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星球:冰凍世界}觀影感想

{我們的星球:冰凍世界}觀影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兩極動物的生活和痛苦,在這個充滿極度寒冷的國度卻因為我們過度的摧殘、砍伐導致氣溫上升使得這個國度不再擁有寒冷的尊嚴和平靜的生活。

  在【冰凍世界】這部紀錄片裡面介紹了一些較為知名的動物...

巴布亞企鵝:

水中最快的企鵝,春天時上岸繁殖。很少出現在南極,由於氣溫上升逐漸增加。

虎鯨:

在這裡的鏡頭捕捉到了一群虎鯨獵捕一隻企鵝的畫面,還有說明到一隻虎鯨可能可以逃脫,但是成群的虎鯨是九死一生。

北極熊:

由於北極的海水很遲才結冰,且結冰的海面很平坦。導致北極熊的獵物容易逃脫,這讓北極熊難以捕捉獵物。牠們適應力強,不過要依賴海冰。沒有了海冰,北極熊也會消失

信天翁:

幼鳥需要一年的時間成長,這段期間必須由父母餵食。這部紀錄片有提到難喬治亞島是信天翁生兒育女的理想地方。但是近年來許多的成鳥在返巢期間被延繩捕魚用的繩索纏住而喪命,使得牠的幼鳥發育不健全。

南極磷蝦:數量眾多,是企鵝、座頭鯨的獵物。氣溫上升,冰塊逐漸遞減,磷蝦數量大減。

座頭鯨:

一口可以吃掉一群企鵝份量的磷蝦,在這裡提到是來自於熱帶海域。自從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以後,座頭鯨的數量已經有了明顯的回升。但是他們的食物卻大幅遞減。

一角鯨:

獨角獸傳說的起源,每年夏天都回到北極的同一個地方,等待著冰塊出現大裂口,那是通往有遮蔽的淺水海灣通道。在裡面可以保護牠們免於獵食者捕獵。

雖然兩極的生態多樣化,也是地球的氣溫調節器。白色的冰面吸收太陽能量反射回太空,為地球降溫;黑色的海面則是吸收太陽能量讓地球升溫。隨著海冰減少,氣溫上升,地球漸漸失去了它長年倚賴的保護屏。數千年來,海冰的形成與形成與消退一直保持著平衡,由於過度開發造成這個平衡效果逐漸失衡。

感想:

  特別選這部是可以觀察到生活在前線的動物多多少少都有因氣候影響,而生活困苦。這讓我聯想到在Youtube上面有一個影片是在講如果我們和動物的身份地位交換會發生什麼事情,概念就有點像漫威的【What if?】如果我們人類在垃圾場找東西吃、為了地盤而打到兩敗俱傷、因為氣候影響讓我們失去了家園、政府的紙上談兵卻沒有半點用處、看著家人倒在你面前,你會不會崩潰?但是卻又無法表達情緒,因為你在他們眼裡只是動物。這就是現在動物們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們活在那個世界,我們會想對動物說什麼?而牠們又會想和我們說什麼?這部不到一個小時的紀錄片有說到一個重點,再這樣下去的話到了2040年北極的夏天再也不會結冰。這是個很嚴重的事情,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人類必須找到方法讓地球回復平衡,地球才得已繼續生存。

avatar-img
kevin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v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阿里的興致勃勃到逐漸理解商業利益的危機讓我理解到原來要改變人們的想法是多麼的艱辛、困難。 而且這部電影也可以分類成以下: 海豚的過度捕撈以及塑膠問題 商業利益的行為,海洋管理委員會藍勾認證標章的否認,政府的行為否認 漁網塑膠垃圾,環保團體的刻意隱瞞+重複的鬼打牆
【在臺南和臺北的感覺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在這一篇裡面我想要分享的事情可能並不是你想要聽到的旅行,而是我在台南的『個人』。 當我抵達台南高鐵站的第一時間並不是開始規劃行程路線、入住旅店的方式以及當地小吃等等的,而是開始思考:「嗯,阿移地教學就只是移地教學而已嘛。那我現在可以做什麼?」自我從小到大我都是
從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阿里的興致勃勃到逐漸理解商業利益的危機讓我理解到原來要改變人們的想法是多麼的艱辛、困難。 而且這部電影也可以分類成以下: 海豚的過度捕撈以及塑膠問題 商業利益的行為,海洋管理委員會藍勾認證標章的否認,政府的行為否認 漁網塑膠垃圾,環保團體的刻意隱瞞+重複的鬼打牆
【在臺南和臺北的感覺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在這一篇裡面我想要分享的事情可能並不是你想要聽到的旅行,而是我在台南的『個人』。 當我抵達台南高鐵站的第一時間並不是開始規劃行程路線、入住旅店的方式以及當地小吃等等的,而是開始思考:「嗯,阿移地教學就只是移地教學而已嘛。那我現在可以做什麼?」自我從小到大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