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塔蘭》|比虛構小說更精彩的半自傳體小說(上)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初是從FB的讀書會分享得知這本書,當看到作者的生平時,就已經對這本書非常的感興趣。
作者本來是一所大學裏最年輕哲學講師,但是因為婚姻失敗而沉迷毒品,之後開始搶劫,最後因為23項搶劫被判入獄24年,而《項塔蘭》的故事,就是在他成功逃出澳洲最森嚴的監獄,踏上印度孟買這片土地開始。
這個故事就是作者在印度八年的經歷,若要我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我會說這是一個重生的故事,一個再次追尋生命意義的故事。
故事裏有很多雞湯,但是這些心靈文句讀來一點都不別忸,我還多次為此熱淚盈眶,因為,當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人經歷了這麼多高低起伏而領悟的道理,我感到由衷的折服。
看完故事之後,我再查了一下作者之後的事,他在印度共待了八年,參與當地的黑幫活動,成為了職業的罪犯,當中曾被捉進了印度的監獄,之後又參加了阿富汗的戰爭。
在一次運送毒品時,他在德國被捕,然後被引渡回澳洲監獄,他在1991-1996被關押六年,他便是在被關押期間開始書寫故事,而手稿兩度被獄監銷毁,每次銷毁的稿子都達300-400頁,在出獄後,他用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本半自傳體的小說。
好,進入正題。
故事一開首便是一段自白,回頭再看一遍,我覺得這就是整個故事的主題:無論環境如何惡劣,我們永遠都有選擇的自由。
我花了很長的歲月,走過大半個世界,才真學到什麼是愛、什麼是命運,以及我們所做的抉擇。我被拴在牆上遭受拷打時,才頓悟這個真諦。不知為何,就在內心發吶喊之際,我意識到,即使鐐銬加身,一身血污,孤立無助,我仍然是自由之身,我可以決定是要痛恨拷打我的人,還是原諒他們。我知道,這聽起來似乎算不了什麼,但在鐐加身、痛苦萬分的當下,當鐐銬是你唯一僅有的,那份自由將帶給你無限的希望。是要痛恨還是要原諒,這抉擇足以決定人一生的際遇。
本書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林巴巴(書中自稱)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印度,以一個外國人的心態來看印度的人與事,經過再逐漸的了解,看到印度的另一個面貌,我個人很喜歡他遊覽印度的部分,就像揭開了一個神秘國度的面紗。
這個部分介紹了很多印度的面貌,我比較印像深刻的是,販賣兒童
這種事,從一般人眼中看到的是罪大惡極,毫無人性。但是,當導遊普拉巴克帶林了解印度更深層的一面時,卻發現另一個真相。實際情況,這些孩子都是是父母懇求人口販子帶走的,人口販子會遊走於各地發生水災的地方,因為救援不足,那些地方的小孩只能餓死,大人親吻著人口販子的腳趾,求他們將孩子帶走,只為了讓孩子活下來,只要孩子能夠活著,就是父母最大的願望。
那些男孩和女孩。他們是幸運兒。每一個小孩經過這裏的人口巿場轉賣到他地,就代表另有至少一百名小孩,受著難以言說的饑餓而死亡。

事實真相比個人體驗更奧妙,有些事不是我們眼見為憑,甚至不能以我們的感覺為準,那是讓人領悟光憑聰明未必能看透人世奧妙的一種真相,讓人明白感受與現實不能混為一談的一種真相。面對那真相,我們通常無能為力。了解那真相所要付出的代價,就像是了解愛所要付出的代價,有時大到無人願意承受。那不盡然會使我們更愛這世間,但的確使我們不至於去恨這世間。而了解那真相的唯一辦法,就是對別人說出真相,就如同普拉巴克告訴我的那樣,就如同我現在告訴你們的那樣。
我覺得林能夠在孟買幸運地遇到好人好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願意首先踏出第一步,願意首先去信任別人。
他在孟買第一個遇到的人是普拉巴克,一個導遊。當時有兩個與他同行的兩名外國遊客,他們對所有的印度人處處提防,反而林的態度是欣賞和接納,他願意學習當地的語言,接受當地的文化,成為了他後來能在孟買如魚得水的原因。
另一個深入體驗的地方是貧民窟,這是林在山窮水盡後,普拉巴克替他覓到的住處。對於貧民窟,一般人的印像或許都是骯髒、邪惡、充滿罪惡欺騙之地。
但是,讓林感到最純淨的愛,最單純的生活,卻是來自於貧民窟。即使他後來成為職業罪犯,擁有財富權力,但是他最掛念的仍然是貧民窟那段單純的日子。
回到屋子時,我發現鄰居已經備好兩桶滿滿的熱水供我洗澡。我很少大費周章地用煤油爐燒熱水,那太費事、費時,反倒偏愛比較偷懶但較為苛待自己的辦法——洗冷水澡。鄰居知道這點,有時會替我準備熱水。那可不是舉手之勞。不管在哪個貧民窟,水都是最珍貴的商品,必須從公共水井汲水,然後提回來,而公共水井位於帶刺鐵絲網外約三百米處的合法貧民窟區。這水井一天只開放兩次,有數百人跟你推擠著搶水,每個人都得靠嚇唬、喊叫、不惜被人抓傷才能汲到水。提著水桶穿過鐵絲網回家之後,還得把水倒入深鍋,放在小煤油爐上燒,因而得耗去一部分相當昂貴的燃料。但鄰居燒熱水給我,並沒有人居功或希望我道謝。我所用的水可能是阿米爾家人煮好送來的,以感謝我替他治傷;也可能來自我最近的鄰居;或來自曾圍站著看我洗澡的那六人中的一個。我不可能知道是誰。這里的人每個星期會替我做一些不喜被張揚的小事,而燒水是其中之一。從某個角度來說,這貧民窟的存在,系於這些不知出自何人而不知找誰道謝的行為上。這些事微不足道,幾乎可說是瑣碎小事,集合起來卻是這貧民窟之所以運作不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鄰居小孩哭了,我們視如己出般予以安慰;注意到某人小屋不牢固,我們主動綁緊小屋上松脫的繩索;路過別人的小屋,我們主動調整塑料屋頂的擺放。我們不經對方要求,主動相助,仿佛我們同屬一個部族或家族,而數千間小屋只是我們大宅院里的一間間房間。
貧民窟居民的關愛讓他麻木的心開始甦醒,他喜愛這裏的居民互相幫助,他喜愛這裏的居民單純可愛。
第二部分是關於監獄,也是林巴巴命運的轉捩點,他被陷害入了印度的監獄,對於這一段故事,真的真的非常的有衝擊力和畫面感。
當他在關押所還未送到監獄的那段時間,那個關押所的環境實在可怕,一般的小說,你可以安慰自己說是這只是作者的想像,這是假的。但是,我知道這是真人真事時的故事,那種衝擊真的很大,那個廁所的描述,每次想起都會發顫,太噁心了。
在這個牢獄的生涯中,看到了林巴巴的另外一面,他的倔強、他的狠辣、他的固執、他的善良、他的叛逆。
每個犯人在入獄時,都會有一個習俗,就是走過一段長廊,而這裏有很多的獄監排成兩列,拿著皮鞭、木棍,在犯人走過長廊時招呼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抱頭竄腦的跑過去,林巴巴卻選擇挺起胸膛一步步的走過去,寧願捱打,他也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最後他的確贏得了尊重,但是同時也因為他倔強叛逆的個性,讓他在獄中被折磨得不似人形。
然而他還是活下來了,這段獄中的經歷改變了他,他出來後就想到復仇,所以他加入了黑幫成為職業罪犯,因為他要找出陷害他入獄的人。
第三部分,就是到阿富汗打聖戰,這一段的故事很精彩,但是也很悲哀,因為眼看著戰友一個一個的離去。而他終於知道了真相,原來他所遇到所有人與事,其實都是為了此刻。這裏,我不爆雷了,因為知道了就不好看了。
這個故事的精彩在於,這全都是真人真事,而且,半自傳小說體,還是由當事人寫成,我剛開始的感覺是,可能故事精彩,但是若不是專業作家,他的文筆應該不怎樣吧。
但是看了之後,我只能說,作者的文筆非常好,原來他本身就是一名作家。
很多人覺得,如果從第一身寫作,我們無法寫出其他人的想法,但是看了這本書,我覺得作者很懂得讓我們了解別人的想法,即使是第一身,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寫出別人的內心所想,只是表現手法的不同罷了。
他轉頭來看我時,我看到他布滿血絲的眼睛充滿憤怒。他痛恨這種義憤填膺的語氣,特別是出自外國人之口,他的部門無法替貧民窟居民多盡點心力,這叫他難為情。要不是他清楚地知道我住在貧民窟,在貧民窟工作,這里的人仰賴我也喜歡我,他大概會叫我滾到一邊去。我看著這些思緒飄過他疲倦、英俊的臉龐,當他伸手梳理雜亂的頭發時,我看到他臉上換了表情,變成耐心、無奈、近乎親昵的笑容。
雖然第一人稱無法知道別人心中所想,但是從人的行為表情眼神,也能猜到別人的想法。林巴巴大部分時間觀察都是對的,但也有觀察錯誤的時刻,這就是用第一人稱的奧妙之處。
另外,關於全知視角,很多人覺得用第一身寫法就無法成為全知者,不過,從這本書,我又得到了啟發,從第一人稱回憶以往,那就是一個全知的視角了,這本書有很多地方都留有類似這樣的伏筆,「如果我當時察覺到⋯⋯」,「如果我那時候有問到這個問題⋯⋯」讓整個故事有一種令人不安或者懊悔的感覺,令人不知不覺的想知道,究竟是什麼事讓林巴巴如此的懊悔,讓人有追看下去的動力。
另外,這故事之所以受歡迎並非單單因為主人翁曲折的經歷,故事當中包含的哲學與讓人省思的話題,也是令整部故事的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書中令人省思的金句、話題,可說是處處都是。
這個就留待下篇再說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3會員
119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里浮香 的其他內容
作者是一位兩孩之母,也是一位婦產科醫生,這本書就是講述她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餘,還能抽空報考哈佛大學,後來帶著兩名孩子和肚裏的孩子和先生一起去美國留學的經歴。 乍聽之下,想當然就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們應該是經濟能力不錯,所以才能一家人去美國留學,真是幸福快活啊。
無論怎樣也要笑,第一次覺得原來笑是這麼痛苦。 在《大腦抗拒不了的情節》寫道「我們不只渴望故事,我們對於自己面對的每一則故事,天生就懷有特定的期待。」 ~~~注意,以下有劇透啊~~~ 相比起第一、二季的懸疑性,第三季在這方面其實失色不少,但是卻看到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會看這部影集,純綷是被逼的,因為挺討厭血腥暴力的畫面,自從多年前追了幾季The Walking Dead後,就沒有再看過,想著不過是不停的追逐以及死亡,外加一點真實人性暴露,雖然如此,但還是看到停不下來XD。 劇情走得很順,病毒怎樣研發出來,喪屍怎樣來,都沒有太過於突兀。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時,是看到淇淇的介紹,當時並沒有太吸引我,因為平行時空的題材好像已經欠缺新鮮感,接著不久又看到漫閱讀,還有其他馬特巿的巿民介紹,其中有一個書評寫:這是一個科幻包裝的心靈故事。就是這一句吸引我看這本書。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叫「交替閱讀法」的閱讀方法。 這閱讀法的大意是,不要在一個時期只看一本書,而是同時間看幾種不同類別的書藉,文中還教人每本書只閱讀五頁,就換過另一本書。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閱讀更有成功感,因為對一個初閱讀的人來說,目標是閱讀完一本書,然而,當看到書本這麼厚,就覺得這個目標有點難矩。
簡體版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繁體版是《垃圾場的自學人生》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卻是真實的故事。 故事圍繞著愛荷達州的巴克峰,這是塔拉的家,父親經營廢料場,母親是無牌的助產士,替一些山區的婦女在家中接生小孩。 塔拉生長在一個父權隆重的家庭,一切以父親為主,母親極之順從,很少發表與父親相左的意見。
作者是一位兩孩之母,也是一位婦產科醫生,這本書就是講述她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餘,還能抽空報考哈佛大學,後來帶著兩名孩子和肚裏的孩子和先生一起去美國留學的經歴。 乍聽之下,想當然就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們應該是經濟能力不錯,所以才能一家人去美國留學,真是幸福快活啊。
無論怎樣也要笑,第一次覺得原來笑是這麼痛苦。 在《大腦抗拒不了的情節》寫道「我們不只渴望故事,我們對於自己面對的每一則故事,天生就懷有特定的期待。」 ~~~注意,以下有劇透啊~~~ 相比起第一、二季的懸疑性,第三季在這方面其實失色不少,但是卻看到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會看這部影集,純綷是被逼的,因為挺討厭血腥暴力的畫面,自從多年前追了幾季The Walking Dead後,就沒有再看過,想著不過是不停的追逐以及死亡,外加一點真實人性暴露,雖然如此,但還是看到停不下來XD。 劇情走得很順,病毒怎樣研發出來,喪屍怎樣來,都沒有太過於突兀。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時,是看到淇淇的介紹,當時並沒有太吸引我,因為平行時空的題材好像已經欠缺新鮮感,接著不久又看到漫閱讀,還有其他馬特巿的巿民介紹,其中有一個書評寫:這是一個科幻包裝的心靈故事。就是這一句吸引我看這本書。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叫「交替閱讀法」的閱讀方法。 這閱讀法的大意是,不要在一個時期只看一本書,而是同時間看幾種不同類別的書藉,文中還教人每本書只閱讀五頁,就換過另一本書。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閱讀更有成功感,因為對一個初閱讀的人來說,目標是閱讀完一本書,然而,當看到書本這麼厚,就覺得這個目標有點難矩。
簡體版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繁體版是《垃圾場的自學人生》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卻是真實的故事。 故事圍繞著愛荷達州的巴克峰,這是塔拉的家,父親經營廢料場,母親是無牌的助產士,替一些山區的婦女在家中接生小孩。 塔拉生長在一個父權隆重的家庭,一切以父親為主,母親極之順從,很少發表與父親相左的意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緊抓著生命的苦及時時處於備戰狀態,也不會比較安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身為讀了十九遍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忠實讀者,就算久久沒有重讀,偶爾仍會想起書中內容。其中有一段關於幸福的描述,以前一直沒讀懂: 一個男孩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裡,學習幸福的秘密。 他以為會遇見擺脫塵俗的智者,結果當他踏入城堡大廳,卻看見鬧哄哄的聚會,人來人往穿梭聊天,還有滿桌的
梵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殺手,曾在垂死之際被天神救下,因此他不得不履行約定,替神明到靈山釋放消除災厄的魔法。但靈山被結界封鎖,他得先收集傳說中的石板才能越過結界上山。 這個故事就是講述梵被契約束縛,他為了拿回自由,必須在戰亂的加莫爾大陸,一邊排除礙事的強敵,一邊四處尋找石板。看魔力低下的他如何靠著身手以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緊抓著生命的苦及時時處於備戰狀態,也不會比較安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身為讀了十九遍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忠實讀者,就算久久沒有重讀,偶爾仍會想起書中內容。其中有一段關於幸福的描述,以前一直沒讀懂: 一個男孩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裡,學習幸福的秘密。 他以為會遇見擺脫塵俗的智者,結果當他踏入城堡大廳,卻看見鬧哄哄的聚會,人來人往穿梭聊天,還有滿桌的
梵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殺手,曾在垂死之際被天神救下,因此他不得不履行約定,替神明到靈山釋放消除災厄的魔法。但靈山被結界封鎖,他得先收集傳說中的石板才能越過結界上山。 這個故事就是講述梵被契約束縛,他為了拿回自由,必須在戰亂的加莫爾大陸,一邊排除礙事的強敵,一邊四處尋找石板。看魔力低下的他如何靠著身手以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