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我脫離校園之久只能用遠目形容,但人生禍福難測,適逢事業遇到瓶頸,一時興起再進修的念頭。
又恰好某日朋友丟來訊息,說台北大學推出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方案(類似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要不考慮來念台北大學法律系。
大叔便興致勃勃地送上書面資料,通過初審後,第二輪面試場上遭遇教授提問,登時一陣驚濤駭浪。當時深感跳出舒適圈後,果然人外有人,所幸最終驚險地吊車尾錄取。
堂堂北大人
再度成為久違的「大學新鮮人」,新生輔導、新生體檢接踵而至,堂堂北大法律大一「多培生」的我開始重拾書本,不過直到領到熱燙燙的學生證悠遊卡後,混雜著懷念與興奮,才終於有重回校園的真實感。
多培生晚間或周末於北大台北校區(民生校區)與進修部同學一同上課,之後的新生活便是每周近晚間六點尚在辦公室奮戰,六點半則準時出現在台北大學開始「第二戰場」。
夜色迷濛,踏進北大校園,略顯疲憊的身軀卻因望見莘莘學子在教室間奔波求學而振奮。
不誇張,過去我讀大學時,前排總是空空蕩蕩,而且學期過一半,學生少一半,座位多到任君選擇。但北大法律進修部完全顛覆我的大學生活想像。必選修人滿為患,我要是加班晚到,總是難覓座位。
燈光與學習的熱情相輝映,靜謐夜晚因課堂討論而熱切,全都在訴說,北大的夜晚其實與白天同樣美麗。
夢想與志向
進修部學生背景多元,除應屆生外,來自五湖四海,其中更是臥虎藏龍。但無論年紀大小,都遠較我當年同學認真許多,下課時竟然還排隊向教授提問,根本是我過去難以想像的光景。
同學中,更有青年立志從事法律工作,主持正義,也有長輩來圓一個當法律人的夢想,都是有緣方能相聚在此。而所有的努力與付出,自然是因我們都有夢,我們還有夢。
同時,在課堂上,每每聆聽老師授課,提及作為司法官的過往,當面對輿論或媒體的壓力包圍,全世界只有你能為被害者守護人權、伸張正義。此時此刻,相伴左右的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我胸中便湧出一股莫名感動。
尤其工作幾年,浸潤功名利祿之中,如今重返大學,洗盡職場上的鉛華,歸零再出發。法律又是一門學問與技術,與生活極為貼近,於謙卑現實內,蘊含著凌雲壯志,也是我至此學習的初衷。
「名校」之外的事
就環境來說,平心而論,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略小,但地理位置不錯,四通八達。校區內外,有深藏在都市叢林中的網球場,有隱於巷弄間的平價好折扣「瑞興書局」。若是課堂前後的飲食大事,除了錦州街的異國料理,不遠的「遼寧夜市」,也有讓人吮指的台灣海產好味道。在這小小天地間,更處處透著書香,處處藏著驚奇。
不過進修部、日間部、碩士班、在職專班等等學制似乎總有些隔閡,別說進修部的同學每個人的努力與經歷,總是讓我驚艷不已,無愧成為北大的學生。
更何況無論入學管道為何,白天或晚上上課,我們其實終將以自己作為「個人品牌」來替學校增光,或許出發點有異,但目的地卻相同,是真正的同儕,都是北大人。
台北大學無疑是所好學校,以法律界來說,無論是公家部門與私人企業,有許多優秀學長姐閃閃發光。而之所以成為「名校」,更是由學校與學生間相輔相成,同儕間應多點同舟共濟,少些輕薄怠慢。
同時,在大學的殿堂中,於台北大學優異的師資下,無疑希望培養你成為更好的人,有更開闊的視野與抱負。我相當感念北大教授們願意在晚間遠赴台北校區授課,更珍惜北大給我這樣的機會。
最後,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更盼望所有北大生彼此關心合作,讓新生的「稚氣」有朝一日都能成就「志氣」,也期許大叔我能一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