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4-15 第57屆金馬獎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隨筆
方格精選

11/ 14-15 第57屆金馬獎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隨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感恩金馬讓我參加,短短兩天看完今年金馬57,五部精彩的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跟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又不一樣: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為,集結北中南的「觀眾代表」,在兩天內看完入圍作品,並投票選出最佳;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是金馬「評審團」選出來的最佳。所以我們兩方投出來的很有可能不大一樣。以下簡單分析一下:


raw-image

1.《#親愛的房客


raw-image

今天連四部,又因為是二刷,我原先以為看到這一部會睡著,結果不然。反倒愈看愈有意思,可能是因為知道該期待什麼,反而更專心觀察角色細節。在今天三部看下來,《親愛的房客》「極有可能是今年的最佳影片」,理由很簡單,技術層面:攝影、配樂無可挑剔;演技方面:莫子儀情感真摯、層次豐富,白潤音與陳淑芳等綠葉稱職;劇情議題觸及:同性婚姻、孩童領養、青銀共居、老人安養等等多層面,在整體贏面較大。


raw-image

2.《#消失的情人節


raw-image

我很篤定這一部是我所有入圍作品中,最愛的一部。這回二刷後的喜愛程度直線飆升,飆升的原因就像之前看到一篇影評說的:「就是對味!」一刷發現的缺點竟然像女主角的情人節一樣,奇蹟似的消失,明明都預知會發生什麼情節,二刷後感動卻不停在心中餘韻,愈來愈濃。愛情電影最忌諱不真實的浪漫、粉紅泡泡,經過勳導幽默溫馨的巧手處理,時間停止、壁虎現身等等奇幻元素都反映著現實,情感甜而不膩,如果金馬拿下最佳影片我也是可以接受,而且我好想三刷~


raw-image

3.《#手捲煙


raw-image

台灣還不確定會不會上映,我很簡短的講就好,《手捲煙》是一部非常有味道的電影,但也可能就此而已。技術面的美術,攝影,燈光非常用心,昇華了整部作品。文武戲調配剛剛好,不濫用動作戲來製造張力,但有一有動作戲肯定夠生猛夠暴力,直呼過瘤。整體江湖味很足,很明顯在向經典致敬,但角色與故事的潛力在最後結尾才爆發出來,有點遲了。男主角林家棟的表現,個人認為有機會威脅莫子儀(沒看過《男兒王》)


raw-image

4.《#日子


raw-image

看蔡明亮的電影真的很需要「電波」,電波沒對到就直接宣告不治了。我就直接承認,本人看到睡著,而且左鄰右舍也跟我一樣直接睡起來。觀眾反應也很明顯,相對前幾場,大家一直動來動去,觀影結束的掌聲也明顯小很多。雖然睡掉了一些鏡頭,但個人認為我沒有少看到任何關鍵。互不相干的兩人,一場場的長鏡頭紀錄這兩人的「日子」,細微到產米油鹽醬醋茶通通都有,兩個人從相遇,到產生情愫,最後別離,滿滿蔡明亮獨特的浪漫。最後想提一下,片中的攝影好美,色調從冷色系到暖色系,戶外吃粥的戲最美,難怪拿來當海報。


raw-image

5.《#同學麥娜絲


raw-image

有看過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最後一場戲真的讓我笑到岔氣,黃信堯導演就是這部片的第五個主角,在一旁陪著超白爛的旁白,一會兒跟主角對話,一會兒打破第四道牆嘲弄觀眾。演員升級、片長升級、畫面也升級,不僅變寬還變回彩色了。宇宙一開始一片混沌,人生所有問題的解答或許也是一片混沌,如此無奈。


raw-image

個人喜好:2>1>5>3>4

預測金馬得獎:《親愛的房客》

預測觀眾票選獎(個人最愛):《消失的情人節》


raw-image

-

如果你想要更關注我:

臉書主要頁面(不想錯過任何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CurryTalksMovies/

IG版面(限時動態獨家的第一手感想)

https://www.instagram.com/curry_talks_movies/

方格子完美排版(文章隨時更新)

https://vocus.cc/user/@currytalksmovies

相關邀約歡迎私訊或是透過Email

webberkao9292@gmail.com


avatar-img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的沙龍
43會員
173內容數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經典不一定要拿下很多獎項、不一定要創下高票房成績。 五月天阿信說:「經不經典這種事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嘛,你有你的回憶,我有我的傳記,只要感動,都是經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其實我知道很多人壓根不大在乎電影好不好看,畢竟本片從最初選角引發的爭議與話題,就遠遠壓過電影本身呈現出來的成品是好是壞。原來光是選角的好壞,不管成品的結果如何,就可以全盤否定一個作品的價值與意義,想想其實有點令人心寒。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想寫航海王的感想。上映當天看到戲院場場爆滿的人潮、限時動態的各種洗版,喚起了我對童年對航海王的記憶,我對於航海王的印象只有:偶爾在電視轉到會停下來看的卡通、小時候在電影院看了劇場版Z、曾去過九族文化村辦的展覽。
我絕對可以敢說自己是在同業裡頭,最能接受商業片的人,雖然有時候,我仍然會被稱為「影迷、影評人」,但這些簡單粗暴的聲光娛樂效果,正是我愛上電影的初衷。回到重點,我甚至可以說是玩命關頭系列的粉絲,從第六集開始每集都在電影院欣賞的我,這系列說是陪我長大也不違過。
其實我知道很多人壓根不大在乎電影好不好看,畢竟本片從最初選角引發的爭議與話題,就遠遠壓過電影本身呈現出來的成品是好是壞。原來光是選角的好壞,不管成品的結果如何,就可以全盤否定一個作品的價值與意義,想想其實有點令人心寒。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想寫航海王的感想。上映當天看到戲院場場爆滿的人潮、限時動態的各種洗版,喚起了我對童年對航海王的記憶,我對於航海王的印象只有:偶爾在電視轉到會停下來看的卡通、小時候在電影院看了劇場版Z、曾去過九族文化村辦的展覽。
我絕對可以敢說自己是在同業裡頭,最能接受商業片的人,雖然有時候,我仍然會被稱為「影迷、影評人」,但這些簡單粗暴的聲光娛樂效果,正是我愛上電影的初衷。回到重點,我甚至可以說是玩命關頭系列的粉絲,從第六集開始每集都在電影院欣賞的我,這系列說是陪我長大也不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