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面對人生,你我的基本選項是什麼?

日常生活裡的經驗,常常帶領我們再度回到本質去觀察自己跟他人。
對於他人的話語起心動念的反應,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Foto von Yaroslava Borz von Pexels
Foto von Yaroslava Borz von Pexels
在華人的社會裡,衝突或者誤解被群體恐懼著,視為一種『不和諧』的狀態。
不容許衝突或者誤解,的文化反而會停滯不前,如果這是必要經過的道路,那麼,唯有走進風暴之中,正視並觀察本質,才有辦法走過去。
我們的『自我』在工業社會的洗滌之下,被逼迫長到很大,原來也是如同幻象的東西,本質上都是雙面刃,只有怎麼用的問題,也不存在要去除自我這回事,因為本來就不存在。自我本來是信念加持的結果,雖是幻象,用信念不斷加持,就成為一張走在真正自我跟前的名片。而使人遺忘本性。 既然這樣,不如就允許它在。然後用它。什麼時候感到痛苦了,經常就是一個提醒,自我被放到過頭了。 我也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雖然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會在意。 別人對我說的一句話,令我感到受傷。感到受傷時大家都想要急著脫身,這時候反而就偏離自己的感受了。如果重複「我感到很受傷」這個句子,讓自己去穿透情緒,問問自己為什麼受傷。抽絲剝繭到最後,往往會看到,其實傷你的人,自己傷得更重。而這個人可能在那個當下並沒有覺察到,亦或者,透過這個衝突他忽然醒覺,那麼,如果我們還糾結在『他傷我』的情緒裡頭,便會滯留在那個情緒的當下出不去。 受傷不是為了讓我們理直氣壯地一再指責他人的訴訟狀,而是讓我們的「自我」解脫的一道曙光。
察覺到這樣的關係,我們就能脫離出來一再重複的循環。見到以前所認定的都只是不堪使用的機制,自然,也就可以放下它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