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的法律定性20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雖然大部分的人不在乎虛擬資產(或虛擬通貨、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但我想法律人可能是唯一比較在乎這個基本且重要議題的少數族群,尤其是接觸或研究相關領域的法律學者、司法官及律師們。
假如讀者對虛擬通貨(或加密資產)的性質有興趣,可參閱楊岳平老師在2020年間所撰寫的《論虛擬通貨之法律定性—以民事法與金融法為中心》;對數位資產或數位遺產的研究有興趣的,可參閱2018年間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泰鼎法律事務所出具之研究報告《數位資產與數位遺產法制之研究》,或吳佩樺於2023年間之東吳大學法律碩士論文《數位資產繼承之法律困境》。這些文章都會說明虛擬資產或電磁紀錄的法律定性,分成物權、無形財產或債權。茲此不贅,本文直接簡單切入重點與個人看法,並提出建議。
[關於虛擬資產的一些定義]
根據七大工業國(G7)之FATF(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在2018年10月間之建議文件中,對「虛擬資產(Virtual Assets)」之定義:指能夠被以電子形式交易或轉移,可用於支付或投資目的之數位價值表彰。虛擬資產不包括FATF建議在別處已經涵蓋的法定貨幣、證券與其他金融資產。自此國際間逐漸以「虛擬資產」的用語描述包含「虛擬貨幣」及其他虛擬資產,以涵蓋更廣泛應用的概念。FATF在「虛擬貨幣:重要定義及潛在防制洗錢/打擊資恐風險」(2014年6月)報告中,將「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定義為:一種數位價值表述,可以用數位的方式進行交易並發揮下列功能:(1)交易媒介、(2)帳戶單位、(3)價值儲存,但是在任何轄區均不具法定貨幣功能(即提供給債權人時是有一個有效、合法的支付方式)。
美國懷俄明州(State of Wyoming)於2019年7月1日施行《數位資產法》(Digital Assets-existing Law, NO. SF0125),就數位資產嘗試給予法律定位,並建立銀行提供數位資產託管服務之法律基礎。在數位資產法律定位上,框定以電腦可讀格式存儲具有經濟價值、專有或存取之權利(economic, proprietary or access rights)為數位資產,並明定數位資產具懷俄明《統一商業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所稱財產之性質;進而根據懷俄明州統一信託法(Uniform Trust Code)可為數位資產之控制和保護,顯見美國個別州已有意識地逐步為數位資產流通環境創設有利發展之監管環境,故立法提供民眾得就數位資產之流通、處分包括取得及移轉等法源依據。
[本文看法與建議]
虛擬資產為虛擬物品或具有財產上利益之特殊電磁紀錄。從民法通說來看,凡能為人力所支配,具有獨立性,能滿足人類社會生活需要的有體物(不包括權利)或自然力,就是「物」,包括固體、液體及氣體、電器及其他自然力,只要是吾人可控制而足以成為生活資料者,均屬於「物」,不限於有體物,且認為針對所有權之概念,不應以法令去限制,避免限縮私法領域之空間(參照王澤鑑所著《民法物權》2015年3月2版),而應使人民在私法自治上有更多物的種類選擇及內容形成的自由,提升資源利用之效率,均有助於再造及符合新時代之法律體系,促進社會經濟發達,更進一步維護體現人的尊嚴及人格自由發展。
有鑑於國內民法多數說肯認民法上的物包含可支配的自然力例如電力(參照王澤鑑所著《民法總則》2014年2月版第233頁、陳聰富所著《民法總則》2019年9月版第165頁、史尚寬所著《民法總論》1980年1月版第221頁),而數位世界的電磁紀錄係電的變形,故應落入物的範圍。
國內常見的數位資產或虛擬財產等詞,本質上均為電磁紀錄(參照《數位資產與數位遺產法制之研究》),又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金上訴字第83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上易字第372號民事判決均認為虛擬通貨不具實體,概念上係電磁紀錄。基於我國採物權法定主義(民法第757條參照),如將電磁紀錄立法規範定性為物權之客體,並相較債權更能保障使用人的權利。
於電磁紀錄的情形,其係供電腦處理之紀錄,在本質上可為人力所支配;且電磁紀錄與電腦系統或其他儲存載具連結後,並非全然抽象存在,例如其可透過螢幕上之檔案、網頁或應用程式以視覺上可辨別的方式呈現,而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與可特定性,故電磁紀錄縱使為無體性仍然構成物。
是以,本文建議立法規範「虛擬資產」之增訂條文,以因應數位時代之法制需求,茲參酌刑法第10條第6項、刑法第359條、刑事訴訟法第122條等規定關於「電磁紀錄」之用語,並參照刑法第323條規定於92年6月25日立法理由之意旨、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上易字第372號民事判決關於比特幣或加密數位資產係具有商品性質之電磁紀錄(即特殊電磁紀錄),及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8年度抗字第123號民事裁定、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907號民事判決等意旨,故將其定性為物、動產之一種,可在民法增訂第67條第2項:「稱虛擬資產者,屬於動產之一種,謂表彰得以數位方式為支配使用,包括取得、儲存、移轉、支付、交易或其他處分,且具有經濟價值之電磁紀錄。」的定性條文。
按物權與占有在現行民法上規定特詳,虛擬資產既定性為物之動產,其持有者之物權行使與占有,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為避免於特別法規頒布前存在法規適用空窗,應適用現行民法處理與電磁紀錄占有相關的法律關係,故可在民法增訂第67條第3項:「虛擬資產及其權利與占有,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依民法之規定。」以作為未來相關特別法規制定後之準備及適用空間。
又有所謂「資料數據」者,係指客觀且有經濟價值之數據資訊,乃非有體物形式之財產、彰顯權利或利益之數位形式紀錄,或所有可儲存於伺服器、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上之電磁紀錄。是以,資料數據應屬虛擬資產之一種,茲以虛擬資產論之。
虛擬資產基於電磁紀錄之再現性與可複製性,就立法論而言,民事法應肯認其持有者享有基於占有所衍生之使用、收益或處分權,亦應肯認其持有者有權複製其電磁紀錄,並排除他人複製其電磁紀錄,所以建議可在民法增訂962條第2項:「虛擬資產持有者,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專有複製其虛擬資產之權利。」
考量民法第757條於98年修法後肯認法律明文或習慣法得創設物權之規定,藉由民法創設電磁紀錄所有人之複製權。是以,參考現行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章、現行著作權法關於著作重製權等規定,建立電磁紀錄複製權之法源基礎、型塑電磁紀錄權之具體內涵與運作,本文建議可在民法增訂962條第3項:「不得無故複製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設備之虛擬資產。未經虛擬資產持有者同意而複製其虛擬資產,或對公眾提供可公開傳輸或複製虛擬資產之電腦程式或其他技術,而受有利益者,視為侵害他人之虛擬資產。」
[結語]
就立法論而言,民事法除肯認電磁紀錄權人對電磁紀錄享有傳統基於占有所衍生的使用、收益或處分權外,亦應肯認電磁紀錄權人享有與占有無直接關聯的複製權,例如肯認電磁紀錄權人有權複製其電磁紀錄並排除他人複製其電磁紀錄。
因此,在虛擬資產的法律定性及立法方面,如能突破「物權法定主義」的限制,在現行民法的動產物權類型增訂「複製權」,則我們將虛擬資產(電磁紀錄)定性為物或動產,電磁紀錄權人就可行使上述權利,作為配套的措施與制度。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將虛擬資產(電磁紀錄),尤其是虛擬通貨或加密貨幣等資產定性為物之動產,並制訂特別法(例如虛擬資產管理條例)或相關產業法制,以規範其財產關係,應屬長期努力的目標與方向。惟為避免於上述相關特別法規(包括VASP規範)頒布前存在法規適用的空窗,現階段或中短期較務實的折衷之道,係暫且將電磁紀錄透過解釋論定性為動產,並藉由民法第1條及第757條之規定,以習慣法得創設物權的規定,而適用現行民法處理與電磁紀錄占有相關的法律關係,至於與電磁紀錄複製相關的法律關係,依習慣創設電磁紀錄所有人的複製相關權利;然更佳作法是參照本文上開建議增訂相關法條,以示明確且為往後特別法規做鋪路及延伸適用,達到法律體系之完整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討論臺灣電子簽章法是否應排除司法程序的適用,分析現行條文與修正草案的異同,並提出相關觀點。
台灣數位發展部(簡稱數位部)要推行DIW,很讚!但法源依據呢?依我的觀察與看法:台灣電子簽章新法,應可為台版DIW鋪路,而有了法源依據,要進一步做DIW、防詐,甚至搞DAO(法),也是指日可待!我自己更期待它在web3應用(不論是加密貨幣、區塊鏈領域或多元宇宙)!
在Web3相關技術──比特幣、NFT、以太坊等區塊鏈技術及相關生態系發展下,能源領域的應用與其對能源系統減碳及永續發展的影響,也發揮不少實際的運用案例。
法律主要缺點就是模糊與不確定,卻也成其最大的優點,因為具有靈活和適應程度的契約規則。智能合約主要優點就是自主保證執行,卻構成其最大的限制,導致過度僵化和無法持續與環境同步。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區塊鏈技術及是否會真正轉變且滲入我們的世界,也就是Web3世界的到來。而我相信智能法律合約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筆者認為DAO是一種專案,是一種社群共識,在尚無法律規範或以現行法律包裝的現況,我們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吧!
看了一整年都是RWA的報導,先前參加線上小聚「現實資產代幣化討論會」當與談人,分享自己對於RWA的法律意見,不禁讓我再三重新反思:到底什麼是RWA?為何要將資產代幣化?他們背後又有什麼法律風險與問題存在呢?本文拋磚引玉來討論看看。
本文討論臺灣電子簽章法是否應排除司法程序的適用,分析現行條文與修正草案的異同,並提出相關觀點。
台灣數位發展部(簡稱數位部)要推行DIW,很讚!但法源依據呢?依我的觀察與看法:台灣電子簽章新法,應可為台版DIW鋪路,而有了法源依據,要進一步做DIW、防詐,甚至搞DAO(法),也是指日可待!我自己更期待它在web3應用(不論是加密貨幣、區塊鏈領域或多元宇宙)!
在Web3相關技術──比特幣、NFT、以太坊等區塊鏈技術及相關生態系發展下,能源領域的應用與其對能源系統減碳及永續發展的影響,也發揮不少實際的運用案例。
法律主要缺點就是模糊與不確定,卻也成其最大的優點,因為具有靈活和適應程度的契約規則。智能合約主要優點就是自主保證執行,卻構成其最大的限制,導致過度僵化和無法持續與環境同步。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區塊鏈技術及是否會真正轉變且滲入我們的世界,也就是Web3世界的到來。而我相信智能法律合約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筆者認為DAO是一種專案,是一種社群共識,在尚無法律規範或以現行法律包裝的現況,我們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吧!
看了一整年都是RWA的報導,先前參加線上小聚「現實資產代幣化討論會」當與談人,分享自己對於RWA的法律意見,不禁讓我再三重新反思:到底什麼是RWA?為何要將資產代幣化?他們背後又有什麼法律風險與問題存在呢?本文拋磚引玉來討論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探討虛擬貨幣(如比特幣)在當代經濟中的定位,比較其與傳統貨幣及貴金屬(如黃金、白銀)的異同。文章分析了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並引用美國金本位制度及經濟大恐慌的歷史案例,強調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此外,針對虛擬貨幣在抵抗通脹方面的潛力進行了討論,並提出...
Thumbnail
NFT本身類型類屬於功能型之虛擬通貨,與一般支付型代幣不同,NFT代幣彼此間不具有同質性,亦即各代幣的類型與價值不可互相替代,不像虛擬貨幣可以大量流通交換。課稅處理上,目前已發布NFT課稅方式之國家,大都主張NFT的所得課稅處理原則上與加密貨幣相同,本篇為LY在相關交易係如何課稅之簡單整理。
Thumbnail
參考來源 本文章參考自《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in-在法定貨幣》。 前言 虛擬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資產,正逐漸改變我們的金融世界。本文將深入探討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去中心化金融(DeFi)、投資策略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領域。 章節一: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
Thumbnail
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虛擬貨幣,在虛擬貨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虛擬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仍然有限,受到詐騙等負面影響,但隨著以太坊平臺的發展和以太坊現貨 ETF 的上市,虛擬貨幣的潛力和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Thumbnail
虛擬貨幣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並改變了金融系統。本文揭開了虛擬貨幣的面紗,介紹了它的起源、運作方式以及未來發展,呼籲人們期待更自在的未來。
Thumbnail
瞭解虛擬貨幣市場發展過程與趨勢,以及各個虛擬貨幣的特色和使用場景。投資時需留意相關生態、交易和社群活躍程度,同時應對虛擬貨幣的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做詳細瞭解。
Thumbnail
金管會在行政院指示下去年初成為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的主管機關。 為因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頻繁爆雷的情況,金管會去年9月發布了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的十大指導原則。 此舉是為了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監管,以保護投資人的權益。 金管會也指出,若虛擬貨幣業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探討虛擬貨幣(如比特幣)在當代經濟中的定位,比較其與傳統貨幣及貴金屬(如黃金、白銀)的異同。文章分析了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並引用美國金本位制度及經濟大恐慌的歷史案例,強調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此外,針對虛擬貨幣在抵抗通脹方面的潛力進行了討論,並提出...
Thumbnail
NFT本身類型類屬於功能型之虛擬通貨,與一般支付型代幣不同,NFT代幣彼此間不具有同質性,亦即各代幣的類型與價值不可互相替代,不像虛擬貨幣可以大量流通交換。課稅處理上,目前已發布NFT課稅方式之國家,大都主張NFT的所得課稅處理原則上與加密貨幣相同,本篇為LY在相關交易係如何課稅之簡單整理。
Thumbnail
參考來源 本文章參考自《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in-在法定貨幣》。 前言 虛擬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資產,正逐漸改變我們的金融世界。本文將深入探討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去中心化金融(DeFi)、投資策略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領域。 章節一:虛擬貨幣的基礎知識
Thumbnail
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虛擬貨幣,在虛擬貨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虛擬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仍然有限,受到詐騙等負面影響,但隨著以太坊平臺的發展和以太坊現貨 ETF 的上市,虛擬貨幣的潛力和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Thumbnail
虛擬貨幣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並改變了金融系統。本文揭開了虛擬貨幣的面紗,介紹了它的起源、運作方式以及未來發展,呼籲人們期待更自在的未來。
Thumbnail
瞭解虛擬貨幣市場發展過程與趨勢,以及各個虛擬貨幣的特色和使用場景。投資時需留意相關生態、交易和社群活躍程度,同時應對虛擬貨幣的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做詳細瞭解。
Thumbnail
金管會在行政院指示下去年初成為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的主管機關。 為因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頻繁爆雷的情況,金管會去年9月發布了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的十大指導原則。 此舉是為了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監管,以保護投資人的權益。 金管會也指出,若虛擬貨幣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