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區塊鏈 vs 虛擬貨幣

    區塊鏈(blockchain)是當下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Internet of Things 等並列的新興科技。與這些不同的是,區塊鏈所需的硬體科技儲備都已經成熟,包含充足的電腦運算能力,近乎即時的網路速度,和低廉的電價等等。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的資訊儲存技術。而在其分散式的基礎下,也定義了些基本的屬性。其中幾個特點包含公正性,無可竄改,即時的同步性等等。
    虛擬貨幣 Cryptocurrency,則僅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一種分散式同步公開公正的記帳表,記錄了每個使用者所擁有的”數字“。在傳統經濟裡與其相似的則是銀行帳戶,每個個體可以有自己的戶頭,轉錢匯款也只是在銀行資料庫上的一行數字而已。
    與銀行不同的去中心化無政府實體監管的性質,則正是讓虛擬貨幣如此受到追捧的原因。無論是最早期在黑市裡的流通避開美國政府監管,到現在避開銀行跨行跨國之間所需的手續費等等。
    雖說沒有任何中間監管機構,卻因其設計的透明和無法竄改的特性,讓任何人都可以是監管者,反而變得比所有當下的金融機構更加的公正。
    除了上述的流通與公正性質,虛擬貨幣設計的初衷更是包含了避免控管機構濫發濫印鈔票造成通膨,匿名性保障持有者安全,和激勵全民監管的挖礦制度來確保其公正和幣值的流動。
    當然,光環之下的虛擬貨幣也並非完美,但多數的問題並非來自於貨幣本身,而是來自於人性。人為的疏失,像是忘記密碼或是打錯轉帳數字等等都是相對常見的問題。因為沒有中間的管理者,也就少了糾正錯誤的機會。雖說現在許多的交易平台能夠減少密碼問題,然而其變相的“中心化”卻是與虛擬貨幣相悖的設計,但這也許只是一個過渡期,直到密碼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被解決。(前室友成立的公司Magic正是在找尋密碼的根本解決辦法)
    Smart Contract
    以上算是虛擬貨幣的元祖 - 比特幣 Bitcoin 的基本概念
    從這個衍生,加入了智能合約能力的元祖則是 - 以太幣Ethereum
    智能合約利用了虛擬貨幣的透明公正與不可篡改的特性,加上虛擬貨幣本身作為價值,除了增加附加價值與實用性外,更是讓其有了成為定價幣值的機會。智能合約的公正性與自動化,也開啟了許多不同的應用,例如替代掉現在第三方金流公正的物品買賣,到對於產品的溯源等等 (eg: 餐廳的牛到底哪來的)。
    Ownership
    從智能合約接著衍生的,是變相的所有權,或是“股份”。
    新的虛擬貨幣的產生,除了要找到它所針對的客群與使用價值外,也要找到開發所需要的資金,和該貨幣的初始定價。因此透過私人投資或是ICO來將該貨幣與市面現有的虛擬貨幣做出相對定價,也是許多虛擬貨幣發行的方式。傳統上等同於一般公司以股份來做募資或是IPO,只是由於虛擬貨幣本身的部分價值需要靠流通性來維持,因此這樣的設計才能讓擁有者能夠將股權當作貨幣般的直接使用,增加其流動性與價值。
    透過智能合約的規範,讓新的貨幣可以公開定義其發行標準,包含給予不同組別的比例與發行時間等。例如開發團隊保留20%,但是需要N年才會發放完,確保團隊不是一次拿完走人。又或是多少的比例會漸進式的發放來激勵使用者成為交易的公證人(挖礦/抵押)。而有些更定義了虛擬貨幣擁有者的投票權,來影響決定開發團隊的方向專案。
    Lightning network / UniSwap
    隨著暴增的幣種與交易量,原有的設計開始展現出了缺陷,過久的交易確認時間 (5-10分鐘),越來越貴的交易費等,都成為了阻礙發展的問題。因此產生了許多新協定跟平台來讓交易變得更加順暢與便宜,同時也造就了新應用的基礎,近期比較著名的包含 DeFi / NFT。
    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 分散式金融,讓小額借貸,P2P借貸,到一般的信用或抵押借貸都可以比傳統的方式更佳快速便捷便宜。同時由於使用單純的智能合約,少了銀行和許多的中間人抽成,讓金流的提供者得到更好的報酬率。(不同的玩法從2-200% APY 都有)
    Non-fungible Token (NFT) 非同值代幣,讓物品的所有權可以被快速的被公正和交易。當下主要以虛擬物品為主,除了遊戲之外,也包含了影音媒體創作類的知識產權等。而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隨著各種物品的網路化 (Internet of Things EoT),許多的實體物品也都會利用NFT的特質,讓物品的所有權使用權可以快速的按照智能合約進行交易與使用。
    其他區塊鏈開發中應用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中央銀行虛擬貨幣
    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以及區塊鏈科技的成熟,許多的國家金管會都已開始佈局虛擬貨幣。無論是自我發行,並行,又或是直接套用市場現有的貨幣等,都是增加虛擬貨幣總體上的普及率。同時現有的DeFi平台提供了遠超傳統,更加便捷便宜的換匯,匯款,借貸等功能,在隨著相關的監管法規上線後,將逐漸地開始顛覆傳統銀行的市場。 因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銀行,投行等等相繼的進入推動區塊鏈成長。接下來一輪的金融市場血洗,不僅僅是新創與傳統的對立,更是傳統行業裡,有遠見敢投資跟不願變通者之間的廝殺。擁有比美金更高流動性的虛擬貨幣,會讓擁有科技跟創新的銀行突破傳統地域上的限制,拓展更加廣大的市場,並取代掉區域性又不懂變通的小銀行。
    而除了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區塊鏈的朔源與不可篡改等特性,也會讓現在的金融更加的方便快捷。從政府稅收的計算,黑錢的流動監管,公司帳戶明細,到個人信用等,都將會可以利用智能合約,透過個人授權後快速地取得正確資訊。
    VeChain 微鏈朔源
    透過產品標記,快速提供任何商品完整來源物流等資訊,透過在供應鏈上每個環節的紀錄存放至區塊鏈上,任何消費者都能夠立即知道物品來源細節。針對的就是對於現在假貨盜版黑心產品等的猖獗,同時對於商品價值的保證。
    其他生活中可取代的區塊鏈應用
    會員,折扣,電子金,產品所有權,使用權(eg: 租賃),電子合約,電商,直銷分帳,薪資支付,疫苗証明,醫療紀錄...等許多方面,可以說包含了各行各業,任何與合約或資料儲存運算相關的都有可發展取代的機會。
    區塊鏈投資風險
    任何階段的科技,都會經歷數次的拓展聚合再拓展,而在創始階段因為所需的技術儲備門檻相對低廉,拓展聚合的頻率當然更是平繁。如同物種演化般,在資源充足時各種衍生變化會不斷地產生,在資源受限或是遇到外在瓶頸時,不夠強壯或是不合時代的將被淘汰。
    如今的區塊鏈也同樣如此,從第一波2013年的比特幣炒作到1k USD,跌落回200,算是最早期的基本面試探。第二波2018年,隨著成千上萬五花八門濫竽充數的虛擬幣入場,比特幣也來到新高20k USD。隨著監管力道的加強,崩盤掉到3k 徘徊,也刷掉了許多的假幣廢幣。第三波在2021隨著新衍伸出的DeFi, NFT等,還有TSLA的利多再次刷新了比特幣的紀錄來到60k USD,然後又因TSLA的利空消息,修正崩回30k。而最近也重新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行,銀行,國際金融大鱷機構,科技公司等等的機構買入,價錢再次穩定上升,回到50k左右。目前美國M0 ~= 6T,虛擬貨幣總市值 ~= 2T,比特幣0.9T,以全球貨幣而非單一國家來看,虛擬貨幣還有充足的成長性。
    接下來在創新高的同時,也非常很有可能再度迎來一次大泡沫崩盤,把現在開始逐漸氾濫的DeFi, NFT裡面的渣渣給淘汰出場。但可以看到的是,每次的崩盤低點,都還是遠高於前一次的高峰3k 1k,30k 20k。同時隨著更多的投資機構進場,透過現有金流系統與日常開銷的接軌(Visa / Mastercard / Amex),DeFi從根本上改變許多金融的模式,國家發行中央虛擬貨幣後更方便的兌換,還有小國缺乏足夠自我經濟調節能力或因戰亂造成通膨而逼的轉向虛擬貨幣,還有虛擬貨幣本身的流動性等,或許最終無法完全取代所有的國家貨幣,但穩定了基本面的區塊鏈與虛擬貨幣,絕對會逐漸成為接下來的主流之一。
    在成為主流之前,虛擬貨幣的一大問題來自於其價格。短時間的大幅度漲跌都會讓他難以成為定價幣值,也因此目前許多提供虛擬貨幣的收費還是建立在當下與該國或與美元定價的匯率計算。然而隨著普及率增加,虛擬貨幣裡的龍頭比特幣與乙太幣終將找到其穩定平衡的點。但目前這個平衡點的價值,是還遠遠尚未達到的。也因此提早進行佈局搭上趨勢的順風車,而不是在價格穩定後才用來當作等值的幣值兌換而已。
    至於投什麼,簡單穩定的投比特幣&乙太幣。乙太幣提供的智能合約,現在已經是主流衍生幣值跟科技的基礎,無數的科研科技跟投資都已經在上面。用傳統買房致富的思維,就猶如捷運主幹線,跟著買就穩。或許不會有樓盤本身(衍生科技)的暴漲,但長線絕對不會賠。而比特幣雖然沒有智能合約的附加價值,卻是所有人都公認的龍頭幣,最大的流通性,佔了44%的虛擬貨幣總市值。猶如美金在世界上的地位,在虛擬貨幣總體價值上升的同時,也是穩漲的選擇。
    至於衍生科技DeFi,NFT,或是其他功能幣等等,則可以用買股思維挑選,從其實際功能運用跟市場去做長線價值投資。真的時間多的話再聽風跟短線,以現在的市場,短時間數倍還是滿有機會的。(朋友最近跟了一單18天154倍 O_o)
    俗話說,站在風口上,連豬都能飛起來。現在起風了,你飛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