中表示,港、台原本是美、中各取所需的灰色地帶,美國需要香港以滲透大陸,也需要台灣以掌握兩岸未來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需要香港與西方接軌,同時也認為若與美國共管台灣,方可確保沒有台獨的可能。但是,2020年以來這一切都變了,北京方面已認知到,在美國鷹派眼中,美國進行的已不是經貿戰、科技戰,而是要取中共政權老命。因此,北京方面不再容許香港成為灰色地帶、不再成為美國的滲透基地。
張亞中指出,台灣也不再成為美、中之間的模糊地帶。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等無知、傲慢地跟著美國對北京叫囂的行為,更是蔡英文政府向美國表態忠心的表演。蔡英文等不接受“九二共識”,等於讓台獨勢力拒絕和平,使兩岸沒有模糊空間。
張亞中警示,當特朗普把美中關係從利益、意識形態、體制的對抗,拉到生死對決時,蔡英文就要小心,尤其當美中對決影響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會否破碎時,兩岸關係的本質就可能從中華民族的“內部矛盾”,變成是否為民族內奸的“敵我矛盾”。到時,若蔡英文仍不放棄分離主義,而且百分之百靠向美國,甚至甘為打手,那蔡英文帶給台灣的,就不僅是“危”,而是“災”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189內容數
    《多維TW》月刊是一本深度分析政經評論雜誌 以時政評論、國際新聞資訊搭建溝通橋樑 突破地域主張以『多維觀點』提供『寰球視野』 全方位解讀和剖析中國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現勢牽動下的全球局勢發展與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維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撰寫:楊騰凱譚英瑛 中國人大會議在5月28日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台灣朝野也紛紛對於此事發布聲明。包括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等台灣在野黨,不約而同均強調,應透過修法等實質方式,不僅支持香港人民爭取自由民主,也要提供香港人相關庇護。國民黨則一面批評中共缺乏溝通,傷害大陸與香港之間的互信基礎
    撰寫:黃瀾思 中國全國人大宣布製定“港版國安法”,以填補香港長期未能就《基本法》23條自行立法的國家安全漏洞。消息一出,馬上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尤其對香港本地而言,無疑是核彈級的震撼。在不安與恐懼混雜下,大數據顯示港人搜尋“移民”等字眼激增四倍,鄰近的台灣自然成為其中的熱門選項。 根據台灣移民
    撰寫:陳宗逸 5月的台海不平靜,軍事情勢緊張昇高,加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因素,導致國際經濟幾近崩盤,帶動軍事緊張的氣氛不斷升高,軍事情勢一直以來都跟經濟的衰退、崩潰有極強烈的連動關係。故此次5月天的台海軍事緊張,事實上是整體國際經濟動蕩的一個結果,而中美之間互相漫罵、挑起鬥爭準備的氣氛,也是整體
    撰寫:林仕祥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火速通過“港版國安法”,投票結果為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蔡英文5月28日在臉書Facebook表示,香港的情勢惡化,對區域的和平穩定造成衝擊,台灣有責任與國際民主陣營的伙伴攜手合作,“持續撐香港、撐港人”,不會坐視民主、自由、人權在香港倒退。文末更標註
    撰寫:李富茂 5月21日,中共人大擬推“港版國安法”的消息曝光後,頓“石” 激起千重浪。眾多輿論紛紛擔憂,香港會因此“失去民主自由”、“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甚至聲稱“'一國兩制'已死”。與之同時,部分香港市民便將求助的眼神投至鄰居台灣、那個言必“撐香港”的蔡英文政府,盼蔡政府有所實際作為。
    撰寫:屈彥辰 外交部長吳釗燮於紐約時間5月26日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北京趁國際社會忙著防疫時推動制定“港版國安法”,下一步則可能對台動武,台灣將致力爭取國際支持並鞏固國防嚇阻中國。而這也是吳釗燮5月來第2度接受福斯新聞主播馬莎麥卡勒姆(Martha MacCallum
    撰寫:楊騰凱譚英瑛 中國人大會議在5月28日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台灣朝野也紛紛對於此事發布聲明。包括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等台灣在野黨,不約而同均強調,應透過修法等實質方式,不僅支持香港人民爭取自由民主,也要提供香港人相關庇護。國民黨則一面批評中共缺乏溝通,傷害大陸與香港之間的互信基礎
    撰寫:黃瀾思 中國全國人大宣布製定“港版國安法”,以填補香港長期未能就《基本法》23條自行立法的國家安全漏洞。消息一出,馬上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尤其對香港本地而言,無疑是核彈級的震撼。在不安與恐懼混雜下,大數據顯示港人搜尋“移民”等字眼激增四倍,鄰近的台灣自然成為其中的熱門選項。 根據台灣移民
    撰寫:陳宗逸 5月的台海不平靜,軍事情勢緊張昇高,加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因素,導致國際經濟幾近崩盤,帶動軍事緊張的氣氛不斷升高,軍事情勢一直以來都跟經濟的衰退、崩潰有極強烈的連動關係。故此次5月天的台海軍事緊張,事實上是整體國際經濟動蕩的一個結果,而中美之間互相漫罵、挑起鬥爭準備的氣氛,也是整體
    撰寫:林仕祥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火速通過“港版國安法”,投票結果為2,878票贊成、1票反對、6票棄權,蔡英文5月28日在臉書Facebook表示,香港的情勢惡化,對區域的和平穩定造成衝擊,台灣有責任與國際民主陣營的伙伴攜手合作,“持續撐香港、撐港人”,不會坐視民主、自由、人權在香港倒退。文末更標註
    撰寫:李富茂 5月21日,中共人大擬推“港版國安法”的消息曝光後,頓“石” 激起千重浪。眾多輿論紛紛擔憂,香港會因此“失去民主自由”、“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甚至聲稱“'一國兩制'已死”。與之同時,部分香港市民便將求助的眼神投至鄰居台灣、那個言必“撐香港”的蔡英文政府,盼蔡政府有所實際作為。
    撰寫:屈彥辰 外交部長吳釗燮於紐約時間5月26日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北京趁國際社會忙著防疫時推動制定“港版國安法”,下一步則可能對台動武,台灣將致力爭取國際支持並鞏固國防嚇阻中國。而這也是吳釗燮5月來第2度接受福斯新聞主播馬莎麥卡勒姆(Martha MacCallu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