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才在電視上看了《翻滾吧,阿信!》,當時對於體操仍是非常不了解的,片中主角林育信是位曾經走錯路,最後又走回正途的體操選手。看完以後,小小的心得是把它當成是一個勵志故事,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直到近日,電視上整日播映的奧運賽事,讓我也開始關注一個平常不曾關注的領域:體育。從桌球、羽球、體操、高爾夫、游泳、舉重......各式各樣的運動賽事佔據了我的眼球,看著選手們在電視上努力拚搏的樣子,不知不覺居然也連續追了好幾天的奧運,當了幾天的假運動迷。
這次奧運賽事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破紀錄的獎牌數。比起對著電視上的人們歡呼喝采,我更注意的是運動員們背後的故事。他們的故事,每個都值得拍成一部電影。
很適合藉由運動來談談人生。
一、"Can we have two golds?"談合作與競爭
卡達選手 Mutaz Essa Barshim 和義大利選手Gianmarco Tamberi 在正規賽事都跳出2.37公尺的成績,兩人並沒有選擇加賽,而是在協調後並列金牌。
他們大可以繼續加賽,比出個你輸我贏,在這個競爭激烈,樣樣計較的世界中,彷彿我們一天不前進,一天不努力,就會被他人比下去。可是從這兩位選手身上,讓人看見了,運動競賽的初衷不只是為了要一較高下而已,更注重的是「個人的進步與成長」。
在班級也是,現行升學制度底下,雖然課綱已經改變,強調多元表現。可是自儒家文化傳承而來的科舉框架並未完全消失,人們普遍用學歷、分數的高低,來定義人在班級的階層高低。
我記得有一年的大考作文題目是:「自勝者強」,出自於老子道德經。老子:「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真正的輸贏,不是贏過別人,而是努力超越過去的自己。能夠將得失心超越於獎盃、獎狀、頭銜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二、永遠挑最難、最孤獨的那條路走:莊智淵。
大多數人選擇走的路,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路;多數人都不走的路,不一定是荒郊野外的死路,反而有可能帶領你前往新的境地。
年滿40的桌球選手莊智淵,代表台灣第五度征戰奧運盛會,在媒體轉播上,可以看到他孤獨的身影,他曾說,他的教練就是母親,母親是他堅持與堅毅的起源。
莊智淵詳細的桌球之路,可以參考報導者的專訪,本文不多贅述。以下談談一些個人的心得。
江湖,在哪裡?莊智淵,永遠挑最難的那條路https://www.twreporter.org/a/interview-chuang-chih-yuan-table-tennis
在文章中,可以看到桌球之路並不順遂,沒有豐厚的資本供他練球,但是他仍憑著毅力在外地的訓練中,不精益求精。把國家背在身上,把桌球視為人生唯一目標,即便面臨孤獨,也持續在這條看不見盡頭的路上前進著。
這股毅力是很令人敬佩的,我們常常因為做了某些事情,短期內沒有看見成效,就放棄了,覺得不應該花時間下去,多花的都只是浪費時間。有時候我們會想像群體靠攏,擠同溫層,總覺得人多的地方就是安全,在隻身的時候,便因為孤助無緣而放棄,殊不知那些偉大的人物,都是在黑夜中摸索,憑著意志力支撐到最後。
就像郭婞淳說的:「老天要你有多成功,就會給你多少挫折與磨難」。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 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279?fbclid=IwAR0MrN9K74WLGb-CwXB0aPOEHWf4GzO7AvcT6siEHxB6CvFw4_C-NA7Kn_E
三、跨領域的自行車手數學博士
比賽中總是有令人跌破眼鏡的黑馬。自由車女子個人公路賽的冠軍為一例,大爆冷門,由30歲的奧地利選手安娜・基森霍佛(Anna Kiesenhofer)奪冠。
她身為自行車手的身分並不廣為人知,更令人熟悉的身分是一名數學博士。
身為非職業車手,她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安排訓練、規劃策略,不假他人之手。有些時候,別人的成功經驗並不一定能複製到自己的身上,我們需要的是去聆聽、辨別,找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文章裏面有一段話,我覺得很棒。她說:「我開始意識到那些說他們知道的人,其實他們不知道。特別是那些說他們知道的,因為真的掌握其中要領的人,會承認他們的不知道。」
這段話其實給教育工作者、家長一個啟示,有時候我們會很想用言語去改正學生的行為,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未來的世界變化多端,對錯已經沒有如此絕對。身為長者,應該做的不是一味地施教,而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一旦把長者的姿態壓低了,跟孩子放到水平的地位,才能真正開啟溝通。
技壓世界冠軍!奧地利數學博士爆冷奪公路賽奧運金牌,訣竅是「不一定要相信你的教練」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137
當然,這位跨領域的自行車選手,也讓我們明白了,人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不要被自己的身分給侷限了,只要你願意嘗試與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不只一個領域的跨領域專家。在這個需要T型人才的社會中,培養跨領域的能力,更為重要。
四、歷史上第一名奧運滑板冠軍堀米雄斗
堀米雄斗6歲已開始踩滑板,12歲時決定要成為一位職業滑板手,22歲得到奧運滑板冠軍。
滑板讓幼年的堀米雄斗感到單純的快樂,而這股快樂,一直支持他走到了奧運。從小他便明白,除了在日本溜滑板,更要到發源地美國練滑板。要將滑板運動發揚到世界。
東京奧運|堀米雄斗奧運金牌之煉成 從攬滑板上學到聖地封王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9%AB%94%E8%82%B2/655019/%E6%9D%B1%E4%BA%AC%E5%A5%A7%E9%81%8B-%E5%A0%80%E7%B1%B3%E9%9B%84%E6%96%97%E5%A5%A7%E9%81%8B%E9%87%91%E7%89%8C%E4%B9%8B%E7%85%89%E6%88%90-%E5%BE%9E%E6%94%AC%E6%BB%91%E6%9D%BF%E4%B8%8A%E5%AD%B8%E5%88%B0%E8%81%96%E5%9C%B0%E5%B0%81%E7%8E%8B
你還記得自己兒時的興趣嗎?這個興趣為什麼後來消失了?為什麼你沒有堅持下去呢?
我相信每個人在年幼的時候,都是有所熱愛的。一些簡單的小東西,就可以玩得不亦樂乎,玩到忘卻了時間的存在,但是多數的人只把它當成是一種消遣或是娛樂,在大人的眼中,這些興趣也許都沒有讀書升學、學才藝來得重要,可是堀米雄斗用行為證明了,兒時的興趣可以成為未來人生的志業。
他不只是空想或單純只是玩滑板而已,要把興趣當成是職業、志業,這過程中的辛苦是我們沒有看見的。而你願意承擔這中間的黑暗期嗎?願意憑著一股堅持、喜愛,讓興趣總有一天也能成為志業嗎?當我們要說服爸媽,讓自己繼續維持興趣時,也許這些努力與堅持,也要做出來向世界宣告:我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
五、從翻滾吧男孩到翻滾吧男人:李智凱
在體操場上看見了李智凱俐落順暢的動作,這幾天剛好也看了giloo的翻滾吧男孩。
電影裡面雖然充滿了孩子的童言童語,卻也有數不清的艱辛。當別人的童年都在遊樂時,這些孩子是每天都在練體操。
林育信教練在電影中說道,只有幾個人能夠走到最後,同樣教一批選手,但能撐下去的,才能開花結果。李智凱便是其中一人,在十幾年後的今天,獲得了鞍馬項目的奧運銀牌,他在會場上的湯瑪士迴旋全世界都看見了。
回去對照了電影當中,當時年僅九歲的李智凱,在體操比賽中也得到了鞍馬的獎項,現在看起來,非常前呼後應。
我想這中間十多年的苦練,是無人見得的,大家都沒想到當年的小男孩,已經完成了遠大的奧運夢想。回去看這部電影的當下,感動萬分。
https://giloo.ist/video/205?episodeId=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