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
早晨醒來拉開窗簾,
戶外下著綿綿細雨,
往和平島出發時,
雨停了但地仍濕,
還是先換上雨鞋吧!
和平島屬於基隆市中正區,
位於基隆港北端,
原是三座孤立的島嶼,
分別是桶盤嶼、社寮島、
中山仔嶼。
和平島的本島社寮島,以及西邊的桶盤嶼、西北邊的中山仔島。(基隆市文化局)
和平島是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島,
靠75 公尺的和平橋與本島相連,
日據時代建設和平島時,
三島嶼已全部連為一體。
明清文獻中的「雞籠港」,
實際上是指和平島,
因和平島山勢形狀頗似雞籠。
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
下轄宜蘭縣、淡水縣、
新竹縣、基隆廳,
以基地昌隆取代雞籠名稱。
基隆市港區歷史建築調查:第二階段:歷史建築測繪調查研究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2018年新團隊進駐和平島公園,
以地方品牌「和平島公園」,
獲得10年OT經營權。
將園區改造成親子親善公園,
善用自然條件,
發展各種地質導覽活動,
還有夏日限定的親水設施。
和平島公園(引自https://www.hpipark.org)
園區內有一處季節限定景點,
就是阿拉寶灣。
開放時間是5/1-9/30,
每天只有退潮的數小時,
可以進入參觀。
這也是我們這次行程的重點。
因為潮汐的原因,
原訂是昨天下午的行程,
改為今天上午。
我們沒拿到紙本門票,
以戳章為門票辨識。
和平島的圖騰意涵:
「和」字的太陽:
闡述日出與日落的絕美景觀。
「平」字的星光 :
綻放在星光下的美麗奇岩。
「島」字的島嶼 :
海浪嶼島狀的圖形結合意象。
領隊先在園區地圖前,
說明預定路線和集合時間。
領隊還以身體示範,
園區外型好像一條腿。
阿拉寶灣就在小腿到腳掌。
環山步道
10點半在遊客中心前集合,
還有大約1小時,
先去走環山步道。
別被「環山」給嚇到了,
步道只有大約400公尺,
會經過萬善公廟,
又稱社寮外嶋集善堂。
收納死於海難與戰火
的琉球(沖繩)人、西班牙人,
等外國籍遺骸。
慰靈碑則立在此祠廣場。
基隆和平島早年,
有很多琉球漁民落戶,
台灣人提供琉球人地方居住,
琉球人則教導當地居民,
捕魚、造船等漁業技術。
1947年二二八事件,
估計有三十多名
留下的琉球(沖繩)漁民,
因為不諳漢語而被國軍槍決。
慰靈碑除了悼念受難者,
也紀錄琉球漁民,
在台灣的生活事跡。
萬善公廟旁山坡,
生長有瀕臨絕種的濱槐。
可能是為了保護濱槐,
和平島的發展史介紹,
以折疊式屏風展示,
巧妙遮掩住濱槐分布區。
沿著環山步道繞一圈,
可欣賞到豐富的地質景觀,
海和風真是傑出的雕塑師。
千疊敷、萬人堆、
彈塗魚岩、海兔岩,
都是蕈狀岩的變化款,
發揮想像力開心自嗨!
蕈狀岩的形成,
是因為上部的岩層較堅硬,
或含有一些堅硬的結核,
海水侵蝕過程,
下半部被侵蝕較快,
而形成上大下小的像菇類。
番字洞是著名的歷史遺跡,
位於環山步道與海蝕平台中間,
黃色砂岩小山丘的山腰處。
當年鄭成功軍隊討伐荷蘭人,
荷蘭人在撤離前,
炸毀島上的城堡和工事,
在社寮的岩洞刻字留念。
「等嶼亭」位於海蝕稜線上,
與基隆嶼面對面,
「等雨停」是我們此刻的期盼。
「藍色水池」和 「留夏沙灘」,
路過拍照留念。
阿拉寶灣
10點半集合以後,
先領取安全帽及安全背心,
是進入岩石管制區的標準配備。
專業的導覽人員先做人文解說,
要等到11點退潮,
才要帶我們進入阿拉寶灣。
1950年代台東泰源
Alapawan部落,
一批阿美族原住民,
進駐到社寮島內,
因為此地山谷與故鄉相似,
而將該部落稱為:
Alapawan部落。
Alapawan在阿美族語,
意義是「迷失方向之地」。
漢人音譯為阿拉寶灣。
被外媒評選為:
「全球21個
最美日出觀景點」之一。
阿拉寶灣被譽為世界最美日出觀賞點之一(基隆市政府)
但因落石崩落嚴重,
曾經被封閉了七年之久,
直到2018年才又重新面世。
為了安全起見,
目前採取管制,
須先報名申請才可進入。
從「九曲橋」進入,
阿拉寶灣步道沿路濕滑,
需要步步為營。
黃線區域是落石區,
經過落石區要快速通過。
步道全長約2公里,
沿途有各種奇岩怪石,
金剛岩、法老岩、鱷魚岩淚、
黑鳶岩、花豹岩。
一直走到「觀嶼亭」,
再順著原路返回。
山壁和岸邊岩石的縫隙,
野百合努力地綻放。
岩壁上可看見生痕化石。
阿拉寶灣曾經是軍事管制區,
廢棄的海防駐點崗哨是證明。
快到觀嶼亭前設有門禁,
外面是原住民生活空間。
此區岩壁上「山盟海誓」刻字,
和近似愛心岩石呼應,
可望成為新打卡熱點。
盡頭「觀嶼亭」觀賞豆腐岩,
形成豆腐岩的條件,
石英質砂岩經過擠壓後,
產生垂直相交的井字型節理,
在海水漲潮來回沖刷時,
沿著其節理逐漸侵蝕,
經過幾百萬年時間,
刻出一條條的深溝,
使整片岩層,
看起來好似豆腐般。
退潮之後露出的潮間帶,
當地島民將此地稱為「青菜埕」,
每年中秋過後是海菜生長期,
當地島民會來此採集海菜。
原路返回在九曲橋下,
見到可愛的小魚群和螃蟹。
退潮之後露出的潮間帶, 當地島民將此地稱為「青菜埕」
歸還裝備上車回市區覓食。
吃飽喝足還打包,
庶民美食物美價廉。
回程途中濟生藥廠停留,
第二次造訪,
複習保健知識,
回家上網訂購補貨。
兩天一夜基隆遊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