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為什麼要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呢?

【金錢複利三元素-理財、保險、投資】
ψ為什麼要理財歸理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呢?
-如果三個搞混在一起,不會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只會降低金錢上的複利效應。
前些日子跟一位賣保險的朋友聊天談到投資型保單及儲蓄險的情況,他說儲蓄險你不能只單看IRR值(內部報酬率)你還要評估壽險、祝壽金等等的保險部分作為計算。
但包含在儲蓄險裡的壽險跟祝壽金等保險「你」用的到嗎?
壽險:要保人死亡後家屬可以獲得一筆錢。
祝壽金:有些是規定95歲或是105歲(依各保險內容而定),如果真的活到那個歲數你還有行為能力花這筆錢嗎?(根據2020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男性:78.1歲、女性84.7歲)
保險公司為了吸引客戶的注意力會把保險性質的商品放在儲蓄裡面,讓客戶以為我買了這個商品就可以一次兼顧到儲蓄及保險,不用再另外花錢購買保險。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也早早算出他賣的商品能獲利多少,而且可以隨時調整商品的宣告利率,如果你有額外比較過會發現購買儲蓄險的保障比一般單純直接購買保險商品的保障還要來的差。
簡單來說儲蓄險就是「儲蓄型值比較高、保障相對低」的保險商品。
在理財規劃上我都以「你」花不花的到的前提下去做思考,如何創造在未來保有一定的錢能夠使用,是在理財規劃上的重點,但能不能有那個命用的到錢也是需要考量的事,就像存款簿裡有再多的0,也沒有前面有個1還來的重要,平常省吃儉用但過世後子女爭產或是辦個百萬喪禮,我想這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理財目的。
進入主題前來談談國內金控公司最會賺錢的三個業別分別為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對照一般服務群眾的項目就是儲蓄(理財)、保險、投資。
銀行業會有理專跟你推銷金融商品或是基金,有些會推薦給你含有保險內容的商品,理專通常不具保險業務員的身分或許他知道客戶的儲蓄及現金流狀況,知道要如何安排,來達到最佳的金錢使用效率,但他們同常也要背負業績壓力,可能會以抽取很高的傭金商品來做推銷...因為不具備有保險專業知識,因此主要銷售保險內容的商品,保障通常都很陽春。
保險業會有保險業務員跟你推銷保險內容的商品,但如果你有接觸過就知道,大部分保險業務員很常一開口就是開始推薦客戶什麼什麼保險你很欠缺對你很重要,或是強調這份保單會賺錢,客戶聽了眉開眼笑就簽約,卻很少去了解客戶的金錢使用狀況,例如年薪大概是多少或是月花費是多少,再來推薦客戶適合買什麼樣的保險商品;反而客戶買了很多保險後才發現每年要繳的保費繳得非常多,進而造成自己生活上的困難,保費繳的多實質保障卻很低,最終荷包滿滿的就是業務員的口袋。
記住保險的用意是來保護資產,是一項花錢的工具不是用來賺錢的投資。
證券業的證券業務員相對銀行及保險業來說就比較沒有販售那先儲蓄及保險結合在一起的商品,畢竟客戶要先有錢才能投資或許會提供良好的投資建議,但很可能推銷一些內扣費用很高的ETF或是基金,像是會一定時間內不能贖回的基金(贖回的話會扣一筆很高的贖回費用及規定的短線交易費),雖然他們的說法是要讓投資人學會長期投資,但實質上這些推出的商品除了績效遠輸市場報酬外相關的內扣費用都很高,這都會侵蝕投資人的金錢。
如果你的思維完全依賴於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領域,就求助專家建議,那麼你將遭受很多災難
下定決心要儲蓄,就購買單純穩定提供孳息的商品或是銀行的定存。
要保保險前先評估自己的財力狀況後再投保,只投保那些自己會承受不住的風險項目。
要投資就要想好自己能不能承受金錢損失的風險,且有沒有能力贏過整體市場報酬,如果沒有就進行全市場的指數化投資把剩下的時間留給自己,去做喜歡的事情。
你有多少的認知就代表你會賺多少的錢。
理財是投資前最重要的基礎,而保險就是保護理財及投資的手段,萬一發生什麼重大事情,就不用賣出先前建立好的投資部位,影響後續的複利發展。金錢管理就像蓋房子一樣需要穩固的基礎才能支撐起上方的荷重,如果搞不清楚什麼是保險、什麼是投資將資金重壓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沒有衡量過其中的風險,就會如遇到強震一般震垮你辛苦工作所累積的儲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