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最新發現《吶喊》上的小字「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為孟克本人所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吶喊》(The Scream)為挪威藝術家孟克(Munch)舉世聞名的代表作之一,孟克在1893年至1910年之間繪製了4個版本的《吶喊》。其中, 1893年所繪的《吶喊》長期以來有一個未解的藝術之謎,那就是沒人知道是誰在畫作上用鉛筆寫下了一行很小很小、幾乎看不見的字句——
「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Can only have been painted by a madman)」
這句話自1904年首次發現以來,大多被藝術史學家們忽略。
本圖為該字句位於原畫作上之區域(紅外線檢測下的影像),圖片網址:〈nasjonalmuseet
本圖為該字句位於原畫作上之區域(原始色彩),圖片網址:〈nasjonalmuseet
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被不滿這幅畫作的觀眾所寫下,以破壞畫面並表達抗議;也有學者表示孟克患有精神疾病,或許是由藝術家自己寫下。
但大部分的學者對於這行小字多不以為然,認為不足以影響畫作的分析和藝術史研究的判斷。
挪威國家藝術、建築和設計博物館的研究團隊正在使用紅外線檢測畫作《吶喊》,圖片網址:〈nasjonalmuseet
今日,挪威國家藝術、建築和設計博物館(Nasjonalmuseet for kunst, arkitektur og design)的研究團隊宣布,透過紅外線檢測技術以及交叉比對了孟克日記、信件中的每個字跡後,證實這句話是由藝術家本人所寫下。
研究人員Mai Britt Guleng和Lasse Jacobsen強調,「毫無疑問的,這句話出於藝術家本人的手」。
第一,如果是刻意的破壞行為,那這句話寫得還不夠大,因為必須透過紅外線檢測才能看得很清楚。
第二,經過比對,孟克的筆跡確實有一些特殊的字母寫法,像是N和D,都與這畫作上的字跡相吻合。
第三,這句話很可能是1895年時寫下(仍不確定),當年奧斯陸大學的學生會針對孟克展覽中的畫作進行了一場尖銳的爭論。其中,一名醫學系的學生指出孟克的作品,讓他有理由質疑藝術家的精神狀態,可能有精神異常的情形。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造成孟克心理的受創,因為該事件在1930年後仍有出現在孟克的文字中,並且對此有相關自我防衛的描述。
《吶喊》(The Scream)為挪威藝術家孟克(Munch)舉世聞名的代表作之一,孟克在1893年至1910年之間繪製了4個版本的《吶喊》。
本圖為1893年的《吶喊》原始圖像,圖片網址:〈nasjonalmuseet
研究人員Guleng認為,孟克選擇在畫作上雲的地方寫下這句話,或許是一種擁有的意思,也或許是他試圖掌控自身如何被他人理解與自我理解的一種表現。
孟克的一生長期受到精神壓力所苦,他寫下了這句話,可能想表現出一種嘲諷的意味,也反應了藝術家身心靈的脆弱,凸顯了孟克被攻擊時的痛苦和被視為精神疾病患者的恐懼。
2015年曾擔任過荷蘭梵谷博物館「孟克/梵谷特展」策展人之一的Maitevan Dijk說,「瘋狂常常與19世紀的藝術表現聯想在一起」,「孟克寫下這句話呈現了一種模稜兩可的狀態,可能是一種反問,也可能是一個自我的陳述…這句話是在回答誰的問題?藝術家是在回應批評者,還是社會大眾?」
儘管證實了這句話是由孟克本人寫下,卻也為世人留下了更多的藝術謎題。
本圖為1893年的《吶喊》於紅外線檢測下的影像,圖片網址:〈nasjonalmuseet
➤粉專歷史文章:
【科學家們找到挪威名畫《吶喊》褪色的主要原因!不是光,是「人的呼吸」】https://reurl.cc/nnDb76
【挪威名畫《吶喊》正在褪色,最新的研究從化學分析找到原因】 https://reurl.cc/lValOE
➤更多博物館消息都在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的粉絲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吶喊》為挪威藝術家孟克舉世聞名的代表作之一。奧斯陸孟克博物館駐紐約的科學家和專家們發現,挪威知名表現主義藝術家孟克(Edvard Munch)於1910年所繪的《吶喊》正在褪色。 科學專家們找到了原因,原來這與美術館請觀眾保持一定觀賞距離的原因之一有關...
近年來快速回應收藏已成為歐美博物館的新潮流,許多博物館也開始採用這種方式來添加自己館藏,以凸顯其與社會的連結和當下生活的聯繫。
到歐洲,總是會被博物館內金碧輝煌和巧奪天工的皇室貴族收藏給震懾,其中不外乎有許多珍奇異寶,這篇要特別來介紹一下「鸚鵡螺杯(容器)」!
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現在欣賞的故宮國寶,是歷經萬里遷徙和許多先人前輩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下來的。這些珍貴文物的移動和展出都不如一般想像地容易。 今天要帶大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國寶」遷徙的歷史事件,來一探博物館文物搬遷和保存所牽涉的複雜面。時間帶回第二次世界大戰.....
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根據英國博物館協會最新的一篇聲明表示,英國博物館目前已經累積裁員了4000人;然而,隨著不少館員被裁員或放無薪假待在家中的同時,博物館正面臨春季害蟲交配產卵期的高峰。 英國國民信託近期開始在布萊克林莊園內實驗性的使用生物防治法,於室內釋放赤眼蜂科的小寄生蜂.....
我們時常在國內或國外的新聞畫面中看到許多古籍善本的持拿人員並沒有配戴手套,或是僅配戴露指的無酸棉手套,這對於動輒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珍貴紙質文物來說,究竟有沒有影響呢? 事實上必須視文物性質而定,本篇將以小編曾服務的倫敦大英圖書館為案例分享,一探英圖使用紙質文物不配戴手套的作法和理由是什麼...
《吶喊》為挪威藝術家孟克舉世聞名的代表作之一。奧斯陸孟克博物館駐紐約的科學家和專家們發現,挪威知名表現主義藝術家孟克(Edvard Munch)於1910年所繪的《吶喊》正在褪色。 科學專家們找到了原因,原來這與美術館請觀眾保持一定觀賞距離的原因之一有關...
近年來快速回應收藏已成為歐美博物館的新潮流,許多博物館也開始採用這種方式來添加自己館藏,以凸顯其與社會的連結和當下生活的聯繫。
到歐洲,總是會被博物館內金碧輝煌和巧奪天工的皇室貴族收藏給震懾,其中不外乎有許多珍奇異寶,這篇要特別來介紹一下「鸚鵡螺杯(容器)」!
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現在欣賞的故宮國寶,是歷經萬里遷徙和許多先人前輩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下來的。這些珍貴文物的移動和展出都不如一般想像地容易。 今天要帶大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國寶」遷徙的歷史事件,來一探博物館文物搬遷和保存所牽涉的複雜面。時間帶回第二次世界大戰.....
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根據英國博物館協會最新的一篇聲明表示,英國博物館目前已經累積裁員了4000人;然而,隨著不少館員被裁員或放無薪假待在家中的同時,博物館正面臨春季害蟲交配產卵期的高峰。 英國國民信託近期開始在布萊克林莊園內實驗性的使用生物防治法,於室內釋放赤眼蜂科的小寄生蜂.....
我們時常在國內或國外的新聞畫面中看到許多古籍善本的持拿人員並沒有配戴手套,或是僅配戴露指的無酸棉手套,這對於動輒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珍貴紙質文物來說,究竟有沒有影響呢? 事實上必須視文物性質而定,本篇將以小編曾服務的倫敦大英圖書館為案例分享,一探英圖使用紙質文物不配戴手套的作法和理由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趣的是,這首詩也指向自身。西方傳統素以詩人為創造者(maker)。創造驚悚意象、不朽聲籟的詩人,不也是無視天高地厚,斗膽盜火的人間造物者?
Thumbnail
■你聽過塗鴉筆記嗎? 從小喜歡畫圖也喜歡做筆記的我,直到2015年閱讀了《直覺式塗鴉筆記》一書,才打開我對「塗鴉筆記」的認識,也才赫然發現,原來筆記可以圖文並茂,原來筆記可以充滿個人風格與樂趣. ◼︎什麼是塗鴉筆記? 首先關於「塗鴉筆記」,根據有「塗鴉筆記之父」之稱的麥克.羅德所述:塗
Thumbnail
某個海頓奏鳴曲被彈到忘譜的 樂句 你的聲音悄悄地...... 悄悄地爬進我耳裡
Thumbnail
  他們或許是飽讀詩書,且富含文藝素養的紳士;可能是一位充滿品味的藝術鑑賞家,收藏名畫、樂譜,甚至自己就彈得一手好琴;可能是傑出的體育選手,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分析師。但當他們回到那一座座被圍牆隔絕的集中營時,他們共同組成了人類史上一部人類史上最冷血無情,也最具效率的殺人機器。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聽聽小天使的心聲 那天美勞老師氣沖沖的跑到我的教室內,說小朋友在樓梯間的牆壁上寫了很難聽的話罵他。他的直覺告訴他,是我們班的小朋友做的。我滿懷疑問的跟他到現場去看。果然,牆壁上用麥克筆寫著那位老師的名字和難以入耳的三字經。 當天美勞老師向我要求拿聯絡簿和作業簿去看,不是要留言給家長,而是要對筆跡
Thumbnail
協力創作: 如果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ɛ)、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或是羅伊·李奇登斯坦 (Roy Lichtenstein)和英國攝影師Henry Pointer(1822 - 1889)一起創作,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作品? 上圖就是測試後的藝術成品效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
Thumbnail
有趣的是,這首詩也指向自身。西方傳統素以詩人為創造者(maker)。創造驚悚意象、不朽聲籟的詩人,不也是無視天高地厚,斗膽盜火的人間造物者?
Thumbnail
■你聽過塗鴉筆記嗎? 從小喜歡畫圖也喜歡做筆記的我,直到2015年閱讀了《直覺式塗鴉筆記》一書,才打開我對「塗鴉筆記」的認識,也才赫然發現,原來筆記可以圖文並茂,原來筆記可以充滿個人風格與樂趣. ◼︎什麼是塗鴉筆記? 首先關於「塗鴉筆記」,根據有「塗鴉筆記之父」之稱的麥克.羅德所述:塗
Thumbnail
某個海頓奏鳴曲被彈到忘譜的 樂句 你的聲音悄悄地...... 悄悄地爬進我耳裡
Thumbnail
  他們或許是飽讀詩書,且富含文藝素養的紳士;可能是一位充滿品味的藝術鑑賞家,收藏名畫、樂譜,甚至自己就彈得一手好琴;可能是傑出的體育選手,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分析師。但當他們回到那一座座被圍牆隔絕的集中營時,他們共同組成了人類史上一部人類史上最冷血無情,也最具效率的殺人機器。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聽聽小天使的心聲 那天美勞老師氣沖沖的跑到我的教室內,說小朋友在樓梯間的牆壁上寫了很難聽的話罵他。他的直覺告訴他,是我們班的小朋友做的。我滿懷疑問的跟他到現場去看。果然,牆壁上用麥克筆寫著那位老師的名字和難以入耳的三字經。 當天美勞老師向我要求拿聯絡簿和作業簿去看,不是要留言給家長,而是要對筆跡
Thumbnail
協力創作: 如果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ɛ)、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或是羅伊·李奇登斯坦 (Roy Lichtenstein)和英國攝影師Henry Pointer(1822 - 1889)一起創作,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作品? 上圖就是測試後的藝術成品效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