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少年》MADHOUSE(動畫,2021)
今年的七月番,是一部十分跳躍的動畫。從動畫的中文名《漂流少年》和它的前兩集,觀眾很容易會以為這是一部走著《漂流教室》或《蒼蠅王》路線的故事。幾十名青少年脫離了社會,必須為了生存而建立新的秩序,進而探討人性與權力爭鬥等等。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會發現這些預期、與此相關的鋪墊會漸漸失去作用,就像這些漂流故事脫離了原來的現實,這部動畫的劇情也跳脫了這種漂流故事的框架。
在故事的前期,幾乎每一集都讓我產生不耐煩的感覺。它的元素過多,且敘事也不夠流暢,漂流、超能力、世界規則……,一下子一大堆未解的問題被拋上來。部分角色似乎要展開爭權奪利的橋段,但處理的方式更多是一群學生毫無理由的被煽動與盲從。如果說是要為了得到解答而看下去,出現的只有更多新的設定與更多的疑問。而一開始不存在於學生群中的新角色突然出現,則將這種厭煩的感覺帶到了最高點。然而,一但世界上存在有其他人的事實被揭示出來,故事就立即轉向了另一種典型,成了更像是《小王子》那種在不同的世界中學習、成長的故事。在這樣的設定下,就比較能夠接受它較為零散的故事編排,分開地去體會它每一集要說的故事。作為故事結局的兩集表現得比較優秀,是能令人有所感觸的收尾,也提高了我對本作的評價。
總體上來說,這是一部實驗性質比較重的動畫,很多時候會覺得它不像在完整敘述一個故事,而是取了一段旅程中的幾個片段來說。點開新的一集時,我經常會懷疑自己是否有漏看的集數。其中的人物與世界設定,也明顯具有隱喻和寓言性質。是一部在創作之時就已經預定要讓觀眾沒辦法清楚理解的作品。我們將看到主角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與改變,也會看到創作者創造的各種世界,以及種種故事所要象徵的意象。然而這之間的關連並不十分清晰,就像故事前半段與後半段之間的斷裂,給人一種這部動畫沒有重心的感覺。比起給出完整清晰的「一個故事」,本劇更像是透過種種不一樣的世界設定,呈現在主角與觀眾面前的「一個個故事」。推薦給喜歡略帶詩意、流露著青春感慨故事的觀眾。
*
《夏日大作戰》細田守(電影,2009)
本片被認為是繼《跳躍吧!時空少女》後,細田守的另一部重要成名作。本片雖然講述了一個對抗失控AI的故事,但它顯然不是一部嚴謹的科幻作品。這段與AI對抗的情節,最主要是為了讓「家族羈絆」與「傳統價值」的主軸落實在現代,作為「新時代的戰爭」而存在的。當劇中的AI將整個網路系統當作遊樂場,大量製造社會混亂時。代表著傳統價值的曾祖母,一個一個地連絡她的家人與舊識,鼓舞了全日本各行各業的人們,透過傳統與現實的手段,將這場來自虛擬世界的新形態災害降到最低。而在作為家族領導與傳統價值之象徵的曾祖母離世之後,眾人在曾祖母留下的話中體認到家族的意義,集合了眾人的力量,成功戰勝AI,解除了危機。就像是在說,在虛擬世界已經如此方便的當下,真正可貴的還是人和人之間的羈絆與連結,以及永不放棄的心。這樣的故事雖然有些老套,但透過優秀的節奏安排與對話設計,還是營造出了許多感人的場面。
本作是一部以大家族為描述對象的作品,所以劇中有許多人物描繪得較為簡單與平面。但作為整個家族的樞紐,故事著重刻劃了曾祖母陣內榮,展現了她既威嚴又慈愛的家主魅力。相較之下,男主角與女主角的特色就比較不明顯,他們之間的感情發展也比較蒼白,雖然「在共患難中看見對方努力的樣子」這樣的理由不至於說不過去,但比起兩人在這過程中萌生了火花,更像是男主角在這次事件中被女方家族認可了。或許這是因為,比起青春戀愛,能夠被家族接納更符合本作的精神吧。
而在虛擬世界方面,本作的開場營造出了一個令人期待的虛擬世界。畫面風格與設定令人聯想起任天堂從2006年開始推廣的「Mii」用戶分身系統。而許多公司與機構都在虛擬世界中設點,也令人聯想起2003年上線,並曾經活躍一段時間的網路社交程式「第二人生」。這都讓觀眾預期將會看到一個關於Metaverse的科幻故事。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故事中,我們幾乎見不到有人透過該系統互動、購物或辦公。呈現出來的更像該系統僅僅是一個龐大的中央控制系統,而沒有實際參與進每個人的生活。不能說這部片有認真地處理這個元素。而虛擬世界中的命名,如來自綠野仙蹤的「OZ」、用來命名兩隻守護神鯨魚的「約翰與洋子」都令人會心一笑。但那兩隻守護神鯨魚同樣在故事中沒有扮演什麼重要的角色,或許本作對這個具有龐大設定的虛擬世界,在描繪上還是花太少篇幅了。
整體的觀影體驗上,讓我想起了原來還有一類動畫不是專門獻給動畫愛好者,也不是專門做給小朋友,而是面向家庭與更不限定的大眾。這也讓人能夠理解,為什麼明明細田守和宮崎駿的風格並不相同,也並不在吉卜力發跡,卻還時常有人將他放進「宮崎駿接班人」的討論名單之中。雖然本作對科幻的處理比較不細緻、人物除了曾祖母之外刻劃得也比較簡單,但在環境氛圍(無論是鄉下大家族或是虛擬世界)上還是處理得比較好,容易讓人放鬆心情去感受它要傳達的情感。本作推薦給喜歡輕度科幻、對家庭題材感興趣的觀眾。你除了會看到一個有趣感人的家庭故事以外,也可以透過這部電影,體會一下在社交網路還沒普及、在按鍵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交界的時代,當時的創作者對於即將大範圍影響我們的虛擬世界有怎樣的想像。
《記憶拼圖》Christopher Edward Nolan(電影,2000)
如今我們都知道諾蘭是玩弄時間線的翹楚,並且他的種種手段並不只是某種敘事的詭計,更是與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是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組合。本片透過一種獨特的倒敘手法呈現出一個只能維持短暫記憶的人的復仇故事,給了觀眾一種極為特殊的體驗。
「倒敘法」是一種在懸疑推理類的故事中不算少見的方式,我們往往可以在電影或小說的開頭看見重大事件的發生,之後的故事則回到在那之前的某一刻,從那一刻開始闡述這件事情為什麼會如此發生,並且在持續到該事件之後,才接著將故事說下去。然而《記憶拼圖》採用的並非典型的倒敘法,而是另一種獨特的倒敘手法。片頭呈現的故事在時間線上最後發生,而接下來的數個場景則是一步一步走向更早以前的過去。在這些片段中,每一次段的結尾就是上一段的開頭,因此觀眾總是先看到一些事情,之後才明白它發生的理由。因此,在最開始的幾個片段,我們幾乎是像故事主角一樣,只能依靠相片、筆記和主角身上的刺青來推測事實。之後,導演再帶著我們一步步回頭,去看看這些讓主角奉為真理的筆記與刺青是怎麼來的,並漸漸揭開其背後藏著怎樣的陰謀。
在主角的認知裡面,記憶是主觀而不可信的,但筆記、相片等「客觀世界」中的資料卻是不容置疑的證據。尤其是對於無法保存記憶的自己,這些資料就是自己唯一可以依循的行動指引。再加上,由於他的長期記憶的最後是停留在妻子的遇害,因此他的每一次「記憶重置」,都將他帶往強烈的復仇欲上。並且,他還將復仇的對象與他傷害妻子的事情刺在胸前,讓他每次面對鏡子都更增強自己復仇的動機。然而,無論主角如何將這件事情美化為為了所愛之人,我們都會逐漸明白到,這種可怕的偏執早已轉化為他給與自己的、僅剩的存在意義。他深深地明白失能的自己沒有辦法療傷,也沒有能力開創新的生活,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追逐著關於復仇的線索,藉此來讓自己還與僅記得的過往相連,並獲得持續生存下去的意義與動機。
這部電影或許是至今為止我看過的電影中最具有「哲學氣質」的一部。它沒有故弄玄虛或高談闊論,卻實實在在地展現了一個關於「人如何創造自己存在理由」的故事。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都是片面且有限的,我們會受人影響、會扭曲與編造自己的記憶,我們會為了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不由自主地篩選對這個故事有利的證據。我們會創造出自己過去與未來的行動理由,以保證自己的生命是合理且有意義的。我們會聽從過去的自己留下來的指令,將自己的記憶殘留物當作客觀事實。雖然我們的記憶並不像電影主角那樣短暫,也不至於讓自己的存活意義變得如此瘋狂而偏執。但在應對生活的基本策略上,我們其實和電影主角出奇的像。每個人都活在過去的自己所創造的現實中,並且可以的話,我們不做任何改變。
這是一部在劇情深度和手法上都相當傑出的電影,尤其令人驚嘆的是這兩者還是有機融貫地結合在一起。即便這已經是一部二十年前的電影,還是非常值得一看。
《天能》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電影,2020)
《天能》是一部相當精采的電影,諾蘭再一次巧妙地玩弄了時間的把戲,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明明是比一般電影長度更長的150分鐘,對我來說卻一下子就過去了。整個電影的過程中我幾乎不曾產生無聊的感覺,即使是通常會讓我比較不感興趣的動作戲,在這部片裡也呈現得非常精彩且令人目不轉睛。且除了精心設計的動作場面,乘載整個故事的物理設定以及它衍生出來的哲學觀也都相當引人入勝且經得起推敲,是很少見沒有什麼硬傷又具備新意的科幻諜戰作品。
這部電影與20年前的《記憶拼圖》帶來類似的觀影體驗,觀眾都會先看到事情發生,並在之後陸陸續續增進對那些片段的理解。而且甚至在故事的關鍵點上,也有著類似的結構。然而這一次,主角獲得了與觀眾類似的視野,他同樣會隨著故事增進自己對已然發生的事情的理解,進而主動地完善故事裡的時間閉環。
在環繞著時間逆行機器的科幻諜戰故事之下,本片實則探問一個關於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經典問題。並且,諾蘭基本上用「發生了的事情就是發生了」這個主要觀點,在跳脫出傳統時間線的框架下,給出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融貫論答案。如果我們從傳統時間線的角度來看,一旦我們在時間中逆行,我們將是對過去的歷史造成改變。因為在「原先的」過去中,應當不存在來自未來的人們以及這些人帶來的行為。一旦進行了時間旅行,必然會增添一些本來不存在於歷史中的新的痕跡。然而,如果我們跳脫出傳統時間線的觀念,以一個更高的視角觀看一切,「將要發生的事」與「已經發生的事」就只是兩個來自相反方向的理解事物的標籤而已。一切「人的行為的結果」都可以從另一個的角度看到其作為「已然會發生的事實」之面向。脫離開傳統的時間線之後,我們會發現,作為行動者的我們永遠都處在創造歷史的位置上,而作為觀察者的我們則時刻處在理解歷史的地方。透過行動,我們創造出可變的世界;透過觀測,我們則給出確定的世界。而由於觀測本身就是干涉,我們終究能理解到可變的世界與確定的世界根本上是同一的。就如同劇中提到的「時間鉗形攻勢」,我們的行為終究而言是從各個方向逐步逼近世界真相,這個行為既是在理解、也是在創造。我們既可以說一切事物都是決定好的,只是還沒有被觀測到;但同樣也能說一切事物只要沒有被觀測到,就是未決定的。祖父悖論之所以不是問題,是因為你的祖父並未在你尚未出生前就被殺死,無論我們如何地穿越時空,終究只是讓與「這件事情沒有發生」相關的前因後果被梳理得更加清楚。從上述的這些分析來說,本片給出了一種面對世界的觀點,而這種觀點是具備一定程度積極意涵的。人的主動行為使得客觀世界得以成立,這是超越於每個當下,卻又依賴於每個當下的。
不小心說了太多關於哲學觀點的事。總體來說,諾蘭再次給出了一部有趣且深刻的電影,無論是表現手法或背後思想都挺值得一看的。推薦給所有人。
《樂來越愛你》Damien Chazelle(電影,2016)
本片是一部關於夢想與成長的歌舞片,講述了夢想成為演員的米亞和夢想開一間爵士餐廳的賽巴彼此支持一同築夢的故事。本片的音樂與舞蹈並非特別使人驚豔,開場的歌舞似乎就已經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之後的歌舞在水準中但基本上無法達到開場時給觀眾的期待。撇除掉歌舞的劇情則更加乏善可陳,兩位主角的感情表達有些過於幼稚,前一晚在美麗的夜景下說著不會被對方吸引,隔天就理所當然地約會了起來。整部故事看下來,我們能夠看到賽巴從幼稚、傲慢、處處妥協卻又不願承認,轉變為面對自己內心,將夢想化為現實的人。但卻沒看到米亞除了功成名就之外有任何心智上的成長。兩位主角的歷程沒辦法完整對照起來,讓整體故事變得有些薄弱。
電影的最後,用一段「平行世界的想像」作為收尾,它一方面給出了對於現實中遺憾的想像性補償,同時也將對於夢想、感情與生活的取捨提煉出來,是本片中比較優秀的安排。此外,本片中有幾次,畫面旨在表現一種童話般的魔幻時刻,它本該是導演著重設計的場景,然而畫面上濃稠的藍色色調,給人一種在看迪士尼動畫片的感覺,與真人的表演有些不搭調,令人略顯尷尬。而相較於從劇本到歌舞的種種較為平庸的設計,本片中兩位主演的演技表現為本片加分不少。扮演演員的艾瑪史東詮釋出了很多演員的細微表情與肢體,萊恩葛斯林也把那種鬱鬱不得志卻又自命不凡的落魄藝術人表現得相當傳神。如果不是兩位主角的演出表現,本片的種種不足可能會更加一覽無遺。除了推斷近幾年金球獎最佳劇本對以好萊塢工作者作為主角的劇本抱持好感外,很難想像本片相對貧乏的劇本能夠獲獎的好理由。
總體來說,本片仍然有一些有趣的歌舞表演,但作為一部電影,幾乎不可能和那些經典作品相提並論。童話感的畫面表現可能使一些觀眾覺得浪漫,但也為另一些人帶來尷尬。兩位主角雖然不是最帥和最美的影星,但他們的表演絕對是本片最主要的看點。如果是兩位演員的粉絲,那這部片絕對不能錯過。但如果你是經典歌舞片的愛好者,很可能需要降低一點期待再來觀看本片。
《情書》岩井俊二(電影,1995)
本作是「純愛電影」的經典,透過兩位陌生人的書信往來,讓人走進回憶裡,一窺少年對少女彆扭的單戀。藤井本來只是記得有個性格古怪的同名同學,但隨著回憶的深入,逐漸明白到對方中學時對自己的好感。而博子則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或許只是初戀替代品的悲哀。但逝者已矣,無法向他問責討說法,也沒辦法再去創造新的記憶。每個人都必須帶著這些回憶繼續生活下去,問題只是怎麼面對它們。為了詮釋這兩位外表相似的初戀與未婚妻,中山美穗在本作中一人分飾兩角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本作中幾位主要角色都帶有其彆扭的一面。無法表白的男藤井、明知道死者不可能回信卻還是期待著的博子、希望博子走出傷痛卻難掩私心的秋葉、透過疾病將自己與亡父重新連結的女藤井,讓這個關於死亡、關於情感也關於回憶的故事顯得十分糾結,也為這部電影形塑了一種獨特的氣質。此外,畢竟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電影,我們會在電影中看到許多具年代感的價值表達方式,譬如說藤井爺爺的橋段,在當年應該是十分的感人,但今天看來會有些太過。相較於本片其他相對含蓄的情感表達,那一段也顯得過於高昂了。
總的來說,它具有其經典作品的那些值得品味的地方。比起探究它的劇情鋪排,更重要的是體驗劇中回憶所渲染的淡淡青春情愫。青春的校園回憶有很多的美好,縱使是當時一些有點討厭的事情,重新想起時也常令人會心一笑。而許多美好或許因為錯過而帶來遺憾,但那終究是一段曾經擁有的經歷,仍值得珍藏回憶。
*
這次看了兩部諾蘭的電影,都讓我滿喜歡的。兩部作品都用了一些巧妙的敘事來呈現深刻的哲學思考。在劇情、深度、技巧、畫面上都有值得稱許的地方,各種類型的觀眾都能在其中獲得樂趣。《夏日大作戰》在輕度科幻的背景下呈現了一個傳統價值在現今社會展現的故事。《樂來越愛你》是一部尚可的歌舞片,唯兩位主角的演出為電影加了不少分。《情書》則譜寫了一個關於死亡與錯過的青春回憶故事。在動畫方面,今年十月才播畢的動畫新作《漂流少年》以較具實驗性質的方式,同樣給出了一個略帶詩意且令人感慨的青春故事。
除了上述這些作品,這個月透過有聲書的方式接觸了兩本財經相關的著名讀物《富爸爸,窮爸爸》和《小島經濟學》,兩部作品都用相對輕鬆的方式闡述一些基本的財經觀念,也難怪會在該類型成為長年暢銷書。不過由於是透過有聲書的方式,覺得和實際閱讀書籍的體驗還是有所不同,一方面也覺得它們和我通常提到的其他作品調性比較不合,暫時就不把心得放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